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投喂 “黄金法则”:精准投喂,轻松养出高品质鱼!
饲料投喂在种类、量、时间等方面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注意投喂量过多过大,很容易引起这些问题。

影响生长速度:鱼类过度摄食后,其消化系统负担加重,食物不能充分被消化吸收,导致生长速度减缓。而且过多的能量用于消化食物,会使鱼类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相对减少。
易引发疾病:过量投喂会使鱼体脂肪积累过多,导致鱼体过于肥胖,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机能,降低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例如,草鱼过度肥胖可能会引发肝胆综合征,导致肝脏病变,影响鱼的健康。
水质污染:未被鱼类摄食的饲料在水中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不良的水质环境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选择合适的饲料
依据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的鱼以及同一种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异。例如,草鱼在幼鱼阶段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促进生长,成鱼则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对增加;鲫鱼在生长高峰期需要富含氨基酸和脂肪的饲料。因此,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优质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合理。
关注饲料品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确保饲料新鲜、无变质、无异味。优质的饲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水中不易溃散,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便于鱼类摄食,提高饲料利用率。
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依据鱼的规格和密度:鱼的规格越大、养殖密度越高,所需的饲料量就越多。一般来说,在生长高峰期,体重 50 - 100 克的小鱼,每天的投喂量可占鱼体重的 5% - 8%;体重 100 - 200 克的中等规格鱼,投喂量占体重的 4% - 6%;体重 200 克以上的大鱼,投喂量占体重的 3% - 5%。但这只是大致标准,实际投喂量还需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结合天气和水质:天气晴朗、水温适宜时,鱼类食欲旺盛,可适当增加投喂量;阴雨天或水温过低、过高时,鱼类食欲减退,应减少投喂量。水质良好时,鱼类摄食正常,若水质恶化,如溶氧量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鱼类会感到不适,此时要控制投喂,以免加重水质污染。
遵循 “四定” 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每天固定在上午 8 - 9 点和下午 3 - 4 点投喂,使鱼类形成良好的摄食习惯;在池塘中设置固定的投喂点,让鱼类集中摄食,便于观察和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稳定;根据鱼的生长和摄食情况,合理确定每天的投喂量,避免忽多忽少。
注意投喂方法
缓慢投喂:投喂时应缓慢地将饲料撒在水面上,让鱼类有足够的时间摄食,避免饲料迅速沉入水底造成浪费。特别是对于一些抢食能力较弱的鱼类,更要注意投喂速度。
观察摄食情况:在投喂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鱼类的摄食状态。如果鱼类迅速聚集并积极抢食,说明投喂量可能不足,可适当增加;如果发现有较多饲料剩余,或者鱼类摄食不积极,就应减少投喂量。
分多次投喂:对于一些大型精养塘或养殖密度较高的池塘,可将每天的投喂量分成 3 - 4 次投喂,这样能更好地满足鱼类的摄食需求,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池塘的水质污染。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