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7/12/19 00:00:00  浏览次数:257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细菌性出血病又叫暴发性败血病、出血性腹水病等,该病流行的时间长,危害的鱼类品种多,造成的死亡损失大,治疗的难度也大。据全国许多地区的案例报道,患该病的鱼从发病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生产上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确诊,鱼已大批死亡,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养殖户已经不见怪了。研究表明,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防治措施的落实。

1、流行情况及生病特点

细菌性出血病大约从1985年开始出现,很快便在我国各淡水养殖水域中蔓延扩散,并成为一类普遍流行的人见人怕的恶性病。它的发病特点是:

(1)主要危害鲫、鳊、鲢、鳙、鲤、草鱼、鲮、鳜等1-2龄鱼,发病率常达60%-100%,部分三龄鱼也有发病的,但比率明显变小;

(2)流行范围广:不仅在养鱼发达地区如湘、鄂、苏、浙、沪、闽、粤、桂、赣等地极为流行,而且在欠发达地区如豫、皖、晋、内蒙、滇、黔、川等地照样年年都有暴发;

(3)流行季节长:每年的4月-11月是该病的发病期,发病水温为20℃-37℃,尤以25℃-30℃时的发病率为最高,因此6月-9月是发病的高峰期;

(4)死亡率高:一般的死鱼损失常在50%以上,高的可达80%甚至100%。

2、主要症状

病鱼的体表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患病初期,鱼的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身体两侧点状发红出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成片的发红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红色或淡黄色腹水,腮、肝、肾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胀大,肠系膜、腹壁、肠壁充血发红,肠内无食物(有的个体肠内充气)。

3、预防措施

(1)苗种池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成鱼池至少隔年清塘一次。最好在干塘时用二溴海因消毒剂(2克/立方米)消毒;

(2)选用国家原、良种场生产的优良苗种,并在下塘时先用高锰酸钾药液(15g/m3)浸泡数分钟;

(3)宜适当稀放养殖,太密了易诱发出血病;

(4)盛夏时采取控温措施,不使水温升得太高;

(5)强化饲养管理,合理科学投饲,调控水质,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6)定期对食台(场)消毒、对网具消毒;定期抽样检查疫病(每月1-2次);

(7)流行季节投喂药饵结合遍洒强氯精预防。

4、治疗措施

(1)水体消毒法:用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浓度全池遍洒,每天下午4点-6点钟泼洒一次,连用3天;隔3-4天后重复一个疗程;

(2)内服药饵法:用聚维酮碘制剂做药饵,在每100千克鱼每天所吃饲料中加入5克聚维酮碘制成药饵,连喂10天为一个疗程,需喂两个疗程。

(3)外用杀虫灭菌药物泼洒,严重的连用2次,隔天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鱼体消炎及水体杀菌,避免二次感染)。

经验告诉我们,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鱼群往往有大量寄生虫寄生,因此在用上述药物前,最好先行杀一次虫,这样疗效会更加显著。

实践表明,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愈率可达到80%左右,还有20%的鱼因无法进食将很快病死。而单独用外消或内服法治疗该病则几乎没有效果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