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虫害的抗药性及防控对策

发表时间:2017/12/26 00:00:00  浏览次数:191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防治鱼、虾、蟹等水产病虫害中,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类药物而引起药效减退或无效,出现这种现象于医药上叫“抗药性”或“耐药性”。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还专门建立相应的机构研究对策。据报道:全世界至今约有1300余种农渔业和卫生方面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抗药性现象。在天然条件下有些病虫抗有机磷药物达2700多倍,在室内条件下有些抗药性高达1万多倍。


我国近50年来,在鱼、虾、蟹类方面病害的抗药性也相当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国现有一百余种水产药物中,几乎约80%以上种类已发生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如有些常用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菊酯及吡啉类等灭虫药已锐减甚已无效了。有些常用灭菌药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及氟苯尼考等高疗效药物已趋微效以致无应用价值。而且该类问题群众的反映逐年增多,而带来单位面积或单位个体用药量急增和成本费用提高,引致生产率走低,以至减产了。从而,使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及威胁。


一、发生抗药性的原因与机制


抗药性是生物与化学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抗药性程度一般是采用敏感品系或初用药时的品系与抗性品系的毒力对比测定来表示的。多年来,通过在江、浙、两湖,两广及辽吉等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地区调查检测表明,其发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及其毒理机制的初步认识简介如下:


①由于长期反复地应用同一种(类)药物。


种种生物有机体均具防御外界恶劣环境的本能,在一个不断受外界药物袭击情况下,鱼虾蟹类的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及寄生虫均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抗药的保护性反应


例如,在我国传统养殖青、草、鲢、鳙等家鱼中,其鳃瓣、体表屡寄生大量中华蚤(蛆)、蠕虫及鱼虱等害虫,渔民就习惯用有机磷、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杀灭;一般于48小时内虫体中毒被杀灭,但有些不敏感个体可忍受144个小时致死,也有些虫体受中毒后麻痹“假死”,却经12~18小时后苏醒复活,继续生存繁殖。


这些不敏感虫体所衍生的后代基本上也是不敏感的,从而还逐渐扩大形成优势,成为抗药性种群,这种种群形成一般均由于多年反复使用同一类药物的后果。另在车轮虫、鞭毛虫、三代虫、指环虫及锚头虫等,尤其以鳗拟指环虫和粘孢子虫等抗药反应更甚。为此,也有些渔民试着采用加大用药量或增加施药频率等方法,也能取得短暂的灭虫效果,但最终还是使该药失效。


②由于施药技术不当引起。


不正确的施药技术,不仅会浪费药物降低药效,且还极易引起抗药性的发生,例如施药不匀或投药饲不准时,尤其采用全池泼洒法往在池中心泼洒多、浓度高,边缘部分特别在深水区施药少,浓度甚低。如常用黄连素、大蒜素以及漂白粉等仅微溶于水,其药液分布不均匀。这就为抗药性种群提供有利条件,尤其以虫体卵粒、卵囊和孢子阶段等为甚。


③由于抗药基因引起。


随着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许多国际细胞生物学家已逐步揭示生物病原体中形成抗药基因的序列及其规律。英国学者Sharples等人指出虫体胞质中所含线粒体(ATP)微粒TTAGGWWP1与WWP2基因的作用,在持续受药物刺激条件下,前者P1隐形基因变异为显性作用,使其增强了抗性效应和复增作用(Geneduplication),即由一个基因复制成许多基因(拷贝),并使Gene转移扩大至不同染色体DNA中发生突变,进一步复制达到超强抗药品系,直至该药完全丧失灭虫机能;后者P2是体内原存在的抗性基因,从而也获得抗药性的协调作用。


由2010年Hoskiness,Sternber等实验证实,有强抗药性的虫体体表层细胞趋厚,通透性降低,蓄药力增加,以及解毒力、排毒力,明显趋强。在2011年,Vinson等测试表明:具有抗性虫体对有机磷反应较对照样要增强70倍,有机氯和PMA分别增强60%-80%,并经分析证明,其中含磷酸酯、羟酸酯谷胱肽和微粒氧化酶等解毒物质明显地积聚和增多。


二、抗药性的防控对策


①采用新型中药复合剂。


采用中草药及其复合剂是保持药性长效的有效措施,由于中药一般不易水解分解等生化反应,具有抗药性,尤以多种中药复配组合为甚。并由大量实例予以证明。如2013年初至2014年4月由江苏自恒、福建水大报和农科院等单位应用中药萃取一氧化氢NO复合剂,分别于江苏建湖、射阳、大丰、兴化及福建福州、永泰、高山等,防治鱼类大红鳃、出血病与鳗拟指环虫、孢子虫、车轮虫等病害效果显着并胜过甲苯咪唑和快螨特作用。


②添加增效剂。


添加药物增效剂,既可提高药效,避免或延缓抗药性,又可扩大使用范围和节省生产成本,是当今完善和发展健康养殖的有效措施之一。


添加的药物种类甚多,且依药性不同而异。如:


灭虫类的常用拟菊酯的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氟氰菊酯等,加入微量的芝麻素(Sesamolinmedicine),可提高药效达31倍(Worldhand2007)。


常用灭菌灭虫灭藻剂硫酸铜,加入适量的锌盐可提高药效40%,或加入铵盐和碱性氯化物就成固态络合铜化合物,比常用液态络合铜灭活力提高120%,而且易为保存和稳定安全,同时还适应于微碱性水体使用(硫酸铜仅宜于中性或微酸性水)。


水净化类药有采用三唑酮锌化合物,若加入环酸类药不仅能增加灭藻和水净化效果达4~5倍,还能杀灭小瓜虫,车轮虫及纤虫等纤毛类原虫效果甚佳。


在灭菌消毒类中二氯、三氯、漂白粉、漂粉桂及氯胺等加入少量卤溴盐化合物,可提高灭活消毒力达4~5倍。


清塘除野类中,鱼藤酮和茶粕制剂,加入适量皂素和乙蒜素则能提高清塘率60%~80%。


此外应用中药NO复合剂还能在鱼、禽、畜等综合养殖中防控流感病害也获良好的增化作用。


③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要彻底清塘和合理投放苗种,以改变病原体的寄生宿主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执行饲料消毒,以及定期检查病原体与抗药性关系的监测。在应用药物时还未发现有抗药性前,要经常轮换,交替或混合用药等方法,以延长药的使用期限和提高养殖成活率。

   (当代水产 > 2014年8期 姜礼燔 许云萍 王乙力)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