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诺卡氏菌病分析及防治方法
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为丝状。现今从鱼分出4种诺卡氏菌:杀鲑诺卡氏菌、粗形诺卡氏菌、星状诺卡氏菌和鱼诺卡氏菌。其中鱼诺卡氏菌是主要致病原,可感染42种海、淡水鱼,自从1969年第一例在日本报道以来,已经严重危害到很多地区特别是亚洲的水产养殖业,主要危害的经济鱼有大黄鱼,乌鳢,四指马鲅,红鲷鱼等。
一、流行情况
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季节较长,全年可发病,潜伏期长。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最适pH 为6.5~7.0。在珠三角地区,有两个主要发病高温期:①清明节前后水温上升到25℃时,带有诺卡氏菌的旧鱼往往会暴发诺卡氏菌病而导致大量死亡。②中秋过后水温下降到28℃或以下,感染诺卡氏菌的新鱼出现死亡,如果这个阶段反复降温,死亡量会更大。该病发病病程较长,发病程度不呈急性型,水温低于23℃也可发病。
二、症状
诺卡氏菌病又叫“结节病”。感染在苗期和初期通常是隐形的,感染和发病过程极其漫长,只有在成鱼阶段才出现典型状况和显著危害。发病初期食欲下降,病鱼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离群独游。在大多数鱼中会观察到皮肤病变、坏死和溃疡的不同症状,特别是在鳍基部多见。皮肤的真皮层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急性炎症。形成结节直径为0.1~0.5厘米,分别存在于所有器官如肝脏、脾脏、心脏、肾脏、鳃和鳔中。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诺卡氏菌病症状还包括嗜睡、胸出血或局灶性真皮溃疡、眼球突出、坏死变性、脱屑、炎症细胞浸润和腹胀等。
三、原因分析
1.鱼种质量差 鱼种质量如果一开始就不好,带有病毒或过多致病菌,会使鱼的抵抗力非常差,易感染,易发病。
2.放养密度高 放养密度高也会使养殖环境恶劣,如果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跟不上,会造成鱼的大小和体质出现差异。而且高密度也增加了个体接触的机会和传染的风险。
3.养殖环境差 保持养殖环境优良也是保证鱼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氧气不足、亚硝酸盐过高、pH过高或过低都能让病菌加快繁殖。
四、检测方法
1.分离和培养 在病情严重时,感染诺卡氏菌的鱼的外部和解剖症状都较明显,诺卡氏菌可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根据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及病原菌形态等特征,从病鱼结节处取少许脓汁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阳性的分枝状菌,基本可以确诊。
2.基于血清和抗体的检测方法 在有抗体的基础上,可以用免疫组化(IH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印迹(Westernblot)等检测方法来检测诺卡氏菌。
3.PCR 法 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PCR 法具有灵敏、准确和快速的优势。每种不同的细菌含有独特的16S序列,PCR法可以在1~2小时内扩增出诺卡氏菌的16S序列用于鉴定和检测,又可以分为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法。
五、疫苗情况
对抗鱼的致病性疾病,许多疫苗已被证明有效,疫苗接种是最有力的预防策略之一。科学家们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DNA 疫苗,如基于pAg85L、FHA、PspA或TerD的DNA疫苗,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预防措施
选择健康苗种。最好选择经过病害检测后的苗种,以保证苗种健康。养殖密度高、受寄生虫感染的鱼更易患此病,且致死率更高。因此,养殖生产中可通过降低放养密度或合理配置增氧设备、避免鱼体损伤、做好寄生虫预防工作等措施预防此病。
水质较差是造成诺卡氏菌大量繁殖的第一要素。日常做好水质调控和改底工作,定期使用改底产品,优化塘底,调节水质pH,控制好亚硝酸盐含量。避免过度投喂,从而减轻鱼肝脏、肠道负担。定期补充多维等内服产品,增强抵抗力。
可以用检测试剂盒定期对养殖鱼进行诺卡氏菌的检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避免更大的损失。
七、治疗措施
诺卡氏菌发病呈慢性型,慢病必须慢治,现今治疗诺卡氏菌病还没有特效药。诺卡氏菌对很多抗生素都有抗药性,但土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是对诺卡氏菌比较有效的抗生素。
八、结语
了解病原体的来源、传播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潜力,以及遗传多样性、致病性和抗药性潜力和种群结构可改善养殖管理措施。虽然已经开发了抗生素和疫苗预防该病,养鱼场中这种病原体的存在还需要不断监测,研究人员仍然需要探索噬菌体、药用植物、益生菌和免疫刺激剂作为潜在的预防体系。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