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鱼病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4/12/04 09:59:32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2年6期  作者:郭 军 赵全东 刘铁钢  浏览次数:63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夏季暴雨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极易导致细菌、寄生虫、病毒等有害生物的迅速滋生繁衍,加之大量有机物快速分解,水质恶化,导致鱼病暴发流行。为防止灾后疫情暴发与传播,应加强养殖水体监测,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防治鱼类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1 养殖池的巡查

在洪灾过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找原因,快处理。及时捞出患病鱼与死鱼,检查新鲜病鱼的体表症状,咨询专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1.1 巡塘内容

暴雨过后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早上要凌晨巡塘,精养塘下午2:00增加一次。观察水色、透明度、养殖鱼类活动情况,监测溶解氧、pH、浮游生物种类等方面指标。关注闸门、沟渠、池坝安全、增氧机运转情况,做好记录。

1.1.1 观察池水颜色

池水的颜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气、光照和池底色彩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如富含钙、铁、镁盐的水色呈黄绿色;富含溶解腐殖质的水呈褐色;含泥沙多的水呈土黄色而浑浊等。但鱼池的水色主要取决于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由于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便使池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根据观察池塘水色的变化,可以大致了解浮游生物的繁殖情况,据此判断水质的肥瘦和好坏,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1.2 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水的澄清程度或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无论是湖泊、水库或池塘的透明度往往因水源携带大量泥沙、腐殖质等悬浮物而降低外,但主要还是受浮游生物的影响。一般来说,夏季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使透明度降低,冬季天气寒冷,浮游生物减少,透明度升高。夜晚光线较弱,透明度较小,中午光线强,透明度则升高。池塘深浅、底质状况也会影响到透明度的大小,淤泥多的池塘容易使水质变浊,透明度降低。正常的天气,透明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因此,池水透明度的高低,完全可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丰歉和水体的肥度。精养池塘的透明度应达到20—30cm之间,才有利于鲢、鳙等鱼类的生长,若透明度小于20cm或大于35cm,表示池水过肥或较瘦,都不适合鲢、鳙等鱼类的生长。

1.1.3 pH值

淡水养殖的最适pH范围为7.2—8.0。洪水过后,池塘水体的pH值一般偏低。pH过低对养殖鱼类生长不利,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浮游动物等的发育受到影响,硝化过程被抵制,有机物分解速度降低,物质循环强度变弱,光合作用不强,水体初级生产力不高。鱼类在5.5以下的酸性环境中,血液的pH下降,降低其载氧能力,使血液中氧分压变小,这时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鱼类也会出现浮头现象。鱼表现为不爱运动,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下降,新陈代谢减弱,摄食少,消化率低,生长受抑制。

1.1.4 溶解氧

溶解氧是水生动物正常代谢和生长的需要,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对溶解氧的要求不同。在高溶氧的水体中,养殖动物摄食旺盛,消化率高,饵料系数小,生长快,产量高。水灾之后因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它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鱼类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鱼类密集,耗氧增多;同时,未清塘鱼塘淤泥较深,浮游生物易过度繁殖,引起水质恶化,极易导致养殖水体鱼类浮头“泛塘”。为了防止泛塘,应加强日程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行为。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轻微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下情况易发生浮头,需加强巡查。

(1)天气闷热,水温高,水质较肥时,经常会在黎明或夜半以后发生浮头。如天气闷热,又加上整日连阴和有阵雨,则可能在晚间即开始浮头。

(2)鱼体无病,但吃食量突然减少,表明水中缺氧。

(3)池塘水色突变,常是由于水质过度污染,经日晒后水温升高,有机物大量分解,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烂,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会产生出许多有毒物质,危害养殖对象,引起鱼浮头。

(4)养殖鱼类集中在水的上层,散落游动而不下沉,表示深层水中缺氧,迫使养殖对象上浮,这种现象称作“暗浮头”。

1.2 观察养殖对象活动情况

水灾过后,大量污水流入池塘,水质恶化,各种寄生虫、细菌、真菌、病毒等病源体大量带入养殖水体中,极易引发鱼病的发生,应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和治疗。一般情况下,鱼病的发生有一段过程,会出现抢食能力减弱、鱼体体色发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死亡率缓步上升,这主要是由慢性型疾病所致。而当鱼体体表有寄生虫的侵袭,或者有毒物质(如农药和工业污染等)大量流入,则会出现鱼类在水中急躁不安、上窜下跳或急剧狂游。如某一鱼池的鱼,生长、摄食均正常,天气也不闷热,晚上鱼也不浮头,而一夜过来全池鱼都死亡,或大部分鱼死亡,这就首先要怀疑是否水中有毒物引起鱼中毒死亡。又如半夜前鱼就浮头,清晨发现鱼大批死亡,这就是缺氧引起的泛池。

2 水灾后的鱼病防疫工作

2.1 及时调节水质 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搞好水质调节。

2.1.1 定期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改良水质 生石灰有较好的改良水质的作用,洪灾过后每半月用一次,亩用量20-30kg,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也可采用漂白粉以1mg/L的浓度全池泼洒,可有效杀死致病菌。

2.1.2 更换新水 有条件的养殖池可以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2.1.3 适当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 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水体流动和水质均匀化,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开机时间长短也应根据水体特别是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而定。一般要求下午13:00~15:00和凌晨左右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2.1.4 使用活菌制剂改良水质 适时使用EM菌、光合细菌、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2.2 谨防鱼池缺氧泛塘

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它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有机物分解大量耗氧。加之高温季节溶解氧饱和度低,水体中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耗氧增多;大多鱼塘未清塘,淤泥较深,引起水质恶化,极易导致养殖水体鱼类浮头“泛塘”。为了防止泛塘,应加强日程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行为。同时应监测鱼池中的溶解氧,关注溶解氧变化,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轻微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

2.3 灾后鱼病的防治

2.3.1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水灾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频发,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细菌性出血败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无公害的渔用药物泼洒消毒。寄生虫性鱼病主要车轮虫、鳃隐鞭虫、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mg/L;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如强力灭虫净、鱼用虫敌等),也可使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菊酯类合剂鱼药进行除虫。一般来说寄生虫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两次,不然寄生虫类病害易反复发生。

2.3.2 增强鱼体抵抗力 可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多维、大蒜素、EM菌、芽孢杆菌、中药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