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膳食平衡目标下我国水产品消费研究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国民膳食结构改进,水产品的食物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21年是“十四五”起始之年,未来15年,我国每年需要生产多少水产品,生产什么样的水产品,水产品与肉禽类等动物性食物是什么样的消费结构关系?这些都是渔业领域应该关注的基础性战略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的基础上,对2021年~2035年我国水产品供给与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界和产业部门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等政策文件,一再强调“改进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这一重要内容。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食物结构将由“吃得好”全面转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从整体上看,我国水产品经历了从“供应短缺”到“结构性过剩”的变化过程。自1989年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从1000多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6549.02万吨,年均增速为5.27%。近10多年来,业界对于水产品结构性过剩的讨论不断增多,国家宏观政策也在通过结构调整控制产量增速,2016年~202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已降为0.66%,远低于近30年来的年均增速。在参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编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2021年~2035年的水产品供给与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确定居民水产品摄入量的基本依据
确定国民食物结构及水产品摄入量的基本依据有两个。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以下简称“膳食宝塔”,见图1)由中国营养学会编制,提出了居民膳食平衡条件下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其中,对水产品和畜禽肉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均为40g~75g(摄入量是指食物的可食部分)。显然,水产品与畜禽肉类具有相同的食物地位。如果以水产品平均可食比例54.30%为基准折算,生鲜水产品每人每日消费量需要达到74.0g~138.5g,即消费量达到27kg/(人•年)~50.5kg/(人•年),中值为38.5kg/(人•年),才能满足合理平衡膳食结构和人体健康营养需求。与此相对应的畜禽肉类消费量为17.5kg/(人•年)~32.8kg/(人•年)。
图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以下简称“《食物纲要》”)是由国务院发布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自1990年以来共发布过三次。《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提出,2020年全国居民水产品摄入量(水产品可食部分)水平应达到18kg/(人•年),如果按54.30%的可食率转化为生鲜水产品,则水产品消费量需要达到33.15kg/(人•年)。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中居民水产品消费量测算,2019年全国居民广义水产品消费量为27.8kg/(人•年),城镇居民为33.4kg/(人•年),农村居民为19.2kg/(人•年)。与上述两个权威文件的指标比较,2019年全国居民广义水产品消费量离《食物纲要(2014-2020)》目标相差约16%,而离“膳食宝塔”的中值目标相差约28%。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已达到“膳食宝塔”的下限目标(27kg),而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量仍存在30%的差距。按居民平均水产品消费量测算,我国居民的动物性食物结构远未达到平衡膳食的标准。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按水产品总产量计算,2019年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达到46.28kg,而同期城乡居民水产品人均广义消费量仅为27.80kg,我国居民水产品人均广义消费量只占国内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的60%左右。为此,笔者团队研究了我国现阶段水产品的消费结构问题。
对2008年~2019年我国国内水产品生产供应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年均水产品消费量为5250.11万吨。其中,居民食用消费占比47.98%,出口水产品占比6.41%,养殖业用国产鱼粉及鲜杂鱼等占比19.80%,其它加工品原料消耗占比10.35%,产业链损耗等占比15.46%。进一步分析近十年我国水产品消费结构,可发现水产品消费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
(一)居民食用消费量占比较低,且浪费较严重
一方面,居民食用消费量仅占水产品供应总量的47.98%,而养殖业对水产品(包括鱼粉和鲜杂鱼)消耗占比达19.80%。另一方面,食用水产品消费浪费较为严重。我国居民喜食鲜活水产品,鱼类等以完整、鲜活的形式直接进入消费端,鱼头、内脏等蛋白质资源以厨余垃圾形式大量废弃,这种消费方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性浪费”。2019年,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产量2548万吨,而加工率仅17.5%,80%以上的鲜活淡水鱼流向生鲜市场,造成了800万吨~900万吨不可食部分被分散浪费。经测算,如果将所有养殖鱼虾类加工率提高到60%,利用加工下脚料可生产120万吨以上的鱼粉(鱼油),价值达80亿元~100亿元。
(二)我国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膳食宝塔”对水产品与畜禽肉类的推荐摄入量比例结构为1:1。而现实情况是水产品消费不足,肉禽类消费较为超标。近10年,我国动物性食物总消费量有显著的增加,但水产品所占比例结构没有显著变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水产品与畜禽肉类消费比分别约为30:70和20:80,离“膳食宝塔”推荐的消费结构比例相差甚远。我们认为,近10多年我国肥胖率持续增高,恐与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失衡有一定关系。对水产品消费的大量研究证明,我国水产品消费在区域、城乡、职业和消费者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叠加国民对水产品不熟悉、不习惯、不方便和不会烹饪等因素,进一步制约了水产品消费的持续增加。
三、以膳食平衡为目标的食用水产品消费量测算
基于以上分析,以膳食平衡为目标,调整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增大水产品消费摄入量势在必行。以2035年居民年水产品消费量达到“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的中值为目标,本着生产供应量与消费量同步增长、逐步实现的原则,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我们预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居民食用水产品消费量目标应分别约为4160万吨、4840万吨和5630万吨,分别比2019年消费量增长约270万吨、950万吨和1740万吨,人均广义消费量分别达到28.5kg/(人•年)、33.0kg/(人•年)和38.5kg/(人•年)。与“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中值相比,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居民水产品摄入满足率分别可达74%、86%和100%。
按食用水产品消费占比48%(实际为47.98%)对上述目标进一步测算,2035年我国水产品总供给需求量应达到11700万吨以上。很显然,依靠我国的渔业资源和水资源条件很难实现这样的产量目标。“十三五”以来,随着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以及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水产品生产量年度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为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满足居民膳食平衡消费需求背景下我国水产品供给与消费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路径。
四、居民膳食平衡目标下满足水产品需求总量的实现路径
实现居民平衡膳食条件下的食用水产品消费目标,限制性条件有三个。一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能大幅增加渔业生产供给压力,以防给海洋渔业资源和内陆水域环境造成过度负担;二是水产品供给既要满足居民食用消费增长的需要,又要满足养殖业等其他非食用需要;三是要保持水产品消费与生产供给同步增长,防止供求失衡对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以此为基础,笔者团队通过建立水产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估算模型,经过测算比较,认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总量要分别达到约7780万吨、8470万吨和9270万吨,其中,国内生产量需要分别达到6785万吨、7320万吨和8000万吨,即可满足上述食用水产品消费目标的需求。但前提条件是,需对生产供给和消费结构做出调整,尤其亟需对消费结构做出重大调整。
(一)加强市场引导,激发居民水产品消费潜力,逐步调整水产品消费结构
一是促进居民食用水产品消费,居民广义消费量应保持3%以上的年度增长率;二是引导居民扩大对水产加工品的消费,到2035年养殖水产品鲜销(包括冷冻整条鱼虾)比例降低至40%以下,食用水产品加工率达到55%以上;三是提高水产加工下脚料利用率,增大国产鱼粉产量,到2035年国产鱼粉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四是限制养殖业饲用鲜杂鱼的使用,降低鲜杂鱼使用量。
(二)以渔业资源与环境为约束条件,适速增加生产供应,保持供给与消费同步增长
以2019年水产品产量为基数,未来15年,国内产量(包括远洋渔业运回国内部分)保持0.5%~1.5%的年增长速度,到2035年水产品生产量可达8000万吨左右。此外,每年进口鱼粉以100万吨为限,通过增加国产鱼粉用量减少对进口鱼粉的依赖,未来10年内对进口鱼粉依赖度逐步降低至35%以下。
五、推进水产品供给与消费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从国家食物生产的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渔业功能,处理好渔业与国家粮食安全、动物性食物生产、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实现2035年居民水产品摄入量21kg/(人•年)、消费量约38.5kg/(人•年)的目标,以生产供应为主的渔业政策应调整为消费促进和生产推动二者并重,逐步改变渔业发展驱动机制,将“生产供应推动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消费增长拉动型”渔业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消费政策引导,逐步将水产品由“膳食改善性食物”转变成居民“营养保障性食物”,并使水产品消费方式由“资源浪费型”转为“资源节约型”。
为推动生产供给和消费目标的实现,以实施“国民水产品”培育工程为抓手,加快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生产供给与消费结构调整。未来15年,通过渔业全行业的努力,打造数条百万吨级以上的“国民水产品”,使其成为以保障全民膳食平衡营养为目标的日常消费水产品。
(一)强化培育“国民水产品”消费群体
加强全国性水产品消费知识宣传和国民平衡膳食营养教育,着力培育新型水产品消费文化、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群体,提高国民对水产品认识水平及其消费必要性认知程度;实施儿童学生营养加强行动,推进“国民水产品”进校园,进学生餐固定菜单,力争儿童学生每天摄入“国民水产品”达到20g~70g的水平。
(二)扶持“国民水产品”实施主体
重点提高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主业从事“国民水产品”开发推广的龙头企业。鼓励“国民水产品”水产养殖和加工企业发展,争取获得与畜牧养殖业同等待遇的税收政策,同时给予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
(三)突破“国民水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
完善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加强鱼虾种质提升及品种研发,着重选育消费导向性营养性状好、适于加工的新品种,从单纯追求生长经济性状到兼顾消费性状;加大加工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在食用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完善“国民水产品”主打品种的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和病害控制技术。
(四)探索新的产业模式,扩展渔业增产空间
为适应水产品供应量增加的需要,在养殖空间、生产模式、种业开发等方面进行优化。拓展养殖空间,重点加大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和内陆盐碱水域的开发力度;升级生产模式,在保障绿色环保型生产前提下,提高养殖单产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