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
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
■ 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 杨宇晴 刘苏 张海发 吴锦辉 黄培卫/文图
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开口饵料,其作为活饵料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水产动物种苗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动物种苗的培育量大大提高,作为优质活饵料的轮虫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室外土池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一般的培养密度只有200个/mL左右,产量低、周期长。现有传统的轮虫培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研究一种新型的快速、高效的轮虫培养方法。本文研究如何在小水体提高轮虫培育密度,以获得生产性的技术要求和运用。
一、培养条件
2017年在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开展了轮虫高密度培养;所用容器为塑料圆桶,垫高一侧使桶面与水平面呈5度倾斜状,培养水体为每桶200L;培养用水为过滤的自然海水,水温23~26℃,盐度32‰,pH值8.0,培养开始前用强氯精进行消毒,待余氯检测合格后施加40mL浓缩藻;每个桶放气石4个,其中1个采用纳米气石连接制氧机进行纯氧充气,其余3个采用普通气石进行自然充气;每个桶中悬挂吸污滤布,并每天清洗2~3次。实验所用轮虫种为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培养的SS型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培养所用饵料为浓缩的海水小球藻,藻细胞含量为250亿/mL,投饵量为每百万轮虫1天投喂6mL,采用微量泵进行连续投喂;培养周期为5天。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探讨了纯氧充气、初始接种密度(密度比例约1∶2∶4)、投饵量等不同条件对轮虫数量增长的影响,总结出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的适宜条件。
二、培养结果
1.纯氧充气进行轮虫培养
充气是保证水体溶解氧的主要途径,是高密度培养的基础条件。我们通过自然充气和增加纯氧充气进行了轮虫培养,经过5天的培养,轮虫密度从200个/ml增长到约1500个/mL。但是随着培养的进行(图1),自然充气组溶解氧会下降,从最初的13.7mg/L到实验结束时下降为4.07mg/L;而纯氧充气组溶解氧能一直维持在12mg/L左右。增加纯氧充气对高密度培养轮虫有更好的溶解氧保证。
2.合适的投饵量
合适的投饵量是成功培养的关键。投饵太少,轮虫吃不饱影响增殖速度;投饵太多,多余的饵料败坏水质从而导致培养失败。我们设置3个投饵量组(图2),经过5天的培养,每百万轮虫1天投喂浓缩藻6mL和9mL组,轮虫密度从大约70个/mL增长到约590个/mL;而3mL组的只增长到241个/mL。同时,轮虫密度越高,培养水体的氨氮含量也越高,6mL组和9mL组最终都为30mg/L左右,3mL组为11.4mg/L。从图3培养水体的溶解氧来看,3mL组和6ml组都能保持在10mg/L以上;9mL组溶解氧则有明显的下降,培养结束时溶解氧只有6.27mg/L。综合来看,每百万轮虫1天投喂浓缩藻6mL是最佳的选择,不但能保证轮虫数量的大量增长,同时能保持水体溶解氧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轮虫数量的增长,应注意控制水体的氨氮含量。
3.接种密度的比较
图1 增加纯氧充气进行轮虫培养
在理想条件下,轮虫的增殖是按2的倍数进行的,接种密度对轮虫的数量增殖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采用3种不同的接种密度进行了轮虫培养,经过5天的培养,低密度组(接种密度116个/mL)最终轮虫密度为1138个/mL,中密度组(接种密度208个/mL)最终轮虫密度为1637个/mL,高密度组(接种密度413个/mL)最终轮虫密度为3313个/mL。表明经过同样时间的培养,接种密度越高,轮虫数量增加越多。但是,轮虫密度越高,氨氮含量也随之越高,应注意控制。同时,轮虫密度高对水体溶解氧消耗更大,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在培养结束时水体溶解氧较低,分别为5.66mg/L和5.58mg/L(图5),因此高密度培养中应注意增加纯氧的供应量以防止培养后期轮虫密度增加后造成水体缺氧。
图2 不同投饵量进行的轮虫培养
图3 不同投饵量进行轮虫培养的水体溶解氧情况
三、培养的技术要点
图4 不同初始接种密度进行轮虫培养
图5 不同初始接种密度进行轮虫培养的水体溶解氧情况
通过对轮虫培养过程中各条件的摸索,我们总结形成了一种简易的小水体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设置培养桶。培养用桶设置呈大约5度的倾斜,且桶内悬挂吸污滤布。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培养桶里会产生大量泡沫,倾斜桶面能保证其被及时排出,清洁培养水体。高密度培养的空间里,轮虫会产生很多排泄物,需要通过吸污滤布对其进行吸附去除。吸污滤布每天应进行多次清洗,对清洁培养水体有很好的效果。
2.纯氧充气。桶内要有纯氧充气以及自然充气。高密度轮虫培养,对氧气消耗大,要求水体溶解氧达到标准,应保证培养水体溶解氧大于6mg/L。自然充气无法满足水体溶解氧的要求,因此需要增加纯氧充气,同时应采用纳米气石以延长纯氧与海水弥散接触时间,能有效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自然充气在轮虫培养中也是不可或缺,采用普通气石,开大充气量,能使培养水体翻滚。自然充气一是为了搅动水体使投喂的浓缩藻不沉底,同时使污物附着在吸污滤布上,二是使培养水体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排出能带走部分污物以清洁水体,同时泡沫颜色也能反映饵料充足与否。如泡沫颜色呈绿色,表明投饵量过多;如泡沫颜色发白,表明投饵量过少;如泡沫颜色呈灰褐色,表明投饵量适宜。
3.水质管理。培养用水要过滤消毒,防止原生动物在水体中成为优势种而导致的培养失败。一般控制水体pH值在8.0、在水温25~30℃以及保持稳定的盐度。
4.接种密度。轮虫数量增长与接种密度呈正相关,我们在200L水体中按照413个/mL的密度进行接种,经过5天培养最终密度可高达3313个mL。另外,在培育初始时,要采用高接种密度。
5.饵料投喂。饵料投喂的量要合适,过少不利于轮虫数量增长,过多则容易导致水质败坏。适宜的投喂量为每百万轮虫1天投喂浓缩藻(浓度为250亿/ml)6mL。投喂方式采用微量泵向培养桶中持续投喂浓缩小球藻。
6.换水与收获。在连续性的培养过程中,换水与收获一般同时进行。使用300~400目筛网,每次收获水体的1/3,以利于轮虫恢复密度。5~7天进行一次彻底换水。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