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鳋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发表时间:2022/04/07 15:14:59 作者: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浏览次数:2980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1 分类地位
锚头鳋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颚足纲,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鳋科,锚头鳋亚科,锚头鳋属。
2 形态特征
对于各种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策略之一,就是研究其寄生虫生活史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关于锚头鳋的生活史,国内外的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
尹文英等(1956)对锚头鳋生活史做过描述,锚头鳋的生活史分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时期和成虫期。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可以分为 5 个时期:即第 1-5 无节幼体时期。无节幼体自卵中孵化出来后,就能够在水中自由游泳。幼虫通常是做间歇性的游动,即猛烈的挥动附肢游动数次至数 10 次后,停息在水底或附在水体中物体上,过一会再游动。幼虫游动时身体一般向前上方作 45°的倾斜,向前上方游去,停止游动时附肢下垂并拢,身体就慢慢下沉。
锚头鳋的桡足幼体时期也可以分为5 个时期:从第 5 无节幼体体内孕育出来的第 1 桡足幼体,就开始具有剑蚤式的体型、体节、附肢的数目和构造,并且随着发育时期而增生。从第 1 桡足幼体到第 5 桡足幼体,每次脱皮后身体增加1 节,附肢增生 1 对。锚头鳋在第 5 桡足幼体时期进行交配。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幼虫及雄性成虫均营自由生活。当环境水温在 18~20℃时,自卵囊孵化至第 1 桡足幼体共需 5~6d;水温在 25℃左右时则需 3d;当平均水温高达 30℃时,只需 3d 时间。温度变化太大时,幼虫的发育会出现“迟滞现象”。对于同一发育卵囊,其幼虫的发育速度和生长快慢也是参差不齐的。
潘金培等(1979)比较详细地观察了多态锚头鳋幼虫发育与水温的关系。锚头鳋的无节幼体经 4 次脱皮,当水温在17~20℃时需要 4~6d,24~28℃时需要 3~3.5d。桡足幼体经 4 次脱皮,当水温在15~20℃时需要 10d,20~25℃时需要 8、9d、26~31℃时需要 4d。由此可知,从第 1无节幼体至第 5 桡足幼体,当水温在15~20℃时约需 14~16d,26~31℃时约需7d。
王玉群(2004)观察了水温与 pH 对草鱼锚头鳋幼虫孵化率的影响。结论是当孵化水体水温为(25±1)℃和 pH 7.5的条件下,选择草鱼锚头鳋挂卵 48h 的绿色卵囊进行孵化,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孵化率。
锚头鳋的成虫期:据虫体的形态可以将锚头鳋分为“童虫”、“壮虫”和“老虫”等3个阶段。“童虫”状如细毛,无卵囊,寄生在鱼体上的部位出现血斑; “壮虫”身体透明,可见体内墨色的肠蠕动,卵巢在肠道两侧占显著位置,其身体后端常带有 1 对卵囊,用手拨动虫体时可以竖起; “老虫”身体混浊,变软,体表常着生许多累枝虫(参见图 中的幼虫、成虫和寄生在鱼体上的老虫)。
关于寄生在鱼体上锚头鳋的寿命,学者们观察结果则不尽相同。尹文英等(1963)在报道中指出,多态锚头鳋在秋季生殖旺季感染鱼类后,至次年 7~8 月间大部分死去,可生活 9~10 个月;而在春季寄生到鱼体上的到了夏季也大量死去,它们的寿命只有 2~3 个月。还有少部分在炎夏不死,可以坚持生活到冬季或次年,这样其寿命可达 1 年左右。根据潘金培等(1979)于 1973~1975年针对八组群体和 106 尾鲢、鳙个体上寄生多态锚头鳋在鱼体上存活时间的观察结果,最后统计 54 个虫体共存活1082 d,采用均数公式计算出在夏季多态锚头鳋的平均寿命仅为 20 d。对于春、秋两季锚头鳋的寿命虽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是,他们观察到 10 月底感染到鱼体上的成虫只有少量可以在鱼体上越冬,到翌年 4 月初则相继死亡,推测越冬锚头鳋的最长的寿命可以到达5~7 个月。
根据多年对野外池塘中的发病和寄生虫在鱼体表寄生数量的观察结果,潘金培等(1979)认为在第一次发病高峰感染的锚头鳋,在每年的 6 月中旬就发现有脱落,说明春季锚头鳋的寿命要比夏季稍长,虫体可以在鱼体上存活 1~2 个月。他们在武汉市东湖附近的一口鱼种越冬池,观察了秋季感染的锚头鳋的寿命,该池饲养有 8.0 万尾体长为 12.0cm的鳙鱼种,1975 年 10 月发生锚头鳋病,当时感染率达到73.0%,感染强度为 2.6虫/鱼。到当年 11 月底检查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没有变化。到 1976 年 2 月再次检查时,159 尾鱼上只查出 2 尾鱼体上各有 1 个虫体。这个结果说明,在秋季感染的锚头鳋,虽然比春季和夏季感染虫体的寿命长,但是,能够越冬的虫体则是极少数。
根据日本学者川本等(1963)报道,锚头鳋的成虫能产冬眠卵,这些卵可以沉如池塘底泥中越冬。Duijn(1972)的报告指出,鲤锚头鳋能在鱼体体表形成包囊或者钻入鱼体皮肤内越冬。我国学者尚未观察到上述的锚头鳋越冬现象。
锚头鳋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颚足纲,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鳋科,锚头鳋亚科,锚头鳋属。
2 形态特征
成虫阶段锚头鳋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头胸部分枝,具有 1 或 2 对角,角简单或分枝,位于头胸部之两侧。有时为不成对的角,位于中背缘,或成对而位于头胸部的背面。角圆锥状(不同个体角形状亦会有所变化)。颈部柔软,细长呈圆柱状,渐渐扩大为躯干部。具有生殖前突。腹部短,不甚明显地分为 3 节,钝圆,在末端有 1 对小而分节的尾叉。第一触角近于圆柱状,3 或 4 节。第二触角 2 或 3节,顶端具有小而粗壮的爪。大颚爪状无齿。小颚基部粗大,顶端各着生 1 对剪刀状的爪。颚足 3 节,第二节内侧末端有一个圆锥形突起及小棘,末端又具有 5 个大小不同的爪。4 对足双肢型,第一对正在头之后(参见图中的成虫)。
对于各种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策略之一,就是研究其寄生虫生活史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关于锚头鳋的生活史,国内外的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
尹文英等(1956)对锚头鳋生活史做过描述,锚头鳋的生活史分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时期和成虫期。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可以分为 5 个时期:即第 1-5 无节幼体时期。无节幼体自卵中孵化出来后,就能够在水中自由游泳。幼虫通常是做间歇性的游动,即猛烈的挥动附肢游动数次至数 10 次后,停息在水底或附在水体中物体上,过一会再游动。幼虫游动时身体一般向前上方作 45°的倾斜,向前上方游去,停止游动时附肢下垂并拢,身体就慢慢下沉。
锚头鳋的桡足幼体时期也可以分为5 个时期:从第 5 无节幼体体内孕育出来的第 1 桡足幼体,就开始具有剑蚤式的体型、体节、附肢的数目和构造,并且随着发育时期而增生。从第 1 桡足幼体到第 5 桡足幼体,每次脱皮后身体增加1 节,附肢增生 1 对。锚头鳋在第 5 桡足幼体时期进行交配。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幼虫及雄性成虫均营自由生活。当环境水温在 18~20℃时,自卵囊孵化至第 1 桡足幼体共需 5~6d;水温在 25℃左右时则需 3d;当平均水温高达 30℃时,只需 3d 时间。温度变化太大时,幼虫的发育会出现“迟滞现象”。对于同一发育卵囊,其幼虫的发育速度和生长快慢也是参差不齐的。
潘金培等(1979)比较详细地观察了多态锚头鳋幼虫发育与水温的关系。锚头鳋的无节幼体经 4 次脱皮,当水温在17~20℃时需要 4~6d,24~28℃时需要 3~3.5d。桡足幼体经 4 次脱皮,当水温在15~20℃时需要 10d,20~25℃时需要 8、9d、26~31℃时需要 4d。由此可知,从第 1无节幼体至第 5 桡足幼体,当水温在15~20℃时约需 14~16d,26~31℃时约需7d。
王玉群(2004)观察了水温与 pH 对草鱼锚头鳋幼虫孵化率的影响。结论是当孵化水体水温为(25±1)℃和 pH 7.5的条件下,选择草鱼锚头鳋挂卵 48h 的绿色卵囊进行孵化,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孵化率。
锚头鳋的成虫期:据虫体的形态可以将锚头鳋分为“童虫”、“壮虫”和“老虫”等3个阶段。“童虫”状如细毛,无卵囊,寄生在鱼体上的部位出现血斑; “壮虫”身体透明,可见体内墨色的肠蠕动,卵巢在肠道两侧占显著位置,其身体后端常带有 1 对卵囊,用手拨动虫体时可以竖起; “老虫”身体混浊,变软,体表常着生许多累枝虫(参见图 中的幼虫、成虫和寄生在鱼体上的老虫)。
关于寄生在鱼体上锚头鳋的寿命,学者们观察结果则不尽相同。尹文英等(1963)在报道中指出,多态锚头鳋在秋季生殖旺季感染鱼类后,至次年 7~8 月间大部分死去,可生活 9~10 个月;而在春季寄生到鱼体上的到了夏季也大量死去,它们的寿命只有 2~3 个月。还有少部分在炎夏不死,可以坚持生活到冬季或次年,这样其寿命可达 1 年左右。根据潘金培等(1979)于 1973~1975年针对八组群体和 106 尾鲢、鳙个体上寄生多态锚头鳋在鱼体上存活时间的观察结果,最后统计 54 个虫体共存活1082 d,采用均数公式计算出在夏季多态锚头鳋的平均寿命仅为 20 d。对于春、秋两季锚头鳋的寿命虽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是,他们观察到 10 月底感染到鱼体上的成虫只有少量可以在鱼体上越冬,到翌年 4 月初则相继死亡,推测越冬锚头鳋的最长的寿命可以到达5~7 个月。
根据多年对野外池塘中的发病和寄生虫在鱼体表寄生数量的观察结果,潘金培等(1979)认为在第一次发病高峰感染的锚头鳋,在每年的 6 月中旬就发现有脱落,说明春季锚头鳋的寿命要比夏季稍长,虫体可以在鱼体上存活 1~2 个月。他们在武汉市东湖附近的一口鱼种越冬池,观察了秋季感染的锚头鳋的寿命,该池饲养有 8.0 万尾体长为 12.0cm的鳙鱼种,1975 年 10 月发生锚头鳋病,当时感染率达到73.0%,感染强度为 2.6虫/鱼。到当年 11 月底检查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没有变化。到 1976 年 2 月再次检查时,159 尾鱼上只查出 2 尾鱼体上各有 1 个虫体。这个结果说明,在秋季感染的锚头鳋,虽然比春季和夏季感染虫体的寿命长,但是,能够越冬的虫体则是极少数。
根据日本学者川本等(1963)报道,锚头鳋的成虫能产冬眠卵,这些卵可以沉如池塘底泥中越冬。Duijn(1972)的报告指出,鲤锚头鳋能在鱼体体表形成包囊或者钻入鱼体皮肤内越冬。我国学者尚未观察到上述的锚头鳋越冬现象。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