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黄颡鱼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fdraco)隶属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俗称嘎牙子、黄姑、黄蜡丁等,是杂食性的小型经济鱼类。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养殖经济效益高,因此,既受消费者欢迎;又受养殖者青睐。近年来,该鱼已成为水产养殖新的优良品种。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盲目扩大,出现了暴发性鱼病,给养殖者造成很大损失。可见,鱼病已成为限制黄颡鱼养殖产业化的瓶颈。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黄颡鱼养殖病害的发生,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作者于2018年在灌东盐场对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面积为4×667 m2的池塘共6口,其中试验池4口(A组和B组各2口),总面积16×667 m2;对照池(C 组)2口,面积 8×667 m2。水深 1.5~2 m,底泥厚25~30 cm。
1.2 清塘、注水与消毒
试验池放鱼前15 d,用生石灰100 kg/667 m2干法清塘(水深10~15 cm),清塘7 d后,注水80~100 cm。放鱼前5 d,再用漂白粉15 kg/667 m2对新注的水进行消毒。对照池不清塘消毒。
1.3 鱼种放养
黄颡鱼放养规格为20 g/尾,放养密度应为2 500尾/667 m2。搭配鲢、鳙鱼夏花,鲢、鳙放养密度分别为3 000尾/667 m2和500尾/667 m2。试验池和对照池放养模式相同。
1.4 光合细菌的培养及使用
首先进行室内培养,然后采用透明塑料袋室外扩大培养。培养用水用次氯酸钠消毒处理。为防止杂菌生长,按水与菌种3:1的比例接种光合细菌。在室外培养7 d,细菌浓度达到15亿个/mL(此时培养液呈深红色)时,即可使用。每10 d泼洒1次,用量为每667 m21 kg光合细菌。
1.5 药饵的制作与投喂
选择能增强免疫力的聚维嘉和福康,组成合理配方,按3‰加入到配合颗粒饲料中,制成增强免疫力的药饵。每10 d投喂1次,每次连喂3~5 d。另外,每10 d投喂1次拜力沙恩诺沙星(抗菌杀菌)药饵。B组在发病7 d(出现死鱼)后,才投喂拜力沙恩诺沙星药饵。
1.6 处理情况
试验池和对照池的处理情况见表1。
2 结果
本试验A组采取清塘消毒、施用光合细菌、投喂药饵、抛撒底可卫、泼洒标点等技术措施,整个饲养期未发病。B组只采取清塘消毒、鱼种消毒这两种常规技术措施,而未施用光合细菌、投喂药饵、抛撒底可卫、泼洒标点,7月3日开始发病,并持续10~15 d,病死率达38%。C组(对照组)没采取任何防病措施,6月20日即开始发病,并持续30~40 d,病死率高达73%。B组和对照组患的都是烂鳃病和出血性水肿病。这两种病均是细菌所致。试验池和对照池黄颡鱼的发病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综合防病措施的防病效果
防治鱼病是黄颡鱼食用鱼养殖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本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养殖除了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塘时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调节好水质、坚持科学投饲、严格选择健壮鱼种等措施外,还应进行药物防治。本实验A组采取:①定期施用光合细菌;②定期抛撒底可卫;③定期泼洒标点;④定期投喂增强免疫力药饵(用聚维嘉和福康加工制成)和抗菌杀菌(拜力沙恩诺沙星)药饵等综合防病措施,整个饲养期未发病。这表明,该试验所采取的综合防病措施,防病效果十分显著。
表1 试验分组和处理情况
表2 该试验黄颡鱼的发病情况
3.2 常规防病措施的效果
本实验B组只采取了清塘消毒、鱼种消毒的常规防病措施,发病时间比对照组推迟13 d。这表明,常规防病措施也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3.3 拜力沙恩诺沙星药饵的疗效
本实验B组在发病7 d(出现死鱼)后,投喂拜力沙恩诺沙星药饵,使疾病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缩短20~25 d。而且,病死率比对照组低35个百分点。这表明,投喂拜力沙恩诺沙星药饵治疗烂鳃病和出血性水肿病,效果显著。
3.4 黄颡鱼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黄颡鱼无鳞,对常用药物的忍受力不及有鳞鱼。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能损伤其皮肤。因此,黄颡鱼防治疾病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刺激性小且无残留的绿色鱼药。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