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瓜虫的这个三个特点,让你轻松应对小瓜虫困扰

发表时间:2024/10/15 04:52:02  来源:养鱼经  浏览次数:25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水产养殖的漫漫长路中,鱼病犹如不期而至的挑战,时刻考验着养殖户的智慧与耐心。其中,小瓜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鱼病,常常给养殖户带来诸多困扰。
大多数鱼病都具有条件致病性,小瓜虫病也不例外。其发病与温度、水质等因素紧密相关。长期的鱼病防治实践表明,无论是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还是寄生虫鱼病,超过一半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致病。
小瓜虫的发病有着明显的规律。每年特定时间段,往往是小瓜虫的发病高峰期。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到这一规律,水温15 - 25 度恰好处于小瓜虫爆发的最适水温范围 。而在其它水温条件下,小瓜虫并非不发病,只是发生的概率相对少很多。

不同鱼种对小瓜虫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无鳞鱼是小瓜虫的“偏爱”对象,其中黄颡鱼、江团、叉尾等鱼种最为典型。这些无鳞鱼由于体表没有鳞片,为保护自身免受病菌侵袭,会分泌比有鳞鱼多一倍以上的粘液。然而,这却给小瓜虫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寄生到鱼体上的小瓜虫能够深入鱼体表浅层表皮之下,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这些粘液如同坚固的保护罩,使得药物难以接触到小瓜虫,极大地增加了杀灭小瓜虫的难度。

水质在小瓜虫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瘦水易长小瓜虫,而肥水则是预防小瓜虫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发现,小瓜虫与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水体中的轮虫,能够捕食一部分小瓜虫的掠食体。因此,肥水中相对不容易长小瓜虫,而瘦水中则容易成为小瓜虫的“温床”。在日常的小瓜虫预防中,将水培育到一定肥度,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杀灭小瓜虫呢?这里有两个小妙招。其一,把握施药时间。鉴于纤毛类寄生虫具有夜行性特点,在傍晚或是晚上使用药物,能够大大增加杀灭小瓜虫的效果。其二,利用水质酸碱度。当水体过碱性,超过 8.5 时,先泼洒有机酸,间隔半天后再使用杀虫药物。基本上经过 1 - 2 次的处理,一周后小瓜虫就能够被杀灭。

总之,在水产养殖中,只有充分了解小瓜虫的发病规律,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攻克小瓜虫病,守护水产养殖的健康与繁荣。

(文章略有修编)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