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加州鲈虹彩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一例加州鲈虹彩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王晓英,王家军,朱根军
(1.宝应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宝应 225800;2.宝应县氾水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宝应 225819)
近几年宝应县不少养殖户引进加州鲈进行池塘养殖,虽然引进加州鲈养殖时间不长,但因放养密度较高等多种原因,加州鲈养殖过程中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而病毒造成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笔者分享一例加州鲈虹彩病毒病害的诊治与防控过程,希望加州鲈养殖户能够借鉴。
一、养殖塘口及管理
加州鲈养殖发病塘口位于宝应县氾水镇,面积38 亩,平均水深1.9 米,水源良好。池内配备叶轮式增氧机 6 台(3 千瓦 2 台、1.5 千瓦 4 台)。2021 年4 月17 日由浙江省购进12 万尾加州鲈苗种,平均规格11.9 克/尾,在池塘边用网围出约2.5 亩水面进行驯养,每天投喂4 次2#加州鲈专用饲料(蛋白质水平50%),28天后放入大池中,投放量3 000 尾/亩(剩余鱼种放入面积为5 亩的另外1 只池塘);套放异育银鲫200 尾/亩、白鲢20 尾/亩、花鲢45 尾/亩。随着加州鲈生长,适时改投3#、4#加州鲈专用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48%~49%),每天投喂调整为3 次。每间隔3~5 天加注新水1次;晴好天气下,每天凌晨及中午各开增氧机1次、累计时间在6小时以上,阴雨天根据情况适时开机;每7~10 天交替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复合有机酸,抛撒10%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片剂;7月下旬以后,每4~5天使用“复合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
二、加州鲈发病及诊断
6 月下旬至7 月初,养殖户发现少量鱼体表溃疡,镜检鳃丝有车轮虫、指环虫寄生,使用2%复合碘250 毫升+硫酸铜70 克+中草药“出血烂鳃康”300 毫升/(亩·米),化水全池泼洒1 次,“烂身”症状有所改善。7月10日发现部分鲈鱼沿池边缓慢游动,次日有少量死亡,每天死亡30~40 尾,随后死亡量逐渐增加,1 周后每天死亡量500~600 尾。7 月20 日笔者到塘口检查,水体溶氧在5 毫克/升以上,水质快速检测仪现场测定,NH4+-N 为 1.25 毫克/升,NO2--N 为 0.1 毫克/升;现场检查发病鱼体表溃疡面、鳃丝病变,有烂鳃症状(图1、图2);解剖发现内脏脂肪块堆积、肠道表面被脂肪覆盖、肠内空无食物(图3);肝脏有点状出血、花肝,部分有腹水(图4)。实验室检测虹彩病毒及肿大细胞病毒,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参考夏理海等(2016)的方法,设计并合成用于鉴定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和肿大细胞病毒的特异性PCR引物,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发病加州鲈,取其肝、脾、肾、鳃组织,各加入200 微升5%Chelex-100悬浊液和20微升蛋白酶K,混匀10秒、56℃水浴20 分钟、99℃水浴 8 分钟、4℃环境下12 000 转/分离心4 分钟,上清液即为待测样品DNA。其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3 分钟、95℃变性30 秒、55℃退火 30 秒、72℃延伸 30 秒,共进行35 个循环,最后在72℃继续延伸10 分钟,4℃保存。PCR 扩增完成后,取6 微升PCR 扩增产物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凝胶电泳发现蛙病毒目标条带,未见肿大细胞病毒目标条带;同时参考柯文杰等(2020)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
图1 病鱼外观
图2 鳃丝病变
图3 肠道脂肪覆盖,无食物
图4 腹部肿大
三、药物使用及效果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加州鲈感染虹彩病毒兼有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据此情况,在确保养殖水体环境稳定、鱼体免疫力增强的前提下,重点用药物治疗细菌病害。具体用药方案如下:7 月21 日上午,使用“免疫多糖”110 克+7%VC粉 250 克/(亩·米)化水全池泼洒;23 日上午,使用8%一元二氧化氯片剂120~200 克/(亩·米)全池抛撒,傍晚使用2%复合碘250 毫升/(亩·米)化水全池泼洒,当晚全池抛撒“颗粒氧”片剂220克/(亩·米),24日上述制剂及用量重复使用1 次;7 月26 日,使用“免疫多糖”110 克+7%VC粉 250 克/(亩·米)化水全池泼洒1次,外用的同时,拌饵内服10%氟苯尼考粉+10%盐酸多西环素糖粉+胆汁酸+多维+维生素K3(用量参照商品包装使用说明),每天傍晚投喂1 次,连喂7 天。7 月26 日鱼的死亡数量下降到300 尾左右,随着25-29 日宝应地区降雨及降温过程,每天死亡量逐渐下降到30~40 尾;至8 月中下旬,每天虽仍有10 尾左右死亡量,但总体上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讨论与分析
加州鲈自引进以来,随着养殖密度增加、水体环境恶化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扩散,病害越来越多,而病毒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且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据文献资料,能够自然感染引发加州鲈成鱼死亡的病毒病多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细胞肿大病毒等种类,偶有加州鲈感染弹状病毒及神经坏死病毒的情况发生。由于养殖塘口发病大量死鱼时的环境温度(30℃左右)是该病发生的理想温度,且病死鱼(体表有斑块状出血性溃疡,烂鳃,肝脏点状出血、花肝等)疑是加州鲈虹彩病毒病症,因此对发病加州鲈进行了蛙病毒及细胞肿大病毒的检测。
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引发病害时,可以导致加州鲈大面积发病死亡,也可以是不表现症状的隐性带毒,对该病的诊断必须综合流行情况、症状、剖检、病毒分离鉴定等进行判定(王庆等,201l)。9月1日,笔者从病害基本得到控制的养殖塘口,随机抽取2尾活动正常、未表现发病症状的加州鲈,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发现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仍然是阳性,与发病大量死亡时相比,仅仅病毒检出的部位有差异。因此饲养密度过大、溶氧降低或水体环境的剧烈变化等可能是导致该病暴发死亡的诱因,合理的养殖模式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才是预防该病最好的措施。
鱼类病毒病防治过程中忌乱用药,用药不当极易引起鱼体应激反应而增加死亡。此次防控过程中养殖户甘愿冒险用药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使用了针对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品种,对水体消毒、杀灭病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池塘水体泼洒免疫多糖及VC粉、颗粒氧片剂等,降低了鱼的应激反应,增加了水体溶氧;内服药物的同时添加胆汁酸、多维等品种起到了调理鱼体的作用。当然,此次药物使用后刚好有一次降雨降温过程,效果是否偶然,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