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土教授忠告: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质量高!提高可消化蛋白质才是王道
如何确定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水产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确认的依据:第一,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我们对水产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量是以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计,水产饲料标准现有17项推荐性国标、29项农业行业标准,合计有46项水产饲料标准。其中,有6项国标、10项行标规定了饲料蛋白质的范围(规定了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上限)。第二,饲料企业标准,饲料产品营养物质含量是以企业标准为准,而企业标准的指标项和指标值体现在饲料标签中。
如何判定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偏高
一是对照已经发布的水产饲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已经规定了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范围值的标准;二是对照饲料企业的饲料标签,企业标准可以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
由于前期的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设置的是下限(即≥)值,理论上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可以无限高,由市场决定。而已经规定了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上限的饲料产品,如GB/T 36862-2018青鱼配合饲料中,青鱼鱼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0.0~38.0、青鱼成鱼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7.0-35.0,那么饲料企业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就应该在限定的范围值以内。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产饲料实际检测的粗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其饲料标签值,如有的种类饲料标签值为32%粗蛋白质含量,实际检测结果达到35%—38%。
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
出现饲料实际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饲料标准、饲料标签值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早期对市场的引导是以饲料蛋白质含量确认饲料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认为饲料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质量高,所以市场价格高。第二,在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尤其是鱼粉等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原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饲料企业控制鱼粉等优质动物蛋白质原料的使用量,或不用鱼粉等优质原料,以植物蛋白质原料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希望在饲料中牺牲粗蛋白质保障养殖效果的饲料技术方案。
饲料粗蛋白质也是要花钱的,但是如果饲料蛋白质消化利用率低,过高的饲料蛋白质没有变成水产品的重量、没有变成水产品可以赚到的钱,就到水里了,钱也白花了,还带来负面效果。
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高是否等于饲料质量高
几乎都会同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质量高”,但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越来越高。因为部分饲料粗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随粪便进入养殖水体,既浪费了我们有限的饲料资源,尤其饲料蛋白质原料资源,也推高了国内蛋白质原料的市场价格,更是造成了养殖水体的氮输入量增加,影响养殖水体质量。
以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作为保障饲料
蛋白质质量的基础,并引导和教育市场
如何保障饲料的蛋白质质量:一是蛋白质的消化率,高消化率的饲料蛋白质质量高;二是饲料蛋白质中可消化氨基酸的平衡性,即饲料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养殖动物需要的氨基酸模式,其氨基酸平衡性越高。畜禽饲料已经发展到饲料代谢能和理想氨基酸模式,所以可以采用饲料“低蛋白质+多种单体氨基酸”的模式,既能够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也能保障饲料氨基酸平衡性。水产动物目前还做不到其蛋白质需要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但是可以进步到“饲料可消化蛋白质”的技术阶段。
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是依赖于饲料粗蛋白质的消化率计算得到的,即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饲料粗蛋白质量×蛋白质消化率。我们虽然缺少不同养殖动物对饲料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标准,但是不能以此作为理由,企业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逐步建立水产动物饲料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标准,并在饲料标签中标注“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或“饲料粗蛋白质消化率”。
饲料粗蛋白质消化率是以饲料蛋白质原料中蛋白质消化率为基础的,“选择具有高消化率的蛋白质原料进入饲料配方,所得饲料的粗蛋白质消化率高”,这个技术逻辑是成立的。
既然“以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确定饲料质量和价格”的误导是我们饲料企业引导和教育市场的结果,同样的引导“以饲料可消化蛋白量确定饲料价格和质量”也是我们饲料企业的责任,且是可行的,谁先做到谁就可以引领市场。有企业带头了,其他企业也需要跟进,形成良好的优质饲料产品认知和良好的市场氛围,这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饲料油脂含量,发挥油脂能量对饲料蛋白质的节约作用,也是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技术对策。
以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为基础,
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也是保障养殖
水产品产业链经济效益的技术方案
饲料中,1个百分点的饲料粗蛋白质的成本价格超过100元,如果降低2个百分点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就有超过200元的饲料配方成本空间。如果这200元的成本用于使用鱼粉等优质蛋白质原料,同样可以保障饲料的养殖效果,理想情况下还可以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
当其他饲料企业还在执行很高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时候,你以饲料可消化蛋白质量为基础,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提高饲料可消化蛋白质了,既能够控制饲料成本,又能保障饲料的养殖效果,你的企业就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具备获得市场占有率的优势。
饲料质量与养殖效果的评价要系统化
如何评价一种饲料的养殖效果?应该包括:第一,饲料的转化效率和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如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第二,水产动物抗应激和抗病能力,养殖水产动物需要活体运输,需要应对水域理化环境、生物环境的急剧变化,以运输成活率、抗应激能力(不出血、不掉鳞、黏液正常、体色和体型正常等指标)、抗病能力(发病率、成活率或死亡率)进行综合评价。第三,以单位面积或池塘塘口计算的养殖经济效益,这是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水产动物成活率高、生产性能高,同时还能运输并完成价值的兑现,这是评估饲料养殖效果的有效指标。第四,养殖的水产动物产品食用价值,满足水产品加工的需求,或者满足鲜活水产品的市场需求,即“好看、好吃,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的水产品才是好的水产品,好饲料应该能够养殖好的水产品。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