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总量凭什么可以连续32年保持世界第一?

发表时间:2023/12/15 13:55:29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浏览次数:342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产品,是人类摄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更是一日三餐难得的美食。而从“吃鱼难”,到餐桌上的常客,中国人用了半个多世纪。


01

吃 鱼 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只有45万吨,人均占有量仅有0.8千克,相当于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


1950年2月,第一届全国渔业会议在北京召开。对恢复渔业生产作出部署。


根据会议精神,中国人纷纷投入到发展渔业的事业之中。但当时的水产养殖技术落后,产量很低,最要命的是鱼种也十分紧缺,鱼苗全靠江河捕捞。


1951年3月初的一天,一位叫做钟麟的青年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


1953年,由他主持的家鱼人工繁殖研究课题正式立项。


1958年的6月4日,经过无数次试验攻关,由钟麟负责人工授精的雌鲢鱼、雌鳙鱼成功产下受精鱼卵,成功孵出了1万余尾鲢鱼和2万余尾鳙鱼,成为世界上全人工繁殖的第一批家鱼苗


这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鱼苗,不仅解决了家鱼无法在池塘中繁殖的世界性难题,也宣告了中国即将打破几千年来只依靠江河捕捞鱼类的历史。


在1962年底召开的全国水产工作会议上,中国明确了水产发展“海淡并举,养捕并举”的工作方针。


围绕这一方针,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1978年时,中国水产品总量已达465万吨,是1949年的10倍多,相当于每人每个月都能吃上一条鱼了


到1978年底,中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


广州市水产改革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大力推进水产品市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很快,中国的很多地方,纷纷效仿广州。


02

养 殖 热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了渔业发展“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一场由传统捕捞向人工养殖的变局,正悄然影响着中国这个农业大国。


在水产养殖热潮的促进下,1988年,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第二年,中国水产总量更是突破130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今天,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丰富、吃得健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水养殖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大菱鲆、鲍鱼和刺参为代表种的五次产业浪潮,带来了中国蓝色产业的技术革命。


03

鲜 味 足

渔业规模不断壮大,水产品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从大海、鱼塘到餐桌,对水产品“鲜”味的追求,也是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孜孜不怠的目标方向。


有了新品种新花样、有了高质量,还有了一流保鲜技术,中国水产品发展创新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

04

生 态 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发展,在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进水产养殖减量增效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现代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保证生态的基础上,到2020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达6545万吨,人均占有量46.75千克,这意味着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都可以吃上一条重0.9千克左右的鱼。


中国水产品总量,已连续32年保持世界第一,人们餐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富,食物品质也越来越优良。


直到今天,在18亿亩耕地外,从牧场、草原,到海洋、山林,再到湖泊、水库,中国人仍在广泛探寻新的优质食物来源,人水和谐的渔业,也必将肩负起新的使命。未来,人水和谐的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貌,将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西)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