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白鲢鲫鱼)溶血型腹水病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9/07/25 19:25:27 浏览次数:378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白鲢、鲫鱼溶血型腹水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鱼病。该病发病快,来势猛,数天内可致鱼类大批死亡。且易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现将其病因及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病因及症状
白鲢、鲫鱼“溶血性腹水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体较复杂。据了解,大多发病的都是池塘水质比较肥、产量比较高的池塘,因此该病与放养密度及水质有密切的关系。病鱼腹部、鳍基部、眼下眶充血,严重的病鱼背部肌肉出现典型的出血点,解剖腹腔、肠道微红、壁薄、少韧性易拉断,肠内充满液体,有时腹腔内伴有积水等症状。病鱼食欲下降甚至停食,在数天内能引起大批死亡,发病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底。
感染规律:在一个鱼池中先白鲢、后鲫鱼、本地鲫,最后少量团头鲂等,对白鲢、鲫鱼危害最为严重。
二、防治方法
1.调节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5千克化浆(石灰乳)全池均匀泼洒一次,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注水深度为30厘米左右。
2.严防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该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挖坑深埋,不可乱丢乱抛,否则暴雨冲刷将病菌又带进池塘或其他鱼池。养殖场应建立统一防病治病制度,注、排水系统力求分开,严防被污染水和有毒有害水源入池,这样才能避免该病的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创造鱼类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
3.药物治疗: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25克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配比为5:2)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7克。全池泼洒敌菌灵,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6克。也可先按上述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3天后加注新水30厘米,然后投喂药饵,连喂3天。每天用量为每50千克鱼体重,用井岗霉素50克、80万单位的青霉素1瓶,拌和精饵料5千克,食台或浅滩投喂,可收到内外夹攻的治疗效果。一般用药后3~5天死鱼减少。
一、病因及症状
白鲢、鲫鱼“溶血性腹水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体较复杂。据了解,大多发病的都是池塘水质比较肥、产量比较高的池塘,因此该病与放养密度及水质有密切的关系。病鱼腹部、鳍基部、眼下眶充血,严重的病鱼背部肌肉出现典型的出血点,解剖腹腔、肠道微红、壁薄、少韧性易拉断,肠内充满液体,有时腹腔内伴有积水等症状。病鱼食欲下降甚至停食,在数天内能引起大批死亡,发病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底。
感染规律:在一个鱼池中先白鲢、后鲫鱼、本地鲫,最后少量团头鲂等,对白鲢、鲫鱼危害最为严重。
二、防治方法
1.调节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5千克化浆(石灰乳)全池均匀泼洒一次,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注水深度为30厘米左右。
2.严防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该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挖坑深埋,不可乱丢乱抛,否则暴雨冲刷将病菌又带进池塘或其他鱼池。养殖场应建立统一防病治病制度,注、排水系统力求分开,严防被污染水和有毒有害水源入池,这样才能避免该病的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创造鱼类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
3.药物治疗: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25克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配比为5:2)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7克。全池泼洒敌菌灵,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6克。也可先按上述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3天后加注新水30厘米,然后投喂药饵,连喂3天。每天用量为每50千克鱼体重,用井岗霉素50克、80万单位的青霉素1瓶,拌和精饵料5千克,食台或浅滩投喂,可收到内外夹攻的治疗效果。一般用药后3~5天死鱼减少。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上一篇: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
下一篇: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有害菌——弧菌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