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透明度与水质调节:认识了水体的“透明度”才是真正的调水!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鱼塘调水,最近几年除苗种投放、饲料投喂这两个必须环节以外,调水工作似乎成了水产养殖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实,生产调水剂(含生物制剂、化工调节制剂等)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业,因此,生产厂家才会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且借势又一片形势大好。
但是,纵观最近几年的"调水"工作似乎并不尽人意,调水剂质量的优劣,业务员的工作不熟悉,加上部分人的不良动机,有些媒体或公众号的推波助澜,养殖户的技术成份又低,很多人花在"调水"上每年上千千元上万万元的投入后,基本无效或收效甚微,让本已利润微薄的养鱼业也似乎有点不堪重负。
当然,效果不好,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责怪哪一个方面,但有一个共性即水体的“透明度”是很受忽略的,也许很多人本身是知道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性的,但又在有意或无意间又疏忽漠视了它,可能这才是调节水质效果不好的主因吧。
一、水的透明度与养鱼的关系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池水的浑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说通俗一点,水的透明度,即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
水的透明度跟养鱼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衡量水质肥瘦的重要指标。透明度的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泥沙或其他悬浮微细颗粒的含量所决定。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大小。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
季节变化
夏秋季节,池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和有机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春时季水温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游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水质清新,透明度大。
日变化
早晨浮游生物在池水中分布均匀,因而池水透明度较大;下午因浮游生物具趋光性(特别是一些鱼类易消化的鞭毛有机体)而趋向上层,它们对太阳辐射光的吸收进一步增大,池水透明度变小。
据测定,上午(8:00)和下午(14:00)池水同一测定点的透明度一般可相差5--15厘米。因此,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及日变化的情况来初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
水平变化
刮风、下雨时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无风、晴天时,透明度高。由于风力的影响,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区域,故下风处水浓,透明度变小,上风处水清,透明度相对增大。在风力3--4级时,池水上下风处的透明度一般相差5--20厘米。
二、适宜的水体透明度
最适宜的透明度
在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的是水体的肥与瘦。一般情况下, 精养鱼池的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40厘米之间,最好为30厘米左右。池水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其日变化及水平变化(上、下风变化)大,表明池水溶氧条件适中,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
透明度过小
透明度过小(<20厘米),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大,水质偏肥,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较少,这时养殖品种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及时加水、换水、利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透明度过小,表明水中有机物过多,池水耗氧因子过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水质容易恶化,应加强水质调控工作。
池水透明度过大
池水透明度过大(>40厘米),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小,水质偏瘦,天然饵料欠缺,这时就要适当投施一些肥料。
透明度过大时,表示水中生物量少,水太瘦,更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
三、鱼塘水体透明度测定方法
透明度盘(塞氏盘、萨氏盘)的制作
1、取直径为30厘米的圆形铁皮1张,在铁皮的一面用油漆漆出黑白相间且互相平行的4个色带,铁皮中心穿一根绳子(铁丝也可以)。
2、用黑漆在绳子上涂刷。涂10cm,间隔10cm,再涂10cm……作为长度标记。标记段取150cm左右。这样,塞氏盘就做好了。
3、测量时,将铁皮垂直沉于水中,然后观察黑白色带,直至见不到黑白色时停止下沉,取出测量其水面以下部分绳子的长度,即可得到此水体的透明度。
透明度盘测定水体的透明度
测定透明度一般是将黑白两色圆盘的透明度盘沉入水中,肉眼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的距离就被称为所测池水的透明度。
在水体无直射光照射处将透明度缓缓放入水中(注意观察长度标记),当圆盘下沉到恰好看不见盘面白色时,记录水面以下绳子长度。此数据即代表了水体透明度。反复测几次,以求准确。
透明度盘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1)、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水体的透明度。
(2)、塞氏盘使用时间较长后,白漆颜色会逐渐变黄,须重新涂漆。
(3)、测定水体透明度时,测定者视力必须正常。
(4)、测定水体透明度时,应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
手臂简易测定水体的透明度
最简便的测定透明度的方法是将手臂放入水中,水淹没至手肘处时,再反转手掌以隐约可见掌心,即为很好的透明度。
在无透明度盘时,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对着脸,使掌心与胳膊成直角,慢慢将手由水面垂直伸入水中,直到恰好看不见掌心(来回多试几次),测定入水手臂的长度即为透明度。
四、水体透明度与水质的关系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也可大致反映池水溶氧量的补充数量、浮游生物的多少和水质的肥瘦程度。因此,透明度与水的肥度有直接关联,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体的肥瘦。因此,水体透明度大小可以对水的肥瘦有三个判定。即:
中等肥度的水: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
肥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
瘦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
透明度大---瘦水
在精养池塘中要求水质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透明度越大,说明水体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绝大部分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时,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就会减少,会经常出现亚缺氧或低氧状态,影响生产力。
一般养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超过40厘米时就要适当施加肥料,使水体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维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强度。
透明度小---肥水
透明度过小,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大,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较少,池水耗氧因子过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水质易恶化。这时鱼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停止施肥或者加注新水以冲淡肥度。
水体的清浑
水是清是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说在不刮风的天气,水的清浑可以表示浮游生物的多少。
水清,水的透明度大。水浑,水的透明度小。
水中的浮游生物多了,水的透明度下降,就表示水肥,
浮游生物少了,水清了,透明度大了,就表示水瘦。
但是,水的透明度除受浮游生物量影响之外,还受泥沙、天气的影响。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天气虽然无风,但土壤中的细泥悬浮在水中,使水变得混浊,经久不能澄清,透明度很低,不仅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鱼的生长,可加一些生石灰水泼洒,使水澄清。
如果风浪大,水被搅浑,透明度就降低。这种透明度与浮游生物的含量无关,不能代表水的肥瘦。鱼池养了鲤鱼,鲤鱼喜在池底钻泥,寻食泥中的食物,泥沙也会泛起来,水的透明度也会下降。同时,阴天光线不好,观察的透明度偏低,但都不一定就说是水肥了,这些例外因素也是要考虑的。
五、水体透明度与养鱼的关系
透明度是表示水质肥瘦的最简单也最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指标,也关系到养殖鱼类是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
养殖花、白鲢的池塘透明度以20-25厘米较为理想,在这样的池水中,水质稳定,饵料丰富、花、白鲢就能生长得很好。专养鲤鱼、鲫鱼的池塘对水的透明度没有大的苛求,但草鱼、武昌鱼等对水质的肥度较为敏感,特别是草鱼,喜欢清水,透明度适当大一些就好得多。
六、水体透明度与水质调节
调节水质不要一味的使用水质调节药(菌)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调水",否则,事与愿违,花了钱费了力也"调"不好水。
在水体透明度大时,本身也代表水体瘦弱营养物质相当困乏了,如果不投肥只被"忽悠"使用生物调水制剂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大多数生物制剂只会对水质的恶化加以改良有一定的效果,但没有"肥"水的功能。因此,对于水瘦即水体透明度大的水体以施投腐熟的肥粪或生物肥料为好。
在水体透明度小时,本身也代表水体产氧能力很弱甚至没有产氧能力了,水体的"欠氧"状态本已岌岌可危及水中生物(含鱼类)的生命了,在这个时候如果盲目的投下生物调水(含改底)物质那就是错误的了,因为大多数生物制剂在投下水体后,它本身也首先需要氧气来维持自己的活力才会繁衍生物菌落后才会对水质加以改造,对本已"欠氧"的水体岂不欠上加欠了,可想而知,调水改底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的。
因此,对于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过小时,应首先补足"溶氧"(如加水、开启增氧机)后,再使用相关的调水改水(底)物质,可能才有一定的效果,当然,以加水、换水来调节水质是最有效果也是最好的办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生产者只有正确掌握关于水的“透明度”的原理,只有经常观察池水的透明度变化,及时而合理地对池水透明度进行科学调节,才能为水产养殖夺得高产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文俊 2018.04.10)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或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或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另请参阅:
水中溶氧与水中有害物质的关系---溶氧不足时施用水质调节药物绝大多数是没效的!
关注鱼的健康,从鱼的呼吸开始!可以通过鱼呼吸这个角度来分析和调节水质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