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水产病害

发表时间:2022/11/24 00:15:13  浏览次数:745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冬季水温低,虽然鱼体活动量小,常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入冬前若不做好预防工作,冬季也会发生各种疾病,开春极易发生大规模死亡。了解冬季常见疾病,才能做好冬季鱼病的防控工作,淡水鱼冬季主要疾病如下:

一、病毒性疾病

1. 鲤痘疮病

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型,主要危害鲤鱼、鲫鱼。患病鱼体表在早期出现乳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大变厚,增生物由光滑变粗糙。增生物呈乳白色蜡样物质,俗称“石蜡样增生物”。大量增生时影响鱼体健康,鱼体消瘦,骨质软化。此病致死率较低,增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一般会自主脱落。

2. 鲤春病毒血症

病原为鲤春病毒,主要感染鲤及其变种,各种规格鲤鱼均可感染,死亡率高。该病现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鲤春病毒血症最适发病水温为13~17℃,7℃以上即可导致鱼体发病,22℃以上停止发病。患病鱼常聚集在进水口,行动迟缓,呼吸缓慢。发病后期鱼体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身体失去平衡,沉于池底;患病鱼鳃丝苍白、肌肉出血发红、腹水、脾肾肿大,鳔呈点状充血或出血。

3.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主要危害鲑鳟鱼类。该病在水温8~15℃流行,10℃死亡率最高。该病病程急,临床表现以嗜睡、狂游为特征,患病鱼眼球突出、鳃丝发白、鳍条基部点状出血,肛门拖便,内脏点状出血。

二、细菌性疾病

1.竖鳞病

竖鳞病主要危害鲫鱼、金鱼、鲤鱼、草鱼,各种规格的鱼体均可发生。该病主要流行于春季,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条件下,冬季也时有发生。当水体浑浊、水质差、鱼体皮肤受伤时最易感染此病。患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离群独游,体表粗糙,鳍条基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积水。鳞片竖立,鳞囊水肿,鳞片基部皮肤发红,鳞片易脱落。诊断时注意与鱼波豆虫引起的竖鳞加以区分。

2. 鲢鳙细菌性出血病

该病是鲢鳙除寄生虫外较容易患的细菌性疾病,危害大,死亡率高。患病鲢鳙全身性出血,体表可见下颌、眼眶、鳃盖、鳍条基部、皮肤等处发红出血,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腹腔积水、肾脏、脾脏充血肿大,肠黏膜充血。

三、真菌疾病

1. 水霉病

冬季水温13~18℃时,水霉菌繁殖最旺盛,随着水温升高而繁殖力减弱。当鱼体因拉网操作等导致皮肤受伤后,水霉菌丝附在鱼体的损伤处,水温适宜时水霉菌开始繁殖。感染初期,菌丝入侵伤口,肉眼难以分辨。当肉眼可见白色絮状物时,菌丝已深入肌肉,难以自愈,最终导致鱼体瘦弱而死亡。水霉病主要在冬季、初春流行较多,对鱼种和成鱼都有较大的危害。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体表损伤相关,预防该病主要是避免鱼体表受伤。

2. 鳃霉病

各种淡水鱼均可被感染,常见于草鱼、鲤鱼、黄颡鱼等。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可见鳃丝上附着的真菌菌丝,鳃丝淤血或缺血,呈花鳃状。严重时病灶处鳃丝缺损,鳃丝发白,鱼体失血。

四、寄生虫疾病

1. 小瓜虫病

小瓜虫寄生在鱼体鳃、皮肤、鳍条等处,后期肉眼可见密集白色小斑点,白点遍布全身,又称白点病。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胞囊期。小瓜虫主要感染各类淡水鱼,尤其是对鱼苗、鱼种和无鳞鱼危害最为严重。小瓜虫在冬季低温期一般不易流行,但密度高、鱼体体质弱的池塘也会大面积被感染。病鱼游动迟缓,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最终导致死亡。刮取体表小白点在光学显微镜下见褐色球形胞囊,四周布满纤毛,不断运动,中间有一马蹄形白色核即可确诊。

2. 鱼波豆虫病

鱼波豆虫能感染各种淡水鱼,以鲤鱼、鲮鱼最为严重,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适宜温度为12~20℃,冬末春初最为流行。患病鱼游动缓慢,皮肤、鳃丝黏液增多,寄生处充血、糜烂;鳞囊内积水,鳞片呈“竖鳞”状。取鳃丝或黏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虫体侧面呈梨形,卵圆形,有鞭毛;腹面呈汤匙状。

五、其他疾病

每年秋末到春初,全国大部分地区会有寒潮侵袭,剧烈的降温会使池塘水温快速下降,给池塘水质和养殖动物带来很大的影响。池塘微生物大量死亡,透明度增加。尤其当外界环境温度迅速下降至5℃以下时,养殖鱼类就会出现被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如不能做好防护措施,冻伤的鱼容易被细菌、真菌感染,开春容易出现大规模死亡。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