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诊断与防治概述:鱼病诊断是鱼病防治的基础,治好鱼病关键是对病鱼要有正确诊断

发表时间:2024/01/15 00:04:20  浏览次数:302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在水中生活所处环境较为特殊,患病之后不易被发现。在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也日趋严重,如何对病鱼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1.鱼病的类别、特点与诊断依据

鱼病是病原体作用于鱼体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到扰乱的现象,鱼病广义上还包括水生动物的病害。从鱼类的游动状况和外部症状可以对病鱼的病因作出初步判断,因为鱼类所患疾病不同,表现出来的游动状态及外部特征也有所不同。

比如草鱼出血病表现为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眼睛充血,鳃丝失血苍白等;疥疮病表现为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感,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脓汁,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裂,鳍条外露,像一把扫帚。但也有鱼类病因虽不同,表现出来的外观症状很相似。比如缺氧鱼类会出现浮头现象,鱼类鳃部患病也会出现浮头现象,而体表有寄生虫时出现浮头并伴有挤擦和间断性狂游现象,就需要借助其它方法来进一步诊断了。

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鱼病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植物性病原引起的鱼病,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病毒的形态及其寄生在细胞内所形成的包体的位置,可作出病理学诊断;我国淡水鱼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细菌性鱼病是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粘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鱼病的现场调查与鱼体检查

在鱼病的诊断过程中,要注意现场调查、目检和镜检三者的有机结合,根据经验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为鱼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有效地治疗鱼病,需对鱼病迅速作出正确的调查与鱼体检查,之后的综合分析是诊断鱼病的重要环节。现场了解鱼类症状是正确诊断疾病的首要环节,鱼类发病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体色、摄食及活动状况等方面。现场观察应从鱼类出现的异常现象入手,鱼病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病因的产生也不会是独立的,这就需要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例如在秋冬季节的鱼种体表及鳃部同时发现有车轮虫、小瓜虫等多种寄生虫,这样就必须从病原体种类、数量、流行特点及他们危害鱼类的品种、规格、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原物,然后对症治疗。还有些鱼的死亡并非鱼病所致,可能是污水中毒,这样就需要科学的水质检测。

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

现场调查是采取问诊和检测的方法对鱼病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收集,从中分析鱼病可能发生的原因。发病情况调查主要是对发病季节、时间、发病鱼的品种、来源、数量、范围、规格、病程长短、主要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本次发病前后的防疫措施,尤其是用药种类、方式、剂量及效果等方面的调查;养殖环境调查主要是对养殖水体的大小、位置、构造、水源、进排水设施,水深、水温、水色、水中溶氧、透明度、pH值、底质状况,混养鱼种类、密度,水中浮游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周围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进行调查;饲养管理调查主要是对养殖、起捕时间及方式、饲料种类、质量、来源、投饲量、鱼的生长速度、水体进排方式与消毒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对鱼病的普通诊断,基本上是通过目测病鱼的症状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来判断鱼类的病因及诊治。现场调查鱼病的进程、病鱼的表现,鱼类饲养管理及水域环境的状况都是与鱼病密切相关的,必须观察检测了解。一些鱼病的初步诊断往往就在现场调查中确定,例如凌晨鱼类全部浮头死亡,鱼塘水质又很肥,这可能是由于缺氧而引起的泛塘;若鱼类在日出后仍然继续死亡,水质却很清淡,这就可疑为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现场调查还可以为鱼病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比如发现鱼的死亡进程缓慢,鱼病在池塘中跳窜、狂游等不安状态,这可能是体外有寄生虫等侵袭引起,即可侧重在这方面做鱼体检查

3.鱼病的现象特征及其原因

污染引起的死鱼必有污染源,而且污染源的有毒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排放到了养殖水体。污染引起的死鱼,在水面上能看到大量的鱼,受惊吓后不会沉入水中。中毒初期,鱼一般表现为跳跃、冲撞、上下翻滚、快速游动等。受到污染的鱼一般会带有污染物的特殊异味,被污染的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污染严重时其它的水生生物如螺、河蚌、泥鳅、水草等都会死亡。污染引起的死鱼,不同品种的鱼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不同,但当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各品种的鱼短期内都会死亡,小个体的鱼尤其是仔鱼比大个体的鱼先死,有明显的个体大小选择性

造成水体缺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天气、水体中鱼的密度、饵料的投喂、水体水质的好坏密切相关。缺氧引起的死鱼,多发生在春末秋初或夏季天气炎热,气压较低时,大多数发生在午夜和黎明前后。缺氧引起的死鱼,在水面上能看到大量的鱼,缺氧不十分严重时,受惊吓后会沉入水中。

鱼病引起的死鱼,一般由春天开始,夏季和秋季容易发生,气温和水温较高时,容易发生。死鱼的品种、个体大小和死亡速率不同。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水体、饵料、苗种、鱼具等环节的传染,使鱼发病,并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判断鱼类是否得病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因为有些水环境因素造成鱼类不适现象,也会出现类似病原菌引起的现象。比如水体缺氧或鱼体中毒导致鱼类浮头,病原菌引起的也会产生浮头现象,如果生产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判断一是养殖池中鱼类所处环境相似,病原菌引起的症状,在全池鱼类中均会表现出来,并且症状发展态势基本相似,如缺氧导致全池鱼类浮头均出现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现象;二是测定水体水质状况,看是否为有毒物质引起的,病原菌引起的疾病通常有一定的感染阶段,中毒则来得比较迅猛,波及范围较广;三是发现病症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很快缓解症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的。

4.鱼病治疗的常用鱼药

常见的外用杀菌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原来市售的二氯制剂商品药为鱼康,三氯异氰尿酸,国内商品名很多,比如强氯精、强氯、高氯、氯杀宁、鱼康净等,二氧化氯制剂等。

常见的外用杀虫药:驱杀甲壳类吸虫、蠕虫引起的鱼病多用有机磷,比如敌百虫等,抗原虫药一般为重金属和染料类药物,比如硫酸铜等。

常见的内服杀菌药:常用的有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呋喃唑酮、新诺明等。中草药类有牛黄、大黄、黄芩、黄连、连翘、大蒜素、大青叶、穿心莲等。

5.结束语

总之,鱼病防治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病诊断技术又是鱼病防治的基础,治好鱼病的关键是对病鱼做出正确的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治疗效果才好。近年来国内随着鱼病防治工作的加强,人类医学上和动物医学上的一些技术用于鱼病的诊断,鱼病诊断技术正在向健康、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作者:肖九梅

备注:西南渔业网对内容有修改并配图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