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发表时间:2021/10/27 17:52:01  来源:《水产前沿》杂志2011年7月刊  浏览次数:2179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典型危害严重的慢性细菌病,多发于海水鱼和淡水养殖的大口黑鲈、斑醴、乌醴等大宗养殖品种。此前少有关注,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有大范围蔓延趋势,危害日益严重。有人认为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目前暂无较好药物控制,水产病害防治单位及养殖户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及早发现鱼苗期的诺卡氏菌隐性感染,以致实施早期的卫生管理和药物预防是该病防治的关键。”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病程漫长、危害性极大的暖水鱼类病害,最易受感染的养殖鱼类是魳鱼、大口黑鲈、卵形鯧鰺、大黄鱼和乌鳢(黑鱼或生鱼)。近年,诺卡氏菌病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大有蔓延趋势,极严重地威胁着当地相关鱼类品种养殖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水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诺卡氏菌感染在苗期或初期通常是隐性的,极不易被发现。感染和发病过程极其漫长,通常在成鱼期才出现典型症状和显著性危害。诺卡氏菌病的病程很长,是因为该菌在鱼体内的生长繁殖速度很慢,在出现症状或引起鱼死亡之前需要很长增殖发育期和漫长的病程。感染诺卡氏菌的鱼群的养殖结果可能是产量大大降低,饲料转化很低,在夏末或收获季节,鱼体况不佳,十分瘦弱,死亡率增高。如大口黑鲈鱼的养殖户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本来希望将大规格的商品鱼养到市价高的时候才将其上市出售,但往往在上市前遭遇诺卡氏菌病暴发,使眼看将获得良好效益的整塘鱼损失殆尽。

 

一、病原


在淡水、咸淡水或海水环境中,有多种诺卡氏菌存在,但鰤鱼诺卡氏菌是最主要的一种。该细菌不引起败血症或急性免疫反应,但渐进性侵袭鱼类各种细胞包括白细胞。有关鱼类诺卡氏菌的微生物学、组织化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很少,这可能因为与其菌体生长缓慢有关。

 

二、传播和流行病学


小鱼初期感染诺卡氏菌可能来源于冰鲜饵料鱼或者由病鱼水平传播而来,和病鱼或被感染鱼一起饲养也是传播疾病的方式之一。有研究表明,黄尾魳在与病鱼饲养在一起,3个月后出现脏器病变即结节性病变,而不显示体表病变。小鱼一旦感染,其细菌即在鱼体主要器官如肝脏、肾脏、脾脏缓慢繁殖、隐性增长。另一方面,鱼体被腹腔注射活细菌后2周即出现死亡。PCR检测结果发现养殖环境中的贝类通常携带大量诺卡氏菌;但是,尚不能确认这些贝类是鱼类诺卡氏菌的感染来源,还是因为鱼类感染诺卡氏菌后,贝类从环境中简单地富集到这些细菌的缘故。


在海水鱼类的养殖中,诺卡氏菌的感染进程似乎在夏天水温24℃以上时要快一些,但诺卡氏菌病的病例和所致的死亡在秋末和冬初似乎要明显一些,这可能与养殖密度高和鱼体免疫状况低下有关。

 

三、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


典型的外部症状是病鱼消瘦,皮肤结节和溃疡病变,鳃盖糜烂,鳃丝基部出现干酪样结节和坏死灶(图1)。内部器官呈现的白色结节病变,初易于分枝杆菌(鱼结核病)和发光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或假结核病)的病变相混淆,特别是在混合感染时。白色结节通常1-2mm大小,在肾脏、脾脏和肝脏最为明显和多见(图3,图4),也可发现于其他器官。在鱼体体质好时,结节可以慢慢固化而痊愈。固化的结节呈黑色硬结(黑色素巨噬细胞聚集之故)。

 

四、细菌学特征


细菌呈线性、串珠状和分枝形态。革兰氏阳性着染,抗酸染色阳性(粉红色)。诺卡氏菌可以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这些培养基也可适合其他细菌生长,且生长速度往往比诺卡氏菌要快很多,所以在病原分离时一定要杜绝杂菌的污染,否则很难分离到真正的病原菌,因为杂菌生长迅猛,很快就将真正病原的诺卡氏菌覆盖了,难以被发现。可以用选择培养基如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能有效地分离该菌,在25℃-35℃中培养需要4-10天,菌落呈干奶酪样(图5)。


在体外进行的药敏试验对生产上往往意义不大或造成误导,因为在药敏试验时,诺卡氏菌常常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

 

五、诊断和现场检测


在现场,必须要对病鱼进行细致的检查,这对诊断该病至关重要,特别是彻底检查皮肤和体表的硬结和溃疡病变。切开病变部位,可以发现黄白色干酪样脓肿灶,揭开鳃盖,也可以发现鳃丝基部的不规则的白色脓肿灶。在鳃、肾脏或脾脏都可以发现白色结节性干酪样坏死灶,这些坏死灶的印片染色检查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或抗酸染色的细菌(图6,图8)。10%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检查也可以发现坏死灶病变和细菌(图7)。

 

 六、防治


该病最好的控制方法是疫苗免疫。然而,诺卡氏菌病的疫苗正在研发中,尚没有商品化疫苗可资使用。因而,早期诊断,及早发现鱼苗期的诺卡氏菌隐性感染,以致实施早期的卫生管理和药物预防是该病防治的关键。但是,目前还缺乏很有效的方便快速的诊断方法,有些高灵敏度的PCR检测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操作费时费力,且十分昂贵,不太适合于现场的诊断和检测。


利用药物控制诺卡氏菌病的方法也受到很大的争议,因为抗生素药物固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用药时间需要很长,有时要在感染鱼群中使用长达数月的药物方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这样就给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和威胁。消费者绝对不喜欢长期用药的水产品,尽管这些药物都是国标渔药。况且,一旦渔民养成了用药的习惯和惯例,免不了他们会超量使用抗生素和偷偷使用一些违禁药物,这些都是水产品生产中极其危险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杜绝。


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诺卡氏菌病的过程是增加养殖生产成本的过程,因为一方面是药物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鱼生长缓慢拉高了生产成本。所以,利用抗生素防治诺卡氏菌病需要谨慎从之。


那么,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也不尽然;我们可以在鱼苗阶段严格控制该菌的感染和疾病发生,即小心谨慎地将2种抗生素交替使用于感染了诺卡氏菌,但尚未出现症状的鱼苗期,这样操作应该是很有效的。但很关键的问题是成鱼阶段一定要停药,减少或杜绝药物在上市规格鱼中的残留。


(文/图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 李安兴)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