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发表时间:2021/06/21 01:30:06  来源:牧海  浏览次数:191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物种丰富度高,堪称一座大型的“水生生物基因库”。历史上,长江流域有记载的鱼类有370余种,不仅盛产“四大家鱼”和“长江三鲜”,还出产铜鱼、鳗鲡、中华绒螯蟹等名贵水产。

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淡水鱼库”,渔业生产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长江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长江渔业就遭到了过度开发,1954年的天然捕捞量高达45万吨,60年代逐渐下降到26万吨。到了80年代,长江全流域的年捕捞量始终在20万吨左右徘徊,新世纪以来的出鱼量进一步下降到了10万吨左右。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长江渔民

在众多的长江特有鱼类中,刀鱼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在长江的下游河口地区,刀鱼、凤鲚、鲥鱼等洄游性鱼类曾是最常见的渔获物,数量众多,形成的鱼汛相当可观。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指出,在80年代,刀鱼、鲥鱼的产量就已经明显减少,90年代时长江中的鲥鱼基本绝迹,刀鱼也无法再形成鱼汛,野生资源几近濒临枯竭。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长江刀鱼

如今,长江下游河口地区唯一还能形成鱼汛的洄游性鱼类仅剩下了凤鲚一种。从外观上看,凤鲚和刀鱼非常相似,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市场价值却有着天壤之别。

凤鲚又叫凤尾鱼,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自然寿命仅有一年。凤鲚的产卵场分布在长江口南支崇明老鼠沙至九段沙一带,产量一直都非常稳定。据统计,在80年代时凤尾鱼的产量还多达1174吨,90年代的平均产量为1584吨,是刀鱼产量的100多倍,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水产市场上的凤尾鱼鱼干

凤鲚是一种经济价值较低的小杂鱼,渔民捕捞后大多将其晒成鱼干,加工成鱼粉或者用作河蟹的饲料。而长江刀鱼则价值不菲,在上海市中心的高档餐厅中,一条150克的刀鱼就能卖到2600元的高价,苏州的“长江刀鱼王”还曾拍卖出过180元/克的天价。

长江口沿岸的老渔民都知道,天价刀鱼是最近20~30年才“炒”起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的渔业黄金时期,刀鱼还是长江下游最常见的渔获物之一,捕捞产量甚至高达3700多吨,当时的价格完全可以用“白菜价”来形容。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刀鱼

时过境迁,长江刀鱼的价格一路高涨,野生种群的数量持续走低,这一物种的生存也因市场的“操弄”而陷入了僵局。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指出,环境污染和非法捕捞是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专项保护势在必行。

为了拯救长江刀鱼,从2019年2月1日开始,农业农村部正式停止发放长江刀鱼的专项捕捞许可证——这意味着,在长江流域对刀鱼的生产性捕捞被全面禁止。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全线禁渔,长江的生态恢复由此进入了关键的转折期。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禁渔后,渔政人员在江面巡视

禁渔之后,研究人员对长江刀鱼的资源恢复现状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在2020年夏天到2021年春季期间,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长江江苏段的25个监测站点进行了3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江苏段的刀鱼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了,单网的渔获量同比增加了250.7%——物种丰度增加了2.5倍!

除了长江刀鱼以外,江苏段其他鱼类的数量也在稳定增多,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现象。长江禁渔初见成效,这在其他江段也有所体现。

就在今年4月中旬,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还在鄱阳湖水域发现了一条长23公分、重47.4克的鳤鱼,估计在1龄左右。鳤鱼的最大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过去也曾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年来已经非常罕见。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鳤鱼

在鄱阳湖流域,工作人员上一次发现鳤鱼还是在2012年。如今在消失了近10年之后,鳤鱼再次出现,这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长江禁渔对珍稀物种的资源恢复确实具有明显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禁渔也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更重要的是采取与禁渔相适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加强对濒危鱼类的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加强污水治理与生态修复、通过水电大坝的生态调度为洄游性鱼类“助产”等等。这些配套措施与禁渔一样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禁渔成果。

以长江刀鱼的人工繁育为例。在长江刀鱼的天然捕捞量仅剩下十几吨时,国内的科研机构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对刀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在2007年,研究人员就从长江靖江段专门捕捞了野生刀鱼并用于人工繁殖,为今后的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础。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人工繁育的刀鱼幼苗

在2011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成功获得了10000多尾长江刀鱼的子一代苗种。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的育苗量非常少,产能有限,规模化育苗着实难住了不少专家。

长江刀鱼的驯化和繁殖之所以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面临着“两座大山”:第一是水质问题,第二是开口饵料。

在自然条件下,刀鱼从近海洄游到淡水河流时,水的盐度会发生明显变化,刀鱼的生理状态也会跟着变化。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出相似的条件,一直是一个不小的难点。为此,研究人员特意从长江引入活水到养殖基地,平均每15天更换一次水体。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人工养殖的刀鱼

随着刀鱼性腺成熟度的变化,研究人员又逐步调整了产卵池中海水与淡水的比例,模拟刀鱼洄游时的盐度变化。水质的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就是开口饵料——这个问题更加棘手。

刚刚孵化的刀鱼游泳能力低,不会主动捕食鲜活的浮游动物,为了避免孵化的刀鱼幼苗被饿死,水中必须有高密度的生物饵料,保证把食物送到刀鱼苗的嘴边。为了寻找并研制出大小适口、营养全面的开口饵料,研究人员就花了3~4年的时间。

时至今日,刀鱼的人工养殖已经初具规模,繁育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受限于漫长的养殖周期和较高的养殖成本,人工养殖的刀鱼同样价格不菲,能卖到500~1000元/斤左右。另外,模仿生态环境养殖的刀鱼,其风味和野生刀鱼的相似度达到了九成以上,经济价值也得到了保证。

长江禁渔见成效,刀鱼增多2.5倍,资源恢复指日可待?

人工养殖的刀鱼

一方面,人工养殖的刀鱼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减少了市场端对野生刀鱼造成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人工增殖并放流,长江刀鱼的幼苗数量得以显著增加,弥补了自然繁殖的不足,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之,对于长江刀鱼等珍稀鱼类,禁渔成效来之不易且弥足珍贵。对渔政部门而言,还需要继续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的现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共同捍卫禁渔的成果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