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养鱼! 神舟十八号航天将首次开展太空养鱼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八号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
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乘组包括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4月24日上午9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会议披露,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神舟十八号将首次在太空养鱼。
其中,“太空养鱼”选择了斑马鱼和金鱼藻搭档,作为循环水生生态系统载体。
太空养鱼为啥是斑马鱼?
斑马鱼与人体的基因、生理特性都十分相似,同源性高达87%,是继大小鼠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模式动物,经常被用来当作生命科学研究的样品。漂亮的斑马鱼是科学界著名的模式生物,具有个体小、发育周期短、实验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势,鱼卵透明,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胚胎发育过程,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根据计划,鱼苗将会在发射前安装到载人飞船。后续还有可能在空间站进行昆虫、小型动物等在轨研究。
据介绍,空间站中饲养斑马鱼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在小型密闭系统中,鱼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监测和控制系统环境参数并传输实时数据、图像等,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这三名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半年左右的时间,驻留期间,除了将实施2至3次出舱活动外,他们还将在太空开展90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其中就包括在太空中养鱼。
为了在太空中养鱼,我们早在2022年就把“鱼缸”送上太空了。当时,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该实验舱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多个实验柜。
斑马鱼、金鱼藻要上太空了
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揭秘
为何带“斑马鱼”上太空?专家: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
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
网友们纷纷评论道“太空养鱼”不再是梦。那么,此次神舟十八号准备养的“斑马鱼”是个什么物种呢?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科学界著名的模式生物
漂亮的斑马鱼是科学界著名的模式生物,具有个体小、发育周期短、实验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势,鱼卵透明,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胚胎发育过程,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资料显示,斑马鱼体长只有3~4厘米,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繁殖6~7次。更重要的是,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87%的高度相似性,是一种模式生物(可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的一类生物)。
据了解,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科学家专门构建了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的小型密闭生命生态系统。这个密闭的“水族箱”中有1升多水、四五条斑马鱼,还有些藻类和微生物。其中鱼类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藻类相当于“生产者”,微生物则充当“分解者”。
斑马鱼呼出二氧化碳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藻类产生氧供给斑马鱼,这对组合就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太空驻留,资源自给自足非常必要
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团队负责人张涛表示:“未来人类有望在太空建立基地或在太空驻留足够长时间,资源上的自给自足非常必要。”
早在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助理张伟就曾透露,中国空间站中的密闭生态小型培养箱可以饲养斑马鱼。“当然,这不是为了水产养殖”,张伟笑着说,空间站中饲养斑马鱼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在小型密闭系统中,鱼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航天员必须给鱼类喂食、供氧,为藻类提供营养液、照明,同时满足该系统pH值、溶氧、温度、电导率等指标要求,并能进行参数调节、鱼卵收集、废物处理等操作,从而实现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自主平衡及稳定运行。
来源: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BRTV新闻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