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三大理化因子(水温、溶解氧、酸碱度)引起的鱼类病害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0/04 17:09:47  浏览次数:477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测水养鱼技术是2007年和2008年湖北省水产局的主推技术之一。该项技术不仅可提高渔业养殖效率,同时对鱼类安全养殖具有较大的意义。2008年雪灾造成湖北省渔业的损失,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因冰冻,直接引起水生动物死亡;二是因水面结冰,造成水体缺氧使水生动物窒息死亡;三是因天气寒冷,水生动物冻伤或感冒,体质下降,或冻伤的水生动物被病害侵袭致病而导致死亡。因此,水环境理化因子对水产养殖关系重大。为此,我们特介绍水环境理化因子引起的鱼类病害及对策。 

    根据致病原因,可将鱼类疾病分为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随着环境污染、池塘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因非生物因子引起的鱼病,特别是诸如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环境理化因子引起的鱼病也日趋严重,除直接引起鱼类死亡、给水产养殖造成经济损失外,还因影响鱼类生长,间接引发其他生物源性疾病,使鱼类品质下降而导致更重大经济损失。 

    1.水温。水温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有感冒和冻伤两种。 

感冒是由于水温的急剧改变,引起鱼体内部器官活动失调而发生的。其症状是皮肤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大量黏液分泌,皮肤坏死、脱落,鱼侧游在水面,失去泳动能力,严重时休克死亡。在养殖水生生物中,以黄鳝的感冒最为常见。 
    对策: 
    1)鱼类从某一水体转移到另一水体时,为防止感冒,对2龄以上的鱼,水温的急剧改变应不超过5℃,对当年鱼苗则不超过2℃。 
    2)黄鳝的养殖过程中,在饲料中拌多维或保肝中草药长期投喂,可以预防黄鳝感冒。 
    3)鱼种越冬池的地址应选在背风向阳处,应尽可能地保持较高一些的温度和避免因刮风造成较大的温差。鱼池土质一般以黄粘土底质,其水深应在2米左右,面积以2-3亩为宜。 
    冻伤是指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而致鱼类进入麻痹状态,皮肤坏死或脱落,甚至昏迷死亡。沼虾养殖水温下降到14℃以下,罗非鱼在水温低于12℃,易发生冻伤死亡。 
    在温水养殖中,还要注意防止鱼类投饵引起的冻伤。因鱼在摄食投入的饵料时,需经常将头部露出水面。头部经高温至低温的反复刺激,容易产生冻伤。 
    对策: 
    1)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如选择不渗漏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加深池水。在冬季基本保持不换水。如需换水,应从池塘下半部注水,换水水温与池水水温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在气温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饼等,增强鱼的体质,以增加抗寒能力。  
    2)有条件的养殖池,可采用搭建简易温棚、修建温室、引入温泉水及工厂余热水等措施,达到保暖防冻的目的。 
    3)黄鳝的养殖过程中,冬季来临前,应将网箱沉入水中,网箱顶部加盖稻草或草苫保温,以免黄鳝冻伤死亡。 
    4)鱼类被冻伤后,要及时施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以防细菌或霉菌病发生。 

    2.溶解氧。溶解氧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有泛塘和气泡病。 

泛塘主要指养殖鱼类因池水溶氧太低而浮于水面呼吸或死亡,俗称浮头或泛塘、翻池,多发生在夏季,特别是高温季节的雷雨后。气压低,更容易引起鱼的浮头、窒息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在冬季,鱼塘也有因水面结冰而造成缺氧导致鱼类窒息死亡。长期缺氧浮头,可引起养殖鱼类严重贫血、生长缓慢、背部体色变淡、下唇肥大发白等。不同养殖种类、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池水溶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当池水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一般鳊、鲢先浮头,鲤、鲫浮头时,则缺氧现象已相当严重;青、草、鲢、鳙通常在水中溶氧低于1 mg/L时开始浮头,当低于0.4mg/L时就窒息死亡;鲤、鲫的窒息范围为0.1-0.4mg/L。 
    对策: 
    1)采用合理的养殖技术以符合池塘生态条件。清除过多淤泥;合理投放鱼类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合理施肥及使用微生态制剂;适时加注新水等;冰封时应采取适当的破冰措施。 
    2)定期开动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阴雨天午夜开,以增加水中溶氧,曝除水中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3)泼洒化学增氧剂。一些化学药剂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如过氧化钙、双氧水、过碳酸钠、过碳酰胺等。当水体缺氧时,可根据水生养殖动物轻度浮头、严重浮头、泛塘死鱼等不同状态,确定化学增氧剂的用量。其使用方法可直接撒入鱼类浮头集中的水域。 
    4)控制投喂量。鱼类在饱食情况下耗氧量大,易浮头。当鱼类有浮头预兆时应暂停投喂。 
    5)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当水蚤大量繁殖时,它们大量地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同时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从而造成水体缺氧。其对策可先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然后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最后培肥水质。 
    6)对于池塘冰封造成的缺氧,可选择塘水较深处,每亩打1个冰眼,使水面与空气接触,冰眼以2-3m2为宜。冰眼排列要顺风向,以便借助风力,加快氧气溶入塘水的速度。 
    气泡病是指水体中氧气或氮气等气体过高,超过了鱼体组织的正常代谢水平而引起的。气泡病通常多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也能在成鱼中发生,其发病类型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肠道内出现气泡,使鱼体比重减轻,无法下沉;或在鱼体表、鳍组织内以及鳃丝上附着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游泳失常。另一种是在血循环系统中出现气泡,直接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鱼体越小,受害越大。当发生气泡病时,病鱼时而在水面打转,时而挣扎游动,向岸边冲撞,激烈挣扎,力竭而亡。解剖鱼体,可看到体腔壁、肠系膜、鳃血管等处均有气泡,其中尤以尾鳍最多,严重时体内器官均有淤血现象。 
    对策: 
    1)清淤。淤泥较厚的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 10cm左右,鱼种放养前少施基肥。 
    2)适度肥水。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cm,肥度中等略偏瘦。 
    3)做好鱼病监测工作。在该病流行季节应勤测池塘溶氧量。若水体溶氧量超过20mg/L时,应及时采取注水、换水等措施,以降低溶氧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池塘,应该立即将鱼转入气体含量低、水质条件好的池塘。 
    4)泼洒硫酸铜。发病后可采用硫酸铜全池泼洒, 每1m3水体用量为0.7g。一般使用2天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对部分效果不明显的池塘,再换水1-2次,每次换10-20cm, 病情即可有效控制。 
    5)泼洒食盐。向水体中施入食盐,每667平方米15-25kg;或泼洒维生素C,可使病情得到缓解。 

    3.酸碱度。酸碱度(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鱼类生长缓慢或死亡。 

    pH值过低引发的问题。pH对鱼类的安全范围是6-9,最适生长范围是7-8.5,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养殖鱼类的死亡。水中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氧化过程受抑制,加之残饵、有机肥、鱼的粪便等分解不充分,都会产生各种有机酸类,使得水体呈酸性。池水在低pH值下,铁离子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加,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加大了对鱼类的毒害;pH值过低,鱼的血液酸性增加,降低了载氧能力,造成缺氧症,影响鱼类生长。 
    对策: 
    1)生石灰清塘。在鱼种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加注新水。在养殖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加注新水,同时对水体采取增氧措施。 
    3)生石灰全池泼洒。在养殖期间根据水体酸性的状况,全池泼洒生石灰,使用生石灰的数量和泼洒次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pH值过高引发的问题。当pH值超过9.5,鱼体分泌大量黏液,生长停滞,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其产生的原因有:盐碱性土壤,直接造成养殖水体碱性较高;或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了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离子,导致了水体的pH值升高。 
    对策: 
    1)尽量不使用碱度较高的水源,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办法,即引入淡水,稀释盐碱水;或将养过鱼的池水彻底排干,重新注入淡水;不使盐碱地表水随雨水流入池塘。 
    2)施用的化肥种类应选择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增用绿肥、厩肥等有机肥料。 
    3)高盐碱地底质土壤,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 
    4)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除去大型藻类。 
    5)放养耐盐碱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6)先全池泼洒一次硫酸铜,每1m3水体用量为0.7g;再泼洒一次冰醋酸,每1m3水体用量为为2-3ml;然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如益水素(乳酸菌),每1m3水体1.5-2ml,2天1次,连用2-3次。 


(艾晓辉 龚珞军 王勋伟 杨兰松)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