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营养型农业与大食物观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5/03/26 11:17:40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浏览次数:12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营养型农业纳入国家战略,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部署形成政策闭环。通过建立营养品质检测体系、完善食药同源标准,推动农业生产从"以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最终实现"吃得多样、吃得科学、吃得健康"的目标。

核心理念的共通性

  • 从“数量安全”到“营养安全”的升级。大食物观强调突破传统“以粮为纲”的局限,通过开发耕地、森林、草原、海洋等多元化资源,构建全链条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优质化的食物需求。营养型农业则以营养需求为导向,优化生产、加工、消费全链条,提升食物营养密度,解决微量元素缺乏、膳食结构失衡等问题,推动“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两者均从单一粮食安全转向广义食物安全和营养安全,强调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 资源拓展与可持续性。大食物观倡导“向森林要坚果、向草原要肉奶、向海洋要蛋白”,开发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生物资源,缓解耕地压力。营养型农业通过品种创新(如高叶酸小米)、加工技术升级(如全谷物保留营养成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两者均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友好型生产模式,如山东海洋牧场、内蒙古奶业振兴等实践案例。

政策目标的协同性

  1. 优化膳食结构与慢性病防控。大食物观要求增加蔬果、水产、奶类等优质食物供给,减少高盐高糖饮食,降低慢性病风险。营养型农业针对居民脂肪供能占比过高、微量元素不足等问题,重点推广富含膳食纤维的特色食物(如魔芋、海藻)和优质蛋白(如豆类、奶类),促进膳食均衡。数据显示,我国超50%成年人超重肥胖,88%的死亡与慢性病相关,政策协同将加速消费结构转型。
  2.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食物观依赖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突破,如智能温室、垂直农场等,实现高产高效。营养型农业通过种质资源研发(如富硒水稻)、加工工艺优化(如低脂低糖食品)提升营养附加值。如北京翠湖智慧农业基地、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基地等,均融合两类技术路径。

实施路径的互补性

  1. 产业链整合与全链条管理。大食物观强调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韧性,如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的优化。营养型农业要求从种植到加工均以营养指标为导向,例如开发食药同源产品、保留谷物胚芽营养。如山东通过良种工程提升国产种子占比,同时推动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55%,兼顾产量与营养品质。
  2.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在财政支持方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向营养导向作物倾斜,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在市场引导方面,通过品牌化、特色化(如黑龙江木耳产业、内蒙古奶业)提升消费者对高营养产品的接受度。

未来挑战与协同应对

  1. 技术与规模瓶颈。一是小农户对接营养型农业存在技术壁垒,需通过社会化服务(如合作社技术培训)破解。二是设施农业的绿色转型(如减少化肥依赖)需加大研发投入,平衡生态与效率。
  2. 公众认知与消费习惯。需通过科普教育(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广)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引导健康饮食文化。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