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鱼类皮肤病的类别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3/12/06 21:20:21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22期  作者:张 君  浏览次数:125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皮肤病的种类很多,引发皮肤病的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单胞藻类等。病原生物侵入鱼类皮肤后,对皮肤造成损伤,有些疾病会引起鱼类死亡,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现根据笔者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谈谈鱼类皮肤病的类别及防控措施。

1.皮肤病的分类

(1)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对鱼类危害较大,常见的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上皮囊肿病、鲤痘疮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淋巴囊肿病等。其中鲤春病毒血症为农业部规定的一类疫病,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为二类疫病。

(2)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又分多种菌属,常见的有:①嗜水气单胞菌,该致病菌可引起鳗鲡赤鳍病,鲤鱼、金鱼竖鳞病,鲢鳙打印病,青草鱼细菌性肠炎,青鱼疥疮病,蛙红腿病,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病。②温和气单胞菌,该致病菌可引起淡水鱼类的出血性败血症,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以及鲤鱼、鳖、蛙溃疡病。③豚鼠气单胞菌可引起鱼类竖鳞病、打印病、疥疮病。④杀鲑气单胞菌,该致病菌主要是引起鲑鳟鱼类疥疮的一种疾病,以褐鳟、红大马哈鱼、马苏大麻哈鱼、布努克鳟最为敏感。病原菌经皮肤侵入后,在躯干部肌肉内形成小的感染病灶,由于细菌增值,肌肉组织溶解坏死、出血、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患病组织软化向外隆起形成“疥疮”,或皮肤溃烂成“溃疡”。⑤荧光假单胞菌,该致病菌经伤口侵入皮肤组织,引起体表皮肤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糜烂和溃疡。受害部位多在躯干两侧、腹部、鳍条和鳃,鳍条间组织糜烂形成“蛀鳍”,肌肉充血发红呈“赤皮”症。也可引起鱼类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如鲤、江团和鲟鱼的“白云病”。⑥柱状黄杆菌,该致病菌特点是在鱼鳍、吻、鳃瓣尖端或体表形成黄白色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病变周围皮肤发炎。病鱼体表损伤,鳞片脱落,形成溃疡。从鳍端开始,鳍条开始腐烂,鳃黏液增加,鳃丝腐烂成扫帚状。病鱼内脏往往呈正常外观。⑦星型诺卡菌,该致病菌主要在躯干部皮下组织和肌肉形成脓疮,外表出现膨大突出,形成许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结节或称脓疮,剖开脓疮可流出白色或稍带红色浓汁,病灶周围多数有成层的纤维芽细胞。结节还常发生于心、脾、肾、鳔等处,病灶处有炎症反应。

(3)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主要有水霉和肤霉,致病菌由伤口侵入皮肤,寄生鱼体表,在疾病初期,肉眼看不出异样,后期菌丝侵入伤口,长出似灰白色棉絮状。主要发生于低水温;流行性综合溃疡也是一类真菌感染疾病,在鱼体表可见红斑,后期在体表形成区域较大的“溃疡”,野生及养殖的淡水与半咸水鱼类,在低温和降雨之后均易发生。

(4)寄生虫性皮肤病

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寄生虫寄生于鱼类体表各部,形成孢囊,如碘孢虫、小瓜虫;另一类是虫体直接附着在鱼类体表上,如茎双血吸虫、嗜子宫线虫、水蛭、锚头鳋、鱼鲺。

(5)其它皮肤病

单胞藻类中的淀粉卵甲藻引起鱼类“打粉病”;由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导致鱼体弯曲、体色较浅、体表出血、贫血等症状。

2.鱼类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调控水环境、病原体和鱼机体之间的关系,使这“三元关系”处于最优状态,减少鱼类皮肤病的发生。①调控水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如水温、溶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定期肥水、适当换水和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强水质调控,使水呈“肥、活、嫩、爽”,优化养殖鱼类生态环境,确保养殖环境始终处于最优状态。②控制和消灭病原体。是鱼苗在入池前要浸泡消毒;养殖池和工具严格消毒和曝晒;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操作造成鱼体机械损伤;减少应激源(如水温变幅过大、药物刺激等),避免对鱼体造成应激伤害;定期用二氧化氯、硫酸铜进行水体消毒、杀虫等。③增强鱼体免疫力。根据鱼类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投喂相应的营养素,确保营养全面;注射免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定期投喂免疫多糖、细菌多肽等药物进行免疫预防;采用合理的投喂方式和投喂策略等。

(2)治疗措施

鱼病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在疾病多发季节,根据鱼类发病规律定期投喂大蒜素、维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合理放养密度,增强鱼体免疫以及调控水环境是防止鱼病发生的根本方法。①病毒性皮肤病:首先发病鱼要严格隔离,对发病池要消毒处理,病死鱼要石灰消毒并深埋;对于未发病鱼类内服吗啡弧、金刚乙胺,以及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三黄粉、大青叶,同时投喂多糖类、干扰素、细菌多肽等增强鱼体免疫力;外用碘制剂、二氧化氯消毒。②细菌性皮肤病:内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与中草药,外用二氧化氯、戊二醛、溴氯海因等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较敏感药物。③真菌性皮肤病:用1%食盐+0.04%小苏打混合液,药浴20min,每天一次;水体用五倍子或硫醚沙星消毒处理;升高水温至26℃,病鱼可自愈。用25mg/L的壳聚糖浸泡受伤草鱼,水霉感染降低。④寄生虫性皮肤病:目前对于具有孢囊的孢子虫和小瓜虫可以结合生活史,在其对药物敏感的幼体阶段,采用较为合理的药物进行药浴或泼洒;用药后大量换水,有一定疗效。对于茎双血吸虫、嗜子宫线虫、水蛭、锚头鳋、鱼鲺等体表寄生虫,可采用敌百虫、甲醛等药物。

(通联:442700,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大塘沟巷21号401信箱 丹江口市均州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13997802511)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