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病频发:南美白对虾养殖遇瓶颈,这五点预防需谨记!
近期有养虾的朋友反馈,南美白对虾养殖30多天发现孢子虫感染。虾空肠空胃,大小虾,黑头,观察肝细胞不清晰(如下图)。而且感染孢子虫的南美白对虾塘口还比较多,本文就孢子虫的防治问题提几点建议。
首先了解下孢子虫这个生物的特点,孢子虫只能寄生在植物或者动物的体内,不可以在自然界独立生活。寄生的范围广泛,广泛寄生于蚕、蜂、鱼类、牲畜以及人类体内。裹在孢子中才能混到自然界,然后由孢子传至其他生物。全部营养寄生生活,具有顶符合器结构,缺乏运动细胞,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者伪足为运动胞器。生活史多于两个寄主,有世代交替现象,在脊椎动物体内无性繁殖,在无脊椎动物体内有性生殖。
孢子虫寄主吞食成熟卵囊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孢子虫孢子在脱囊而出先附着于细胞,孢子虫在的胞下于胞质之间形成带虫空泡,孢子虫虫体在空泡内开始无性繁殖,发育为滋养体、裂殖体,成熟孢子虫裂殖体中含有多个裂殖子,裂殖子被释放后侵入细胞。
发育为滋养体的孢子虫经过核分裂发育为Ⅱ型裂殖体,成熟裂殖体含有裂殖子,此裂殖子释出后入侵肠皮发育为雌雄配子体,孢子虫进入生殖阶段,虫体遍布寄主组织,吸收宿主营养包括细胞和非细胞物质。孢子虫雌配子体进一步发育为雌配子,雄配子体产生雄配子,二者结合为合子,进入孢子生殖阶段,合子发育为孢子虫卵,卵孵化后直接侵入宿主肠上皮细胞。孢子虫继续繁殖,在宿主细胞内孢子化排出体外。如虾孢子虫病的路径。
再看几张显微镜下孢子虫的照片
虾初期感染孢子虫不易察觉,体表和吃食均无明显特殊症状,待虾体内感染的孢子虫数量级非常高以后,虾开始出现死亡等症状,就已经非常严重了。用药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好,寄生于机体组织内,并且成熟的孢子虫还有外壳,机体内出现孢子虫本身的血液、体液循环也是不畅通的,机体肌肉组织也不致密。药物杀灭的浓度本身就要非常高,虾机体内用药的浓度极可能造成病虾应激死亡。
所以最好的治疗还是预防,就算一张塘有感染孢子虫,也并非每条虾都感染,而且感染也是有先后之分的,这是大小虾显现的原因。先感染孢子虫的虾吃料也不生长,然后成了小虾。这些感染了孢子虫的虾又不断的排出孢子,让这些孢子随着粪便进入水体的有机质,然后被腐食性的虾通过直接摄食粪便、有机碎屑团,或者某些藻类后造成继发感染。这样就从苗期开始,少数虾感染造成越来越多的虾感染。待到发现发病以后,基本整塘虾都感染了孢子虫。治疗的意义不大,直接排塘或者卖虾止损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要预防就要从能感染孢子虫的可能路径上来阻止孢子虫的感染。
1、虾苗严格检测,预防带病虾苗下塘。
2、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每亩使用300斤生石灰清塘,将池塘底部淤泥中的各种病原菌包括孢子虫虫卵杀死。预防感染孢子虫。
3、养殖全程保持内服中草药多维等,内服的中药、维生素等本身可以让虾的肌肉致密性加强,配合优质蛋白源的摄入,加上中药中的杀菌除虫成分,可以让虾的肠道组织致密,而且可以预防白便等问题。当前虾感染孢子虫遍布肠道、肝脏、肌肉组织中。根据其感染特性,初期感染就是孢子寄生在胞下和间质之间形成空泡。只要肌肉纤维足够致密就很少可以提供这样的空间给孢子虫感染。而要做到组织的致密,就需要优质的蛋白源摄入和营养的均衡。内服促进代谢转化掉肌间脂肪,减少肌间脂肪颗粒的存在就可以让组织致密。肌纤维图可以微观展现,如图。组织中要减少的填充物主要是脂肪类。
当然脂肪的主要来源还是摄入虾体内的饲料和藻类,所以基本要全程内服。这样做以后虾体内的细菌的数量级一直很低,虾体质比较好,吃料一直很好,生长也比较快,养殖的商品虾肉质也会非常好。
全程内服要效果好,需要减少虾摄食水体中有机碎屑和藻类的机会。所以最好适当的提高放养的密度,大约提高到每亩8到10万尾比较好。然后养殖全程少量多餐的投喂,投喂的所有料都全程拌料。虾的肠道比较短,消化是不充分的,虾很容易吃完很快排完,然后虾又去吃排出去的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所以少量多餐的拌料投喂可以保持虾体内一直有中药等物质的抑菌浓度。
如果放养密度太低,投喂就难以做到少量多餐。那样虾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摄食残饵、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藻类等。这就需要把水调的特别好,勤改底等,但是无论做的再好,养殖的密度也是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平衡的密度,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是很容易把很多带有孢子虫、细菌等的有机碎屑、藻类以及太久变质感染细菌的残饵摄入体内,然后虾的很多问题都出来了,比如空肠空胃、偷死、白便、以及各种弧菌等。
4、平时多用芽孢杆菌,特别是投喂量比较大的养殖中后期,大量的芽孢杆菌使用非常有必要,高频率大量的额外补充芽孢杆菌,将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及时的分解掉,这样即可避免很虫害和细菌。这在预防孢子虫这一块也是很有意义的。虽然孢子虫只能寄生。但是从一定角度上看有机碎屑团本身也相当于一个生命体,一个群落,这个群落不存在细胞的结构,但是也有很多相当于细胞外物质的有机物,这些是可以被孢子虫利用的。前文已经讲过其可以利用细胞和非细胞物质,那么只要把有机质及时的分解掉,那么最起码的就是孢子虫就算从病虾体内随着粪便排出,也会因为虫卵缺乏依附的有机碎屑团而难以被虾摄食带入体内而感染。
因为感染孢子虫的虾是很难蜕壳的,所以因为蜕壳恢复慢直接被其他虾吃料而造成继发感染孢子虫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而感染的病虾本身体质就不好,也达不到蜕壳的条件。再感染前期是可以蜕壳的。其组织的致密性本身就不好。孢子虫的感染图就可以知道这样虾基本是很快被孢子虫侵害掉所有的组织。
大量的芽孢使用本身也需要充足的增氧机使用。基本一亩水面使用一台增氧机可以充分的搅动水体,而且不同功率的增氧机搅动水的深度也有不同,比如1.5KW的增氧机可以搅动1.8米的水深,2.2KW的搅动2.5米的水深,3KW的增氧机搅动3米的水深。所以还要匹配相应功率的增氧机。充足的使用增氧机才可以让水体中的水和底交流充分,这样芽孢杆菌才能及时分解有机质,同时调节藻类的种类和丰度,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5、养殖全程坚持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做到上面的4点后,每天每亩水面均匀泼洒15到20斤生石灰,这样连续使用5至7天,就算有虾感染孢子虫,排出到水体中的孢子虫孢子也会被杀死,而且补充生石灰可以补充水体中的钙离子,提升水体的硬度,对于虾的生长蜕壳以及藻相的正常都非常有意义。而且水体中的细菌一直处于数量级比较低的状态。平时每1-2天每亩水面补充10到15斤对于预防孢子虫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做以后就算前期有少量孢子虫感染的病虾,也很难传染全塘,这些虾还是摄食的,并且有机会在感染前期恢复健康。
总之,虽然是预防孢子虫这种病害。其实要做到预防的比较好,也是一个养殖模式的更新问题。即适当高密度养殖,重视内服第一,调水第二,且大量芽孢杆菌为核心的调节水质底质。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