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鱼病毒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1.病原
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直径175~200nm。CCV仅能在BB、GIB、CCO和KIK等细胞株上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
2.流行情况
斑点叉尾鮰病毒(CCVD)病最早于1968年在美国发生,现在成为危害世界各国斑点叉尾鮰养殖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危害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苗种。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在20~30℃水温范围内流行,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水温低于15℃,几乎不会发生。
3.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部分病鱼有尾向下,头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隙性的旋转游动的症状。病鱼鳍条基部、腹部和尾柄基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眼球单侧或双侧性外突,肛门红肿外突。剖解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胃肠道空虚,没有食物,其内充满淡黄色的粘液;心、肝、肾、脾和腹膜等内脏器官出血。肾间造血组织及肾单位弥漫性坏死,同时伴有出血和水肿;肝灶性坏死,偶尔在肝细胞内可见嗜酸性胞浆包涵体;胃肠道粘膜层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4.诊断方法
(1)根据流行病学及症状与病变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鱼肾脏、胰腺和肝的出血和灶性坏死,特别肝细胞内的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等病变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CCV的分离、鉴定,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PCR等可对本病作出确切的诊断。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眼球突出(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膨大,眼球突出(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腹部肿大,眼球空出、充血(汪开毓)
5.防治方法
(1)消毒与检疫是控制CCVD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2)避免用感染了CCV的亲鱼产卵,进行繁殖。
(3)减少应激,给予充足的溶氧,注意保持好的水质,降低水温到15℃以下。
(4)内服抗生素,如四环素、氟哌酸等,防止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加速病鱼的死亡。
(5)用灭活苗、弱毒苗和亚单位苗免疫防治。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