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技术
水产动物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技术
杨移斌1,艾晓辉1,宋 怿2
(1.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1路8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10014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虽然带来了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攀升,但是同时也使得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从而导致各类疾病频发。病害发生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原因常常是没有做到准确诊断,没有做到对病用药,通常是凭经验进行诊断用药。因此有必要提高水产一线从业者进行病原分离,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意识,以做到准确诊断鱼病,对病用药。本文将就药物敏感性实验进行介绍及改良,从而更好地供同行参考及应用好药物敏感性实验。
1 药物敏感性实验使用范围
药物敏感性实验(简称药敏实验,)涉及到病原及药物两方面,因此病原必须是可体外培养的,可分离的,而药物目前常用抗生素都有市售药敏纸片供选择,而针对其他药物如消毒剂等,则可进行相应的MIC/MBC测定,从而评估病原对其敏感性。目前可以进行药敏实验的病原只有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寄生虫(寄生虫的药敏实验主要以活虫体在药物刺激下挣扎程度来反应的)。
2 药物敏感性实验操作
目前药敏实验主要分为琼脂扩散法(即K-B法)及倍比稀释法,而琼脂扩散法又分为打孔法及药敏纸片法。一般以药敏纸片法及倍比稀释法最常用。
无菌条件下,取患濒死水产养殖动物,取病灶及重要组织器官如肝肾脾等,用接种环蘸取所取各样品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从已经长好菌落的平板上挑取形态大小、颜色相近的菌落进一步纯化培养。向分离得到的纯化菌株加入25%甘油,混匀后于-80℃冷冻保存。
药敏纸片法:将分离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经200r/min恒温28℃震荡培养18h,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分离株浓度为104-108CFU/mL,取100μL菌液均匀涂布于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贴上不同种类的药敏纸片,28℃恒温培养24h后测量抑菌直径,根据药敏纸片说明书或者其他标准判定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倍比稀释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药物,然后在每个浓度药物内接种病原,恒温培养24h后,把无菌生长、稀释度最大的药物如消毒剂浓度作为分离株的MIC,取所有无菌生长的组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恒温培养24h后观察有无菌落生长,平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如消毒剂浓度即为MBC。
3 实际生产中可选用的药敏实验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条件限制以及病情的紧迫性,使得药敏实验不太可能像在实验室这么开展,因此制定生产中药敏实验方法显得更加迫切,下面就生产中可行的药敏实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针对发病水产养殖动物进行取样,同样是选择具有典型症状濒死的个体。在无菌条件下,取其病灶部位及重要组织器官。将所取样品分别剪碎,溶解于无菌0.9%生理盐水中,后涂布于固体平板上,或者接种含有不同浓度药物试管中,其后操作同上,经恒温24h培养后即可读取结果。
4 小结
本文就传统药敏实验意义、适用范围及操作步骤进行了相关阐述,可以使水产一线从业者更好地认识及理解药敏实验,也是为其重视、甚至是践行药敏实验提供良好的技术材料。对药敏实验技术进行改良的意义在于第一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直接把病样碾碎,溶解于生理盐水中,伴随着把病原也溶于其中,从而不再需要纯化培养细菌,可节省近三天的时间;第二在于提高了药敏实验的准确性,在现今各种病害频发的年代,单一病原引发病害早已成为过去时,现在多是多种病原多重感染引发的,如黄颡鱼腹水病、中华鳖腐皮病等,笔者从事水生动物病害临床诊断多年,深有感触,好不容易将病样中微生物纯化分离出来,一看傻眼了,各种微生物呈现在眼前,而感染却很少有成功的,多次重复都很难奏效,用此种病纯化出来的微生物进行药敏实验,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本方法采用不纯化病原,即使病原多样,涂布于或者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上,微生物都可生长,而药物对其抑制或者杀灭,都是同步反应出来的,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药敏实验效果。综上,药敏实验需好好做,但更应该做好,为养殖户谋福利,为水产养殖动物减轻痛苦。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