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后期往往会沦落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发表时间:2022/01/06 08:52:29  浏览次数:1400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在水产养殖中,消杀,也就是消毒和杀虫,是最常见也是最频繁的操作,是治疗水产病害的主要外用药手段。

在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中,90%以上的病害来源于寄生虫病和细菌病,锚头蚤、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孢子虫、罗非鱼的链球菌、草鱼的细菌性败血症、鮰鱼的细菌性肠炎、大头的细菌性出血等等。

水产病害的三元理论告诉我们,只做消杀,也许是治标不治本

鳃部的指环虫

面对这些病害,大多数的治疗手段,都是以各种杀虫剂或者消毒剂直接外泼到水体中,杀灭病原,如敌百虫、阿维菌素、菊酯类、碘、戊二醛、苯扎溴铵、二氧化氯等等。

消毒剂不说,就拿杀虫药来讲,常规养殖都是差不多15-20天左右的杀虫间隔,某种杀虫药哪怕刚开始有效,在使用两三次之后就会很快因为病原产生耐药性而失效,不得不转用别的品类。如果是周期较短的养殖品种还好说,若是那种要养殖半年以上的水产品,到了养殖后期往往会沦落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水产病害的三元理论告诉我们,只做消杀,也许是治标不治本

鳙鱼的细菌性败血症

无论是杀虫药还是消毒剂,越用量越重,越用越频繁,只做消杀处理,就会像是进入了个死循环。因而,近年来,除了消杀类的药物,各类动保和调水产品都被大量推出。诚然,各大药企主推这些产品,主要的驱动力是因为这里面的利润极高(部分高达100-200%),但对于我们养殖户而言,他们挣他们的钱,只要方案能帮我们把鱼养好,把问题解决,那就是好方案。说到底,各自挣各自应该挣的钱罢了。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