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频出现在一号文件里,将会给大豆和豆粕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发表时间:2023/02/17 22:13:27  来源:网易  作者:不详  浏览次数:507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2023年的一号文件里,大豆是一个高频次(8次)出现的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加快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以及及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毫无疑问,这将会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将会对国内的大豆和豆粕市场带来深刻变化,本文将予以解读。




大豆为什么会在2023年一号文件中高频次出现?



大豆之所以在2023年一号文件中高频次出现,出发点是基于我国大豆的产业现状。众多资料表明,大豆虽然起源于我国,但事实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些年进口量常年保持在8500万吨左右。其中,2020年更是达到了1亿吨以上的创纪录水平。

从我国的进口粮食品种结构来看,又以大豆为主,占到了总进口量的65%左右,国内大豆消费的进口依存度更是超过了85%。在进口来源中,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是我国进口大豆的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国,其中,从巴西和美国两国进口的大豆比重常年保持在85%以上,进口集中度高,风险上升。

从国内主粮作物来看,我国稻谷长期保持完全自给,而小麦的自给率也达到了95%以上,玉米虽然进口量也比较大,但自给率基本能稳定在95%以上甚至更高,而大豆的自给率仅在15%左右,在所有的进口大豆中,80%又被压榨为豆粕后用做养猪、养鸡等的蛋白质饲料。

从国内大豆消费来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长,近些年我国的大豆消费均保持在1.1亿吨以上。其中,食用消费量大约在1500万吨,压榨消费大约在9500万吨。经过产业格局的变迁,多年来形成了国产大豆主要用做食用消费,进口大豆主要用做压榨消费的稳定格局。

综上所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大豆安全,而大豆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国集中。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加快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以及及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等,将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使大豆对外依存度降低到55%甚至更低。


加快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大豆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产量相对较低,特别是国内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更低。和美国、巴西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相比,其平均单产大约3190公斤/公顷,而2022年,国内大豆单产仅为1980公斤/公顷。因此,从单产上来讲, 国产大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估算如果国产大豆单产提高20%,按照2022年1.54亿亩计算,产量可在2022年创纪录的2029万吨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万吨。

而目前提高单产的唯一出路就是生物育种。转基因作物(生物育种中的一种)要想商业化种植,必须具备两大条件,获得基因安全证书和品种审定。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尽管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研究的时间较早,但仅停留在颁发基因安全证书,品种审定条例一直处于空白。直到2022年6月才出台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版。这也意味着转基因大豆品种从研发到商业化种植的障碍完全被扫除。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豆农就可以马上种植转基因大豆,在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说明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将会受到严格监管。


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2022年,是我国实施大豆和油料提升工程的第一年并取得了不错的开端,播种面积较上年度增加了1843公顷,产量增加了389万吨达到了创纪录的2029万吨。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引导,特别是种植者补贴向大豆倾斜以及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出。

但不可否认,在扩大豆实施工程的第一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尽管国产大豆获得了丰产,但丰产并不“丰收”,影响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无论是蛋白含量和价格上,大多数时候和进口大豆均没有竞争优势,这也导致国产大豆除了食用,很难进入压榨领域。而前面我们也提到了,进口大豆80%用于压榨领域。

另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开端,但也存在不少“难点、堵点”,不过技术问题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解决起来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满足食用需求之后,扩种后多余的产量如何进入压榨领域,同时在实现丰产的同时让豆农获得“丰收”。加快大豆生物育种产业步伐可以解决多余产量进入压榨领域的问题。而让豆农丰产又“丰收”,就得靠生产者补贴和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驾护航。我们也看到,农民最关心的种植成本及收入稳定,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并实施好两种保险的试点运行。今年或将继续提升大豆生产者补贴水平,政策直指核心,消除了农民种植大豆的后顾之忧。


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从豆粕消费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Mysteel统计的数据,2022年我国豆粕总消费量7094万吨,较2021年下降230万吨,2021年较2020年下降85万吨。我国饲料中豆粕消费总量连续两年下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实施。

当然,这并不是终点,根据农业农村部测算数据,如果推行得力,最终可减少2300万吨的豆粕使用量,折合大豆量3000万吨。因此,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对国内大豆和豆粕市场的影响

近几年,在疫情、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粮价大起大落。尽管我国口粮绝对安全,但依赖海外市场的大豆安全则显得日益突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大背景下,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在2021/2022年度,我国依然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出口国。

而美国大豆之所以比国产大豆更具竞争力,除了土地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外,核心之处是美国大豆是转基因大豆。受需求刚需的左右,我国在国际市场缺乏大豆定价权。而大豆价格高企又带动豆粕价格上涨,特别是2022年,豆粕行情创下了近十年新高,进而威胁国内肉类供应。

而这一系列组合政策的推出,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如果能完成既定目标,将进口依赖度降低到55%以下,无论是争取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还是稳定国内大豆价格进而稳定肉类价格上,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短期内虽然会对国内大豆和豆粕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在短期内我国依然无法摆脱大豆依赖进口的局面,大豆振兴计划是一个逐步实现的长期工程。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