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轮虫的培养温度对不同轮虫种群增长与繁殖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4/12/23 21:12:07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8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敬请关注!

轮虫,袋形动物门,轮虫纲,近2000种微小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其中袋形动物门包含担轮动物门。轮虫因它有初生体腔,新的分类系统把它归入原腔动物门。常见的有旋轮属、猪吻轮属、腔轮属和水轮属等。轮虫已经成为水产育苗不可缺少的开口饵料。因其具有营养丰富、分布广泛、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大小适中、不污染水体等优点,是仔鱼理想的开口饵料。

一、轮虫特性

轮虫是一种小型的水生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轮虫体形小、发育时间短、繁殖速率快,能快速占领生态系统中空的生态位。轮虫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起着联系上下营养级的作用,将初级生产力转化为可被次级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质,也是联系微食物链和传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轮虫具有典型的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生殖方式,通常情况下,轮虫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产生非需精卵(夏卵),这种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当环境恶化时,轮虫会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着较厚外壳的休眠卵来抵抗不良环境,度过困难时期。待环境适宜后,休眠卵就会发育为第一代非需精雌体,继续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轮虫形体微小,长约0.04-2mm,多数不超过0.5mm,肉眼不可见,显微镜下可见形状。它们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轮虫身体多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黏液,借以固着在其它物体上。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专业轮虫培育)

二、最佳培养温度

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生物有机体的体温,体温的高低又决定了浮游动物的新陈代谢、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行为,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丰度。轮虫为变温动物,温度更是轮虫对外界环境应激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通过影响轮虫的新陈代谢速率进而调控整个生存速率。培养温度是影响轮虫生殖和发育的常见生态因子,是影响轮虫种群增长与繁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温度对轮虫的影响差异很大,不同种类的轮虫,其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同种轮虫不同品系间也存在差异,生活在不同栖息地的同种轮虫的不同种群其发育速度也有所不同。最适水温为25~35℃,40℃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在15~35℃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褶皱臂尾轮虫繁殖速度加快,圆型臂尾轮虫比褶皱臂尾轮虫更耐受高温。方形臂尾轮虫最适宜的温度为30℃。30℃时能够使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地增殖。在2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下的产卵量,是壶状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若需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可选择高温(35℃);若需大量培养,可选择稍低温度(25℃)。因此,轮虫种群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35℃为最适生长温度。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世代时间缩短,产量则随之增加。

温度降低可使轮虫的平均产卵量降低。若在轮虫性成熟以前进行冷休克刺激时,或多或少会降低轮虫的产卵量,因此在规模培养轮虫时应尽量创造稳定的环境,特别避免温度的剧变,以期获得持续的高产。在轮虫的工厂化培养时,可通过控温方式,使轮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种群,以获得大量的轮虫。再经过急剧降温的办法使轮虫产生大量混交雌体,进而获得大量的休眠卵,使其商品化,能为渔业生产单位随时提供“种源”。

三、萼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35℃,不同品系之间存在差异,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率和滤水率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在25℃时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率和滤水率达到最高。30~35℃时,萼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速度加快,世代时间缩短。内禀增长率在较低温度下较小,在较高温度下较大,但是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后代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的轮虫规模化培养中,温度控制在35℃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种群密度,满足想要短期内快速培养的需求。若想要大量培养,选择25℃较为适宜,可达到最高的种群密度并且环境容纳量较大。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产生时间有显著影响,休眠卵在高温条件下比低温条件下产生得早并且密度较大,在32℃时休眠卵产生时间为48小时。

四、壶状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的适温范围广,15~35℃的水温中均有存在,但是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35℃,在2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摄食率和滤水率达到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和平均寿命逐渐缩短,25℃时壶状臂尾轮虫种群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均最高,产卵量也最高,在此温度下进行批量生产有望达到最佳生产效果。在30℃时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孵化率达到最高。

五、哈瓦那臂尾轮虫

哈瓦那臂尾轮虫是一种淡水轮虫,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在10~30℃的水温中均有存在。哈瓦那臂尾轮虫25℃时轮虫生殖后期产卵量增加,产卵期缩短。哈瓦那臂尾轮虫的平均寿命和生命周期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表明哈瓦那臂尾轮虫更适应高温环境。

六、方形臂尾轮虫

方形臂尾轮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淡水轮虫,具有吸附性,主要营附着生活。方形臂尾轮虫对高温的变化更为敏感,在高温时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繁殖,在30℃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达到了最大值,并推测方形臂尾轮虫最适宜的温度为30℃。

七、褶皱臂尾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种微型浮游动物,隶属轮虫动物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属,主要分布在由暖温带到热带广大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褶皱臂尾轮虫凭借大小适口、繁殖迅速、活动缓慢和易于培养等优势,成了海水仔鱼和虾蟹幼体的开口饵料。

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因素有很多,环境因子的改变会诱发轮虫两性生殖,导致轮虫种群密度增长缓慢。而人工培养轮虫的目的就是获得高生物量的轮虫,因此,培养条件要有利于维持轮虫的单性生殖,使种群“暴发式增殖”。

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可以显著影响轮虫的种群增长和种群密度。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存温度范围是5~40℃,最适培育水温为28~30℃,最适繁殖温度为20~3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0~30℃),随温度的上升,轮虫种群密度最高峰时间前移,种群的增长率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广盐性,在盐度1~60 均有存在,种群增殖的最适盐度为15~25。但是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的大幅度变化耐受性低,盐差越大,轮虫的适应能力越弱。轮虫对低盐环境的适应性强于高盐环境,在高盐条件下,轮虫后代的数量降低,脂肪酸的表达降低。

褶皱臂尾轮虫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pH为6~9,最适pH值为8~8.2。pH值是反映水质的化学指标之一,pH值下降,标志着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溶氧含量降低,会影响轮虫的正常生理活动;pH值升高,总氨中分子氨的比值就升高,易于混交雌体的出现,减慢了轮虫的增殖速度。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因子,特别是非离子氨(NH3),由于其是亲脂性的小分子,容易穿透脂质性的生物膜进入轮虫体内,对轮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对总氨氮(NH3+NH4+)可耐6~10 毫克/升,但是养殖环境的非离子氨建议不超过1 毫克/升。水温、pH值和含盐量的升高都会使非离子氨的比例增加,而改善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可缓解氨氮对轮虫的毒性作用。

褶皱臂尾轮虫对溶氧的适应范围较广,对低氧或无氧环境的耐受性较强,但是过低的溶氧会影响轮虫的摄食率、增殖率及饵料转化率。在轮虫的培育过程中,要保证溶氧在1.5 毫克/升以上,可根据饵料的类型和轮虫的密度适时采用通气装置,增加氧气含量,同时也可防止因饵料分布不均发生轮虫聚集现象。在高密度(5000个/毫升)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溶氧应控制在8毫克/升以上。

光照可促进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光照周期越长,种群密度增长得越快,增值率就越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4400~10000勒克斯,光照一般采用“18∶6”的模式,即白天自然光照,上半夜照明,下半夜无光照。光照通过促进饵料藻光合作用,使藻不断繁殖并释放氧气,改善水质,间接地促进轮虫的生长和繁殖。

(备注:知乎号"渔人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