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圣:关于生产中药物滥用的误区

发表时间:2023/07/14 17:29:01  来源:科学养鱼  浏览次数:215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药物滥用主要包括超量使用抗生素、超期使用抗生素、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使用违禁药品如人用药、停用药、农药及使用未经允许使用的投入品等,是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在生产中,药物滥用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也是渔业主管部门重点监控的不法行为之一,农业农村部也提出了“水产养殖减量用药”等五大行动,但是目前效果尚不佳,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

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是病害高发,养殖户为了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及提高鱼病的治愈率使用了大量的药物,而部分疾病用推荐的方法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质量不可靠的药物众多,存在被动滥用药物的风险。从逻辑上来讲,养殖户在能够控制病害、防控疾病时是不想多用药物的。


图片
一、促使药物滥用的主要人群



1. 基层渔医(含销售药品的技术人员、养殖户)

基层渔医是一线鱼病防控的主要力量,承担了大部分的鱼病诊断、方案开具及药物使用的指导工作,这部分群体实际上主要包括:执业兽医、乡村渔医、动保门店(饲料厂)的技术员(经营者)、大型养殖户,以上群体中执业兽医往往能较好地对鱼病作出诊断,也能够精准地开具处方,是技术队伍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乡村渔医因在当地服务多年,对某个区域的鱼病类型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大部分时间能够做到科学用药;而动保门店或饲料厂业务员跟养殖户接触频繁,也是鱼病防控中能够给出建议的主要人群之一,对药品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另外部分养殖户因技术水平高、养殖效益好,在一定区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其用药行为可以影响周边的养殖户,在养殖的同时开展渔药的销售和指导工作。

以上人群工作重心各不相同,因种种原因,部分人群在用药指导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促成了药物滥用的可能。

a. 专业性不高

部分服务于养殖一线的基层技术服务人员非本专业出身,对于基本的养殖原理、用药原理不甚了解,缺乏对技术的敬畏,也就不能保证合理用药。

b. 技术得不到变现

大部分情况下,基层渔医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动保及投入品的销售,单纯通过技术服务获取收益的通道还没建立,在此背景下技术服务人员存在通过多销售产品获取更高回报的动机和可能。


2. 养殖户

养殖户是从事水产养殖的主体,也是药物购买、使用的主要群体,由于一些原因,养殖户存在自行配药的情况。

a. 对基层渔医缺乏信任,自行配药

在鱼病高发的大背景下,新发疾病不断增多,而有些疾病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很好的解决,在寻求技术人员无法解决鱼病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发病后选择自行处理鱼病。药物的品种、药物的剂量、药物的质量、精准的处方均不能得到保证。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内服甚至外泼处理鱼病的方式较为普遍。

b. 养殖大户团购药品

随着养殖成本越来越高,控制成本已经成为养殖户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当地有号召力的养殖大户的带领下开始抱团,一方面是开展饲料的定制,另一方面就是直接从兽药或者动保企业采购鱼药等投入品。这样就把鱼药或者投入品从功能性产品变成了日常消费品,本质上并不能降低药品的使用量及生产成本,鱼药及投入品的使用度需要以鱼体的实际状态为基础,缺乏这个工作的话意义不大。

C.受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影响,网络购药方便、快捷

近几年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涌入了大量的动保、鱼药销售的店铺。表面上看,这些平台提供了海量的知识,丰富了养殖户的认知,但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大部分的短视频都是摘抄或者剪接其他人的,有科学性的原创内容极少,知识不成体系,甚至以卖药为目的,但因为抓住了养殖户的痛点,获得了养殖户的共鸣,加上夸大疗效、低价竞争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养殖户网络购药。

D.缺乏法律意识,对使用违禁药品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

养殖户大多年龄偏大,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在自己的池塘内处理鱼病是自己的权利,不了解违禁药品的种类及使用违禁药品的后果。

图片
二、药物滥用的原因



1. 疾病高发

鱼药是渔医防控鱼病的武器,一般用于鱼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近些年鱼药使用量持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鱼病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原有的旧的疾病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治疗难度加大,新发疾病不断增多,而固有的鱼病防控思路就是多种药物大剂量联合使用,受此认识的影响,药物使用量持续增加。


2. 新发疾病增多,确诊困难

准确的诊断是鱼病治疗的基本前提。在饲料品质不稳、苗种退化、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新发疾病不断增多,而养殖一线对新发疾病的诊断往往存在困难,但迫于死鱼不断的压力,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往往尝试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及大剂量使用的方式进行治疗。


3. 传统的防控经验

部分养殖户从事养殖多年,在以往的养殖中积累了丰富的处理鱼病的经验,一般池塘发病后自己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在此判断的基础上自行购药治疗鱼病。


4. 抗生素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

以往的养殖中出现的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通过抗生素的投喂可以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此养殖户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及用药习惯,发生疾病后第一时间使用抗生素甚至大剂量的抗生素投喂。但是近几年新发疾病增多,病毒性疾病增多,在没有确诊的基础上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反而造成了药物的滥用。


5.药厂的宣传

鱼药也属于商品,商品就有增加销售获取盈利的诉求,对于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来讲,产品的销售会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收入。基于此,就不难理解在宣传手册或者养殖终端看到推荐使用抗生素外泼、推荐超量使用抗生素、推荐一次购买大量抗生素等做法,而这些做法势必会造成药物的滥用。


6.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

技术服务人员与养殖户接触频繁,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养殖生产的指导工作。技术服务人员的意见可以较大程度上左右养殖户的决策及处理方案,而目前水产养殖的技术服务人员大多非本专业出身,受传统的鱼病防治的观念影响较大,对于违规用药及违禁药品认识不清,在指导养殖户用药时可能会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多品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甚至使用违禁药品。


7.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在多年无节制的使用抗生素后,水产养殖中致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部分地区分离到的致病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而养殖池塘在发生疾病后,养殖户迫切寻求解决方案,也会有意识地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并造成滥用,结果是致病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强,抗生素的使用量持续提高。


8.养殖密度越来越高

随着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低密度养殖已经无法获取收益,迫使养殖终端不断增加养殖密度,而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鱼病暴发的概率会大幅提高,鱼病高发的必然后果就是药物使用量的增加。


9.渔业保险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完善的渔业保险机制,一旦池塘发病后养殖户要为发病的结果承担所有的责任,这就导致养殖户必须在短期内控制病情,就可能大量使用药物甚至滥用药物。


10.清淤等工作的缺失

清淤是指在养殖一段时间后清除池底的淤泥,并对底泥中的致病病原、中间寄主进行清除及杀灭的工作,这样可以延缓病原菌的耐药性,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降低药物的使用量。但是在广东、海南、四川等地,因水资源匮乏及加速池塘运转等原因,清塘及清淤工作几乎缺失,而坚持清塘的也可能因为药物使用不对、剂量不足、方法不妥等导致效果不佳,市售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清塘剂等,其中茶籽饼、清塘剂对于病原几乎无效,选择这类药物清塘的池塘细菌耐药性得不到遏制,而生石灰跟漂白粉最好能带水清塘,使用的剂量也需足量,否则效果也不会太好。


11.低价诱惑

当前水产养殖的群体仍以散户为主,养殖户对于鱼药的价格较为敏感,一些企业利用该心态开展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现金购药,经常有养殖户参加产品推介会时一次现金购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恩诺沙星制剂(甚至是原粉),定期拌服并希望通过该措施降低疾病的暴发。

图片
三、药物滥用的后果



1. 致病菌耐药性增强

长期超量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就是致病菌的耐药性持续增强,而随着塘租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养殖结束后不清塘或者清塘不彻底的情况越发普遍,这会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需重点关注这个问题的地区有海南、广东、四川,尤其是罗非鱼、海鲈、加州鲈、斑点叉尾鮰等品种。


2. 疾病治愈率降低

随着致病菌耐药性的持续增强,生产中按照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治疗鱼病的效果逐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生产一线只有持续加大各种药品的使用剂量或者使用更多不在白名单内的药物,造成细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强及多重耐药。


3. 部分疾病无药可用

长期超量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最终后果就是无药可用。目前已经在养殖生产中监测到多起由“超级细菌”引发的鱼病,而如果大家不注意规范使用药物的话,未来由超级细菌引发的问题还会进一步增多,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养殖户自己。


4. 监管增强,能用药物更少

渔业主管部门对于药物滥用是零容忍的,近些年已经发生多起因药物滥用导致个别养殖品种出现重大危机的情况,如“多宝鱼事件”给多宝鱼产业带来的影响近乎是毁灭性的。

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迫使渔业主管部门加大对药品的监管,减少可用药物的种类,进一步规范药物的使用,造成可用药品越来越少的情况。


5. 增加养殖成本

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的持续提高,大部分水产养殖品种的供应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市场需求,养殖逐渐进入到微利时代,因此通过细化养殖模式、优化养殖结构、控制养殖成本成为养殖盈利的重要保障。

虽然鱼药、动保的成本只占养殖成本的不到15%,但是对于动辄投资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水产养殖来讲仍是较大的数字,一次大量采购药品并无节制的使用会增加养殖的成本,降低盈利。

图片
四、如何减少药物滥用

根据以上分析,鱼药的使用甚至滥用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主观故意的,也不是某个人单独决定的,因此应该多举措并进,方可降低鱼药的使用量。


1. 构建标准化的鱼病防控流程,预防鱼病暴发

根据以上的分析,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是鱼病高发,降低鱼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户对于鱼病的恐惧是减少药物使用的根本所在,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暴发,可以根据不同病原的流行病学特点,以鱼体标准化检查为基础,通过定期检查鱼体,提前发现小问题,提前处理小问题,就可以避免大的问题的出现,这个工作需要饲料企业、动保企业、养殖户共同通力合作。


2. 科研院所承担药物筛选的职责,并推广

由于每个地区的养殖模式、养殖现状有差异,各地的养殖品种及主要流行的疾病也不一样,当地的科研院所更有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田间试验,对所在区域养殖品种的主要流行疾病开展深入的研究,对致病病原、诱发因素、养殖管理流程及药敏等开展工作,对于当地的鱼病防控应该是意义重大的。


3. 加强鱼医群体的职业素养

强化鱼药使用主要群体的职业素养,对其进行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培训、鱼药科学使用的培训、涉渔法律法规的培训,强化技术技能及法律意识,可以减少药物的滥用。


4. 加强普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无证销售鱼药、养殖大户经营销售鱼药、网络销售鱼药等行为是鱼药销售中普遍存在的行为,也是较为隐秘的行为,也成为违禁药品购销的重灾区。对于养殖大户经营销售鱼药、无证销售鱼药、网络销售鱼药等行为进行强力监管,提高违法的成本。


5.健全渔业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尤其是渔业保险仍比较薄弱,覆盖率不高,在没有保险的基础上养殖户必须承担鱼病暴发后的所有损失。而健全的渔业保险制度可以极大地降低养殖的风险,也可以降低鱼药使用的数量。


6.规范网络销售

网络上不乏一些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但是也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而养殖户不具备鉴别药品真伪的能力,就容易购买到不正规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一是使用后无效,导致疾病暴发更严重;二是可能存在违禁药品,养殖户存在被动使用违禁药品的可能;三是标识的成分跟实际成分不符,无法精准使用。

图片
五、鱼病防控和鱼药使用中的一些突出矛盾

从本质上来看渔业是为民众服务的,为人们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因此保障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但是现在的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化解的矛盾,并已经对养殖生产带来了影响,迫切需要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及科研院所协同解决,主要是:


1. 寄生虫

a. 锚头蚤、鱼虱

加州鲈、鳜鱼已经成为养殖总量很大的鱼种,这两个品种易感染锚头蚤、鱼虱等甲壳类寄生虫,国标渔药中用于处理这些寄生虫的主要药物是敌百虫,而鲈鱼、鳜鱼对敌百虫敏感,少量使用就可能引起中毒死亡;另鳜鱼对用于治疗指环虫的甲苯咪唑非常敏感,使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随着养殖密度的高企,寄生虫病的发生率一定会提高,但是用于安全、有效处理寄生虫病的药物缺失,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

b.草虫

河蟹、小龙虾已经成为多地主要的养殖品种,甲壳类动物养殖中水草的养护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而水草易滋生草虫,给水草的健康生长带来了麻烦。以前用于处理草虫的药物是阿维菌素,其列入停用兽药后目前还没有找到合法的替代品。

c.孢子虫

黏孢子虫引起的疾病也在逐年增加,对鲤鱼、异育银鲫、斑点叉尾鮰、鳜鱼、黄金鲫等多个品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用于黏孢子虫病防控的外用药物效果不确切,内服的药物除盐酸氯苯胍外,其他的不在白名单内,给黏孢子虫病的防控带来了压力。

d.其他寄生虫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转好,寄生虫病的发生率会逐年提高,而国标渔药中用于治疗寄生虫的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等效果不确切,很多时候无法处理寄生虫,生产一线迫切需要效果确切的防控寄生虫的方法或者药物。


2.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a. 革兰氏阳性菌

消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特种鱼类养殖在不断增加,由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诺卡氏菌、链球菌引起的鱼病也在不断增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病有效的抗生素除了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外,阿莫西林(人用药品)、利福平(违禁药品)等也是生产中常用的药物,随着致病菌的耐药性进一步提高,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效果已经大幅下降,通过白名单内的组方短期内可能就不能再控制这些问题,未来的养殖中应该怎么办?

b. 革兰氏阴性菌

目前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等。而这些药物在多年超剂量使用后效果已经明显下降,使用剂量较初期已经增加3-5倍之多,在细菌耐药性进一步提高后,对于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该用什么进行治疗?


3. 病毒性疾病的防控

在饲料质量下降的大背景下,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会逐年提高,苗种带毒将会成为常态,带毒养成将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而用于预防、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效果确切的药物在未来的养殖中也会成为刚需。目前生产当中尚没有符合条件的方法或药物出现。

水产养殖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总体已经进入到产能过剩的时期,未来的养殖中,通过构建相对的标准,控制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提高溢价都是养殖户必须要去关注的点。


大胆作如下预测

在养殖终端盈利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鱼药、调水制剂等渔用投入品在经历短期的疯狂后会逐渐回归功效本身,同质化严重的投入品毛利会大幅下降,短期内有研发实力的大企业和以低价为噱头的伪劣企业销量都会增长,但长远来看大型企业将会占有更多的份额;功效表达明晰的产品将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每个企业盈利的产品会逐渐缩减到3-5个;研发会逐渐被重视;原料企业加快走向养殖终端;企业直营的情况会更加普遍;渔用疫苗可能成为下一个蓝海;技术好的经销商可能会成为企业的合伙人;技术服务会更加落地;小型动保企业成为大型养殖户的代工厂。

水产养殖快速进入到了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阶段,唯一确定的是养殖户、经销商、技术员唯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不确定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者: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

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养殖投入品分会 邢华 尹文林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