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霉病的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3/11/08 12:23:50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6期  作者:张 君 余 戈  浏览次数:251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霉病是春季水生养殖动物常见疾病之一,水霉病是由真菌引起,其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养殖的水生动物从卵到各年龄阶段都可感染。根据笔者多年的服务经验,现把水霉病的防控措施分享如下:

1.流行情况

水霉病多流行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特别当水温低于18℃时以下时,极易感染此病。

2.水霉病发生的原因

⑴在捕捞、计数、运输等操作过程中,由于鱼体处于相对密集状态,相互挤压或擦伤。或因操作不当引发鱼体剧烈活动,造成鳞片脱落。

⑵越冬池水位过浅,因低温等原因引发鱼体冻伤。或是越冬池中有死鱼,进而对其它受伤的鱼体产生继发性感染。

⑶塘水过于清瘦,鱼体极度饥饿或营养不良,也易感染水霉病。

3.水霉病的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能够觉察到病症时,此时的水霉菌丝体已经侵入鱼体伤口,使鱼体表皮肤发生溃烂,水霉菌的一端(内菌丝)会深深植根于鱼体肌肉内部并使附近的组织坏死为其提供养份,另一端(外菌丝)向外迅速生长形成如棉絮状的菌丝;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水霉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有的水霉外生部分平堆,色灰白,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体中,经由水体流动而扩散传播。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焦躁或迟钝,常与池中其它固体硬物等发生摩擦,外表看似粘满泥浆,体表的水霉常呈泥土色,患病鱼的鳍条常有“蛀鳍”现象,缺损较普遍,鱼体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

4.预防措施

⑴在放养前做好池塘的清淤工作,使塘底的淤泥厚度保留在15~20cm之间,同时可使用生石灰等化水后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⑵鱼体放养时要浸洗消毒。常用浸洗消毒药物及用量如下(每100kg水中使用量): ①食盐3~4kg;②高锰酸钾2g;③漂白粉1g;④硫酸铜0.7g。以上药物均现配现用,任选一种即可。

⑶在拉网、计数、运输过程中,动作轻快,挑选、运送各环节紧凑连贯,并需要注意运输的时间长短和密度大小。

⑷对养殖中前期较瘦弱的鱼类,在养殖后期要多加喂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精饲料,一方面促生长育肥,拉大规格,另一方面可增强鱼体越冬时的疾病抵抗力。

⑸当水体水质清瘦时,可适当施用一点人畜粪肥或化肥,前者可在浅滩处多处分开堆放,后者可化水全池泼洒,少量多次,例如每公顷水面每米水深每次可用尿素或碳酸氢铵15~25kg,促使水质变肥、水色变浓,降低水体中的透明度,抑制水霉的生长。

5.治疗方法

⑴全池遍洒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每立方水体使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g。此法的缺点显而易见,一是用量较大,成本较高;二是使用食盐对池塘底质土壤易造成盐碱化。

⑵全池遍洒亚甲基蓝,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2~3g,隔2天再泼一次,连用2次。

⑶使用有效含量为8%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0.3g,化水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2天。

⑷水霉净(五倍子末),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0.2~0.3g,化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者连用2次。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