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重“养肠”:关于鱼类肠道疾病的防治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们越来越追求水产品快速生长,但是如果不注意养殖方法,盲目的加大投喂量等,会增加水产动物的肠道压力,引发一系列肠道疾病。“养鱼”重“养肠”,如果鱼类肠道出现了问题,其生长速度及品质都会大大下降,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水产动物与畜禽相比,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弱,肠道壁结构薄,结构更加简单,因此更容易受到损伤。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重量占到体重的10%左右,而鱼虾的消化道重量只占到体重的3%左右。相对于畜禽动物来说,鱼虾本身的免疫系统也是比较低级的,且都具有高度一致的遗传背景,容易造成爆发性的疾病。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一定要重视鱼类的肠道健康。
水产动物胃肠道主要功能
01容纳和运输功能
肠道的容纳功能是指接受来自食道或胃的食物。食物中除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由消化道上皮直接吸收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需经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因此肠道需要将
02消化功能
动物营养的首要过程是消化,水产动物不如高等哺乳类,绝大多数没有肠腺,只有上皮细胞能分泌一些酶类,所以消化酶遍布于胃肠道。肠道可以通过蠕动、分节运动、摆动等运动,同时辅以微生物帮助消化。肠外器官如肝胰腺等也能分泌大量消化液帮助肠道完成消化作用。
03吸收营养和排泄功能
胃肠道消化食物的目的是把饲料降解成动物可吸收利用的形式,从而为组织提供养分,以供机体代谢和生长的需要。经各种消化作用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小肽、单糖、甘油和脂肪酸等被肠黏膜吸收,并借血液循环输送到其他部位。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成为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04免疫功能
水产动物的胃肠道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屏障,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免疫器官。其屏障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种:
物理屏障包括分泌粘液、吸附等;生物屏障保障正常菌群共生;化学屏障如胃酸及糖蛋白等;免疫屏障如免疫活性细胞、抗体系统等。
水产动物肠道问题的危害
由于水产动物胃肠道具有以上功能,因此若水产动物肠道出现问题,将对其摄食、消化、生长等产生不良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肠道功能受损后,消化吸收出现障碍,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第二是肠道疾病爆发,会极大增加养殖失败率。
引发水产动物肠道问题的原因
01饲料问题
由于水产动物肠道壁结构薄,肠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此容易遭受损伤。特别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过氧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肠道后,会直接损伤肠道内壁的黏膜细胞,造成肠道内壁的机能下降,由此将会引起细菌性肠炎;并且会增加肠道黏膜的通透性,使得有毒有害物质更容易侵入,进而使
02环境因素
如果养殖环境的水质不好,硝酸盐、氨氮过高,或者溶氧过低,都会增加肠道疾病的易感性。
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降低鱼体免疫力,使得肠道更容易受到过路的有害菌的伤害,增大患病风险;另外因为肠道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如果水体溶氧过低就会导致肠道功能下降,消化不良,营养吸收效果变差。
水产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由上述两个引发水产动物肠道疾病的因素可以知道,预防水产动物肠道疾病的根本措施就是保证肠道稳定健康。其中在养殖中最关键的两个防治措施就是保证饲料安全和品质加强水质调控与管理。
01保证饲料安全与品质
减少使用含抗生素饲料,可以使用含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益生菌等的饲料,以改善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稳定,补充肠道有益菌群,使有益菌处于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的侵染,预防肠道疾病;另外在日常投喂时要首先检查饲料是否有氧化发霉情况,如果有要立即更换新饲料;在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投饵的规律性,不能“忽饱忽饥”,否则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产生肠道疾病。
02加强水质调控与管理
水质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溶氧、PH、温度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温、天气、饲料、摄食状况等定期注入新水或交换新水,另外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以保证水质;在日常管理中要非常注意温度和溶氧的变化,根据温度调整投喂量,保证溶氧量处于适合鱼体生长的范围。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