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检疫操作与临床症状及预防

发表时间:2025/10/18 08:57:29  浏览次数:8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锦鲤疱疹病毒病是鲤鱼和锦鲤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对锦鲤、鲤鱼危害均极为严重。该病多发于春、秋季,潜伏期14天。锦鲤疱疹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龄的锦鲤与鲤鱼,传播迅速,病鱼出现症状24~48小时后开始死亡,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死亡率下降或停止,2~4天内死亡率80%~100%。细菌和寄生虫可混合或继发感染,加速死亡进程。

一、鲤疱疹病毒

鲤疱疹病毒属于异疱疹病毒科、鲤疱疹病毒属(Cyprinivirus)。鲤疱疹病毒一般分为鲤疱疹病毒Ⅰ型(CyHV-1)、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和鲤疱疹病毒Ⅲ型(CyHV-3),称为锦鲤疱疹病毒 (Koi herpesvirus,KHV)。其基因组为dsDNA,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核衣壳T=16对称),有囊膜和外膜包被。这三类病毒具有一定的宿主选择性,可分别感染鲤、锦鲤、银鲫及金鱼等鱼类,具有温度敏感性;疫病表现出季节流行性特征,且呈现全球分布。

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暴发后幸存的鱼也可成为疾病的传播者,将病毒传染给其它健康的鱼。水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非生物载体,无临床症状的养殖和野生鱼也可能带有病毒,病毒粒子通过粪便、尿液、鳃和皮肤黏液排出,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未确定。自然感染时,鳃、肾脏和脾脏含病毒最集中,肠和脑中也能检查出病毒。该病毒只引发鲤鱼 (包括锦鲤)及其变种感染并致死。其它种类比如金鱼和草鱼在同一养殖系统中,甚至与带病锦鲤保持长期接触而不发病,这一特点可有助于该病的初步诊断。但是,目前鲫鱼也有分离出鲫疱疹病毒,该病毒与鲤疱疹病毒属成员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二、临床检查

1. 群体检查

主要检查待检批次鲤鱼和锦鲤群体的游动状态、摄食情况及抽样存活率等是否正常。群体活力旺盛,逃避反应明显,体色、体态及外观正常,摄食正常,则在群体中按采样规范采集不少于150尾鱼苗 (种)进行个体检查和试剂盒检查。

鱼群中若有临床病症明显无力、无食欲,呈无方向感的游动,在水中头下尾上漂游,甚至停止游动的个体,采集有典型症状的鱼不少于10尾,逐尾检查。

2. 个体检查

(1)外观检查。主要观察体表黏液有无增多,有无疖疮、囊肿、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鳍条、鳞片等有无损伤情况,眼球有无突出、凹陷或浑浊充血等变化,鳃黏液及颜色变化。若鱼体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和水泡,鳍条尤其是尾鳍充血,鳃出血并产生大量黏液或出现大小不等的块斑状组织坏死,鳞片有血丝,鱼眼凹陷 (图1),怀疑患锦鲤疱疹病毒病。

图1 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的锦鲤外观症状(引自江育林等,2012)

(2)解剖检查。打开待检鱼腹腔,观察内脏器官有无出血及颜色变化。若脾脏有出血点,呈鲜红色,后肾肿大,有出血点,呈鲜红色,胆固缩,颜色变深 (图2),怀疑患锦鲤疱疹病毒病。

图2 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的锦鲤内脏症状

3. 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

按照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样和现场快速检测,样品出现试剂盒所指示的阳性反应,怀疑存在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

三、实验室检查

对怀疑患有锦鲤疱疹病毒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具有锦鲤疱疹病毒病相关临床症状的苗种,应按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SC/T 7103—2008)的要求对该批次苗种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1. 采样

按SC/T 7103—2008的规定执行。

2. 病毒的PCR检测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检测按 《鲤疱疹病毒检测方法》(SC/T 7212.1—2011)“第1部分: 锦鲤疱疹病毒”的方法进行,检测锦鲤疱疹病毒的胸腺激酶 (TK)和聚合酶 (Sph) 基因。

符合以下特征之一者,则判定为锦鲤疱疹病毒阳性:

① TK基因和Sp h基因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均为阳性;

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条带可疑,但TK基因和Sph基因核酸测序结果同源性在95%以上。

3. 结果判定

(1)对发现有锦鲤疱疹病毒病临床症状个体的待检批次鱼类苗种,实验室PCR方法检测KHV,结果为阳性的,判定该批次苗种患锦鲤疱疹病毒病。

(2)若没有发现锦鲤疱疹病毒病临床症状个体,但实验室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视为疑似感染。采用ELISA或电镜观察病毒等方法进行确诊,确诊的方法中有一种结果为阳性,则判定该批次苗种携带锦鲤疱疹病毒。

四、临床表现

锦鲤疱疹病毒主要集中爆发于春季锦鲤产卵前,3—5月,鲤鱼越冬后水温急剧上升至15~25℃的这段时期。发病前期锦鲤摄食量正常或者有所增加,发病期仍能摄食,在民间养殖户称“该吃的吃,该死的死”。锦鲤在感染KHV病毒后病发症状可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症状具有一定差异。

病毒感染初期病鱼浮于水面不动或游动缓慢,部分病鱼体表发黑,鳞片脱落,皮下和肌肉出血,肛门略微红肿;鳍条、尾鳍充血;肠道红色,硬而且相当充盈,肾脏肿胀,胆汁颜色较深,颜色为红色,脾脏有多个出血点。

病毒感染中期鱼体游动缓慢,与进入麻醉状态的鱼体表现相似,鱼体体色暗淡,呈灰白色,中后期表现出花斑,特别是德国鲤之类的无鳞锦鲤在水中病症尤为明显,有鳞鱼没有明显显示,并且鳃丝绸浓流血并产生大量粘液。

病毒感染后期,打捞出水面后病鱼鱼体体色发黑,双眼严重凹陷,鳃部肿胀发紫红色,极易出血。通常患有KHV病毒的病鱼在1~2天内死亡,病毒感染率高,病死率高。且易发生在体态肥硕的锦鲤身上,对观赏鱼锦鲤行业具有严重的打击性。

五、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建议平时拌料投喂清热解毒的比如三黄散之类的药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