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苗种阶段“鼓眼病”的诊断和防治

发表时间:2020/08/16 01:19:17  浏览次数:254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近年来,有池塘和网箱当中饲养鲤鱼苗种均发现苗种因鼓眼、竖磷而死亡。因未见书籍报道过此病,故暂定名为鼓眼病。据笔者调查,在四川、重庆、云南省的池塘培育鲤鱼种过程中,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相应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在贵州省的乌江库区,红枫湖、万峰湖网箱养鱼中,主要危害在苗种进箱后半个月内,有的网箱养殖户购进鲤鱼苗种尾重500~1000千克,在一个星期左右死亡率高达80%,甚至全军覆灭。针对这种鱼病流行情况,笔者近三年的研究发现,有三种原因可导致鲤鱼苗种阶段鼓眼病的发生。如果诊断不准确而冒然用药,定会使鱼病情加重,损失增大。下面介绍这种鱼病的三种病因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方法。

1 诊断

1.1孢子虫引起的症状在池塘边或网箱边可见病鱼,其游泳能力差或基本不动停在水中,捞起病鱼,可见其眼球突出,鳞片竖立,挤压鱼鳞有液体渗出。肛门微红并拖有一条黄脓状粘性粪便。有些病鱼有蛀鳍现象。剪开病鱼腹腔,有少量微黄色的腹水,肠道内基本无食物,仅有黄色脓样粘液。镜检可见很多孢子虫,即可肯定为孢子虫引起。

1.2由血居吸虫引起的症状病鱼在水体中喜挤成一团,像蜂子朝王一样头朝中心挤在一起,有的十几条鱼挤成一团,有的几十上百条鱼挤成一团。捞起病鱼可见眼球突出,有个别已经脱落一只眼球,仔细观察,有些病鱼眼球瞳孔下方有一小颗红点,病鱼也有竖鳞现象,挤压病鱼也有液体流出。肛门有充血现象,有些病鱼还能少量吃食。剪开病鱼腹腔有微红色的腹水,肠道轻微充血,其中有少量食物,胸腔有少量血块。将血涂在黑色玻璃上,肉眼可见有针尖大小的白点,取血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即可见血居吸虫存在。就能判断为血居吸虫引起的鱼病。

1.3强化饲养及饲料引起的症状病鱼沿边轻游,捞起病鱼,同样也是眼球突出,鱼鳞竖立,挤压鱼鳞也有液体流出。但病鱼体色发黑,体侧表皮有小部腐烂症状,有的还烂尾、烂鳃等症状并发。这种病引起的病鱼,基本上能进食,往往是鱼群在抢食的时候,时不时翻一条,捞起来很快就死了。剪开病鱼腹腔有带血腹水流出,可见肝胆肿大,肝脏比正常鱼的大一倍,颜色为黄红白相间色。用显微镜检查肠内粘流和血液,未见寄生虫,就可判断该病了。

2 防治

2.1防治孢子虫引起的鱼病鱼苗下塘前一定要将池塘严格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已经发生过该病的池塘一般为老塘,淤泥较厚,建议冬天清淤一次,可减少该病的发生。如果发现鱼苗已经感染了由孢子虫引起的鼓眼病,千万不能用传统的敌百虫、杀虫双等农药来治疗。因这些红穿透能力差,而孢子虫能形成孢囊,所以传统的杀虫药效果不理想。应尽量选用现代渔药,如“三友克孢灵”效果就不错,只要按10%药量添加进饲料中(要特别注意添加量要准确,否则影响疗效)。全天投喂药饵,连续5~7天,第三天就有明显效果。在内服药饵同时,应与外用杀虫药相结合。是池塘就应进行全池泼洒,间隔三天再进行一次。网箱就将鱼种集中起来,用布袋兜好,用“强力虫杀星”每天浸泡一次,连用两天即可。注意只能在早上10点钟左右或下午5~6点钟进行。

2.2防治由血居吸虫引起的鱼病鱼苗下塘前要坚持彻底清塘消毒,杀灭中间寄主锥体螺,如果上年已经发生该病,最好在冬天将池水放干、晒塘,就能减少此鱼病发生。此病一旦发生可用“驱虫清”或兽用“左旋咪唑”内服治疗。“驱虫清”按1%~2%添加,“左旋咪唑”按50千克饲料添加40~60片。全天投喂药饵,连续5~7天即可彻底治愈。如此病是在池塘中发生。就要杀灭中间寄主锥体螺,用敌百虫等农药就行,以杜绝该病的再次发生。

2.3防治强化饲养及饲料引起的鱼病坚决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尽量做到鱼苗料的配比营养全面,基本满足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由于鱼苗下塘或进箱在初春,气温变化较大,3~5月份水温也不高,投饵时不宜过量投饵强化鱼苗生长,造成鱼苗生长负荷过大,就可控制此病的发生率。如果此病已经发生,千万不能被病鱼的外表症状误导,以为是上述两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或者以为是腐皮病、烂尾病、烂鳃病而用抗生素类鱼药,这样就会加重苗种病情,而增加死亡率。要用内服保肝护胆的鱼药进行治疗、外用杀菌消毒的鱼药进行全池泼洒或浸泡。内服药如“三友强肝散”按0.4%药量添加进饲料中,连续5~7天为一疗程。外用药用“强氯精”、“强力菌毒杀”、“二氯海因”等均可,每天一次,间隔二天再进行一次。

来源:《水产养殖2003年第5期31-32,共2页
作者:张宗慧 彭强 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鱼类鼓眼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_鱼病知识_西南渔业网---水产养殖专业网站,欢迎光临!  http://www.yc6318.cn/tyui/aritcle1429.html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