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药使用的基本注意事项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鱼药品种从初期仅有几个,发展到现在已有了数百种新药。但在有些养鱼地区,对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认识不足和盲目用药的现象。
一、注意用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首先要对池塘的生态条件、水质情况、鱼体状况和药物的作用,有充分的了解,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法,避免乱用鱼药,切不能身边有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图省事方便。这种随便用药不仅造成浪费,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正常的饲养工作。对于已发病的池塘,查出病情、弄清原因后,应及时用药,切莫拖延时间。因为鱼的一切活动在水中,不易被人们察觉到,得病后同样如此。病鱼一旦被发现,往往它的食欲已下降,在治疗上已有一定的困难,如不马上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病鱼很可能会病情加重或死亡。病源随机也加快传播,严重时很可能蔓延全池,产生严重后果。只有在早期病鱼虽食欲下降、但还有一定吃食能力时及时投药饵,并注意药饵的适口性,病鱼还是能摄入部分药饵的。这样药物就会发挥一定治疗作用,再加上外用药物对池塘的消毒作用,疾病还是能被控制的。
二、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商品鱼饲养池中,应避免使用富集性很强的药物,如己禁用的硝酸亚汞、福尔马林等,这些药物的富集作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欲,并对人体也会有某种程度的危害,所以这些富集作用很强的药物,一般只用在鱼种饲养阶段,或观赏鱼饲养上。在对待一些较难治疗的寄生虫类疾病时,应先了解该虫的生活周期性,利用它在生活史过程中对药物敏感时期,进行有效的合理用药,杀灭它们。如体内寄生的吸虫和绦虫类,在成虫时期,药物很难起作用,而利用它们生活史过程中更换寄生或活动于水中的幼体对药物敏感时期,用药来消灭和清除它们。而对于那些能形成胞囊,具有极强抗药能力的寄生虫类,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长期合理地用药,才能有效。如小瓜虫和粘孢子虫类,在治疗上只进行1—2次用药往往无济于事,而要针对它们生活周期中离开寄生、活动在自然水体对药物敏感时期,进行合理用药,才能有效地杀灭它们。在治疗锚头鳋病时,同样也需要针对它寄生后对药物不敏感,但有分批繁殖这一特性,进行长期多次用药,来彻底杀灭它们。在每次具体用药时间上可根据它们幼体喜在清晨浮于表层活动这一特征,清晨用药效果更佳。
三、在综合治疗时注意药物的拮抗性和协助性
水产用药,在方法上有它特殊的一面。绝大多数的外用药,多少都会受到水质影响。在多种药物综合治疗时,互相之间影响尤为明显。如常用的生石灰,它不仅与硫酸铜、漂白粉和富氯有拮抗作用,而且也受水中磷或铵氮的影响,同样磷或铵氮也受生石灰作用而影响肥效,因此,在生产使用时应前后错开5—7天左右时间。而生石灰与敌百虫相遇时,则会起到药物的协助性,能使部分敌百虫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这也是生产上常用的,敌百虫与面碱合剂使用的方法。还有常用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也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助性,来更好的发挥药效,但硫酸铜在碱性水质或与食盐相遇,就会产生药物之间的拮抗性,而影响药效。因此在多种药物综合防治疾病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拮抗性和协助性,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增减它们的剂量。
四、注意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水产药物的生产管理还不完善,对所生产的水产药物在检测可靠性手段方面也不先进,然而水产新药品种递增速度却很惊人。对诸多的新药,用户使用前,如条件允许,先做一下药物试验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试验,就可防止劣质药物直接用于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即使对那些原来常用的鱼药,如己禁用的硝 酸亚汞,醋酸亚汞等,使用时也别忽视水温、水质等的影响,稍不注意或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鱼类中毒或死亡。对那些剂量要求很严格的药物,在生产使用时,只要误差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引起死鱼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