鱼类气泡病的防与治

发表时间:2024/06/25 17:19:13  来源:黑龙江水产2019年3期   作者:于洪波 王彩蕴 李丹 宋松伟 郝咏芳  浏览次数:422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气泡病有别于其他病害,它几乎不受养殖品种和养殖阶段的限制,基本涉及所有品种的每个养殖阶段,一旦水体中出现气体过饱和现象,水生动物就易得此病,因此该病被称为水产养殖第一病害。说到气泡病的防治,其实“防”就是如何保持水体中的气体含量一直在水生动物的承受范围内;“治”就是调节气体饱和度的变化和变化速率。

一、气泡病发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是引起水生动物气泡病的根本原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养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气体通过鱼类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体内,并供应给全身组织,这些气体是处于溶解状态的,最后从腮孔排出体外。但是当水中气体处于饱和状态下,温度的升高和压强的降低导致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其血液和组织中的溶解气体倾向于新条件下的平衡,一部分就会恢复到气体状态,这些溢出的气泡阻塞了血管,引起栓塞,致使鱼类死亡, 这就是所說的气泡病。也称“气体栓塞病”。 其可诱发细菌感染及病毒病。

二、预防措施

1.优化培苗模式

池塘清塘,消毒,加注新水并进行肥水后,20天在进行放苗。因为7~10天是浮游植物的生长高蜂,此时放苗最易发生气泡病。清塘后10~15天又是浮游动物的生长高峰期,此时放苗易造成水体缺氧,同时增加鱼苗寄生虫发病的几率。清塘20天左右水藻相达到相对稳定后再放苗,就可以减少气泡病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2. 曝气

地下水经曝气处理后方可导入鱼池,尤其是超过90米深的地下水,否则会使地下水中氮气迅速溢出,这时引发的气泡病不一定是因为含氮量饱和,主要是因为没有曝气减压。此外,白天应多开增氧机搅水曝气,因为一般水体白天表层溶氧高,中下低,用开增氧机来保证水中气体的平衡,从而减少气体饱和度的变化差值。

3.适当加深水位

在合理范围内,水越深,缓冲能力越强,在过饱和水体中的鱼类, 本能促使它向深处安全区游去。所以只要水体有一定的深度, 鱼类就不会受害。因此,越冬鱼池的管理方法由过去的打冰眼,变为增加越冬池水的深度。

4.充足的浮游动物

在苗期的气泡病大部分是由于氧气过饱和导致的,浮游动物足量可以防止水中藻类过多,氧气过饱和。

5.合理使用菌类制剂

在培苗阶段多使用菌类制剂,菌类可以和水中的浮游植物争夺水中的营养盐,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但在养殖中后期应减少菌类的使用,因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氮含量越来越多。水体中的氮可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氮气,氮气饱和度过高会引起水产动物的氮气气泡病。由氮气导致的气泡病比由氧气导致的气泡病更为严重。

6.控制水温

如果在一个水体中气体过饱和程度对鱼类尚处于安全阶段, 那么水温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连续阴天,突然晴朗的天气要关注控制水温的变化,适当注入新水,以减缓水温升高的速度。

7.越冬期管理

注入新鲜淡水,及时破冰,破冰后使用增氧机,水质表面活性剂,加快曝气速度。

三、有效措施

1.补充新水,排出部分老水。大量补充新鲜淡水,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向池塘内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一般水温每降低1℃, 水中空气的饱和度将降低2.5%。水温降低后,水体的过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病情自然得到缓解,起应急效果。

2.使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水体表面张力,使水体中的气体快速释放到空气中。实践证明,该病没有特效药,应以防为主,治疗为辅。只有多注重日常管理,才能防止该病的发生。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