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区别鱼类的烂鳃病

发表时间:2018/01/09 00:00:00  浏览次数:295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烂鳃病,是鱼类常见三大病害(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之一,可分为粘细菌性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和中华鲺烂鳃病三种。

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三种鳃病呢?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可通过以下"三看"进行区别。

一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

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

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

二看鳃丝颜色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大多呈黄白色。

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有时呈红色。

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大多呈白色。

三看发病时间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

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

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生石灰20-30公斤,或漂白粉1公斤,全池泼洒。施用其它专治烂鳃病的药物。

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硫酸铜1.5公斤和硫酸亚铁0.5公斤混合泼洒。施用其它专杀原生动物的药物。

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晶体敌百虫100-150克,兑水全池泼洒。施用其它专杀寄生虫的药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