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饵料的培育
1.培育天然饵料的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面积4亩以下,小则l0米2的小塘也可以,一般东西走向,背风、采光性能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底保肥度高,淤泥深度10~20厘米,水深80~100厘米为宜。
培育池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严格清塘,清塘一周后可加水80厘米使用,每亩施发酵的大粪300~400千克,其它有机肥用量要大。环境适宜时,浮游动物有集结在粪肥上觅食的习性,施肥时最好沿池边堆成若干小堆。施肥接种,要根据乌鳢幼苗下塘时间、水温而定,一般水温20~25℃时,施肥5天后,轮虫数量可增加5~10倍,7~10天数量达到高峰。此时,水色呈灰白色,肉眼可见大量的水生浮游动物,高峰期一般持续3~5天后,数量迅速减少。丰富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提高乌鳢幼苗成活率的关键,所以,要掌握培育轮虫的最佳时间。
2.天然饵料培育池的日常管理
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主要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等,要定期适量追肥,一般每周每亩追施粪肥150~200千克,或化肥10千克左右;或每天每亩泼洒豆浆50~75千克,培育浮游藻类,供水生浮游动物食用,以保持浮游动物的数量。水位保持在80~100厘米,采光性能良好,便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大量的施肥或大量的繁殖,都会作用也非常有限。免疫增强剂则能弥补化学治疗法和疫苗法的不足,虽然免疫增强剂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被认为是一种比化学疗法更安全、比疫苗法有更广泛效力的防治方法。如果将疫苗和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将能增加疫苗的效力。目前,通过多来源、多途径的方式开发研制低毒、高效、速效、长效的新型免疫增强剂已成为鱼类疾病防治研究的主要趋势,而随着人们对鱼类免疫机制的更深入全面的研究,鱼类免疫增强剂将会成为控制鱼类疾病、提高鱼体免疫力的极为有效的途径。引起水质的恶化,如透明度变小或增大,水中溶氧减少或pH值骤然下降等。水质恶化会严重影响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要适时、适量的追肥和采捕,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浮游动物的数量过多或变老时,可采捕晒干,作为30毫米以上乌鳢苗种的饵料。也可用少量的晶体敌百虫,在培育池的一边杀死一部分,控制其数量,勿全池泼洒,影响其产量。
3.合理采捕及捕捞方法
通过试验与观察,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与其密度有关,密度小,繁殖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可根据乌鳢幼苗(8~30毫米)的生长期,适时采捕。可用60~80目的筛绢布制成小网沿池边采捕。浮游动物有趋光性,晚问可用灯光诱捕;早晨或氧气不足,下风处尤甚;氧气充足时,堆放的粪肥上较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