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鲫鱼疫病危害分析及检疫防治关键控制点

发表时间:2024/11/29 20:29:51  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浏览次数:18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出口鲫鱼疫病危害分析及检疫防治关键控制点

胡 姝 林 森 韩宏乾 王 娇 任凤朝 宋 慧 付海滨

(1.沈阳海关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6; 2.沈阳海关,辽宁 沈阳 110179; 3.沈阳铁西海关,辽宁 沈阳 110141)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的70%左右,居世界首位,水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多年居世界首位[1]。淡水鱼养殖出口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我国淡水鱼出口国家主要集中为日本、韩国和越南[2]。沈阳市辽中区地处浑河、辽河、蒲河等多条河流的交汇处,水量充沛,称得上是“天然鱼仓”。辽中区淡水鱼养殖历史悠久,淡水鱼养殖面积达0.67万多hm2,位居辽宁省内陆县区首位,辽中区淡水鱼养殖行业已培育出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40多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市场”的产业化体系,全县淡水鱼年总产量超过11万t,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辽中区淡水鱼养殖户已经不满足于国内的市场,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更宽阔的市场,很多活鱼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鲫鱼是沈阳市辽中区重要的出口养殖活鱼品种之一[3]。

鲫鱼(Carassiusauratusauratus)属鲤形目,鲤科,又叫做河螂、螂瓜子等。鲫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便于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辽中鲫鱼”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浑河等自然水域,辽中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宜养殖鲫鱼,辽中鲫鱼的产业化养殖获得巨大成功,在国内拥有巨大市场,目前辽中鲫鱼现已游出国门,出口到日韩等国家,上了国际餐桌[3]。

近年来,沈阳市辽中鲫鱼养殖出口量不断增加,但国际市场技术壁垒性强,日韩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鲫鱼的安全卫生检疫标准要求高,对我国出口鲫鱼的兽药残留、疫病检疫等提出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1~2]。近年来,鲫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增加,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剂,使鲫鱼病害逐渐增多,对出口鲫鱼的检疫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出口鲫鱼达到国外检验检疫要求,开展出口鲫鱼疫病危害分析,抓住鲫鱼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以防为主,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安全防控疫病,提高出口鲫鱼的品质,本文进行了归纳总结。

1 人工养殖鲫鱼的主要病害

1.1 水霉病

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寄生在鲫鱼的体表而引起的,水霉病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有何症状,当养殖密度过大,鲫鱼在游动时或其他原因导致体表擦伤,导致水霉病菌伺机依附而上,在伤口部位发芽寄生,不断的生长繁殖,开始寄生时肉眼看不到,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的向内及向外生长,扩散蔓延,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导致整个鲫鱼表面出现霉菌,最后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食欲减退,游动失常,鱼体不断消瘦,最终病弱死亡[4~6]。

1.2 烂鰓病

烂鰓病病因有3种:一是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由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二是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烂鳃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常使鱼暴发性死亡,镜检时会发现鳃霉菌丝。三是寄生虫如原生动物、指环虫等引起的烂鳃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如果是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或骚扰形成的,病鱼的鳃部会产生大量的黏液并影响鱼的呼吸;如果是指环虫引起的,鱼体会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黏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指环虫等寄生虫[4~6]。

1.3 大红鳃病

鲫鱼发病后鳃部可见水肿,并流出鲜红色血,所以称之为“大红鳃”病。此病发病急、传染快、病死率高。病鱼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黏液增多,解剖后发现,内脏粘连,肝脏严重充血并有黄色半透明腹水,严重的伴有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胆囊肿大,颜色变深或呈墨绿,胆汁充盈,有的胆汁变褐色[7]。

1.4 血性锚头鳋病

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是一种寄生性疾病,由鲤锚头鳋寄生引起发病。该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死率极高。患病鲫鱼表现浮水慢游、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可看到针状寄生虫;寄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有的形成明显溃疡[4~6]。

1.5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鱼类养殖时主要的寄生虫病害,车轮虫可在鲫鱼的皮肤、鳃、鳍条上寄生,利用显微观察能发现病鱼的体表和鱼鳃有大量的车轮虫,若是少量寄生虫危害时,车轮虫病的症状还不太明显;一旦处于寄生感染严重时,病鱼的鳃和皮肤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鱼体发黑,病鱼会结成群沿池边游动,鱼体消瘦,影响呼吸和摄食,如果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时,此病很容易爆发流行,并且引起鱼群大量死亡[4~6]。

1.6 饱子虫病

饱子虫病是黏孢子虫寄生引起的寄生性病害,对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主要有5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圆形碘泡虫、库斑碘泡虫、鲮单极虫、银鲫茹体虫,它们分别寄生在鲫鱼的鳃、头部、鳍、肌肉等不同组织器官。在当鲫鱼粘孢子虫寄生危害时,发病初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到发病中期,病鱼的鳃、体表、鳍等部位肉眼可见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白色或淡黄色孢囊,寄生鳃部的饱子虫病常会出现黏液增多、鳃丝腐烂肿胀;寄生于鳍上的饱子虫病伴有蛀鳍现象;寄生于体表的饱子虫病有体表粗糙、鳞片竖起等症状[8]。

1.7 暴发性出血病

暴发性出血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鲫鱼患病初期,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鳍等部位会轻度充血。病情严重时,体表及鳍充血严重,眼眶周围也充血,有的鱼眼球突出,腹部有淡黄色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肠壁充血,肠内充气无食物、多粘液,鳃丝淤血或贫血等。鲫鱼发病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常在鱼塘四周无力游动,不结群,鱼体在水中显暗黑色,鳃丝肿胀,在鳃盖张合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会从鳃部流出鲜红血液;病鱼死后,鳃盖、鱼鳔、肌肉等处会有比较明显的淤血症状;内脏糜烂,脾脏和肾脏出现肿大[4~6]。

2 出口鲫鱼主要病害检疫防治关键控制点

2.1 实行出口鲫鱼养殖场基地备案制度

为保证鲫鱼出口质量安全,规范养殖出口,应实行养殖场基地备案制度,严格实行养殖场注册,应当在当地海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出口鲫鱼养殖基地。出口鲫鱼养殖基地的周围环境生态良好,远离城市,远离化工厂、矿山、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堆放等带有污染源的地点[9]。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规定的要求。

2.2 强化养殖水源和水质管理

淡水鱼养殖水源和水质的好坏是影响水产养殖的成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工农业污染排放给渔业养殖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出口鲫鱼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首先考虑水源水质情况。养殖池塘水源应充足,池底平坦、方便排水,养殖区域内无对出口鲫鱼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养殖水源和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要求,应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有机生物耗氧量等指标。养殖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水、排水系统,进水排水方便。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水中的溶氧程度,溶解氧应大于5 mg/L,必要时可启用增氧设备。

2.3 选好鱼种,合理放养

应选择体表光滑、体色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鳍条齐全、无病害、无损伤、无残缺、游动活泼的优良品种鱼苗。因国外对出口鲫鱼有2个规格要求,依据不同要求有2种养殖模式。生产0.3 kg/尾的池塘放养密度在2 500尾/667m2;生产0.4 kg/尾的池塘放养密度在2 000尾/667m2。同时 搭 配 鲍 鱼180尾/667m2,蝙 鱼20尾/667m2。不提倡放养鲤鱼和草鱼[9]。

2.4 加强消毒

为了预防鲫鱼病害的发生,需要加强消毒工作。一是消毒鱼体, 鱼苗放养之前,可以使用5%的食盐水进行浸泡,配以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能够有效的清除鱼体表面的致病菌。二是饲料消毒,饲料是鱼体生长必要的条件,所以饲料的干净、品质都是鱼体减少病害发生的基础,在投喂饲料之前,应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病害发生。三是池塘消毒,在放养鱼苗之前,可以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降低突发性鱼病的侵扰。

2.5 加强饲料管理

饲料应选择人工配合颗料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标准《SC/T 1077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要求。如市场购买饲料,要选择生产规范、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饲料厂家生产的专用饲料,饲料质量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要求,饲料中有害成分的安全限量应符合标准《NY 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求,每年应定期对使用的饲料进行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指标,兽用抗生素残留指标进行检测,以保障饲料质量。养殖过程中不得使用发霉、变质、过期的饲料。

2.6 注重鱼病防控措施

鲫鱼病害的防治需要坚持“生态防病,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到及早发现病情,在发现病害后要尽早确认鉴定病害种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治病害的发展蔓延,降低经济损失,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掩埋,不要置之不理或弃置。鱼病治疗应按照无公害水产品要求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药物,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应符合标准《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要求,使用抗生素药物应符合进口国的检验检测要求。

2.7 做好出口鲫鱼的检疫监管

当地海关要加强对出口鲫鱼的检疫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检和突击检查方式,加大对出口养殖基地监管力度。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管理,定期抽样,进行疫病、药物残留检测。鲫鱼出口前要在当地海关监管指导下对鲫鱼进行疫病检测和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检测合格后,由当地海关出具检验检疫证明方可出口[10]。出口前,要做好现场检查,剔出伤残鱼,对运输工具及集装箱装箱前检查消毒,装箱后加封标识。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