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形大核。幼虫呈卵形或椭圆形,全身有等长的纤毛,后端有1 根长而粗的尾毛。幼虫钻入体表上皮细胞层中或鳃间组织,刺激周围的上皮细胞而增生,从而形成小囊泡。
2.流行情况
主要危鱼苗及鱼种,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
3.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在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故叫白点病。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等病变。
4.诊断方法
根据鱼体表出现的小白点与流行情况可初步诊断,取鳃丝或从鳃上、体表刮取少许粘液,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多量小瓜虫时可确诊。
5.防治方法
(1)全池遍洒辣椒和生姜,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533~800克和生姜100~1500克,一起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渣带汁全池遍洒,每天泼1次,连用2~3次。
(2)每100千克鱼用30~40克青蒿末拌饲投喂。
(3)全池遍洒15~25毫克/升福尔马林,隔天1次,连用2~3 次。
(4)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5)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3~5克石灰硫磺液(生石灰:硫磺粉:水=1:1.7:11。加入水重量0.2~0.3%的洗衣粉,熬制)和0.2~0.3克90%的敌百虫溶液加水全池泼洒,连用5天,一般施药10天后,病鱼停止死亡。
(6)用硫酸镁1.5%和食盐3.5%的混合液浸洗病鱼5分钟,可将鱼体上的小瓜虫杀死。
(7)用土荆芥29%、苦楝叶43%,野芋叶14%,紫花曼陀罗14%,混合煎汁至原药量的2倍,浸洗病鱼可杀死小瓜虫。
(8)施用杀灭小瓜虫等寄生虫专用药物。
另请参阅中国西南渔业网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