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说粘孢子虫及其粘孢子虫病

发表时间:2020/09/08 23:36:57  浏览次数:306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粘孢子虫病是由于粘孢子虫(Myxosporeans)引起的一类寄生性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危害严重的水产动物病害之一。粘孢子虫属粘体动物门(Myxozoa),是一类产孢子的后生动物寄生虫而非原生动物,迄今国内外已报到2500余种,寄主范围涉及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所有门动物的广泛宿主,但水产动物,尤其是鱼类是其最主要寄主(Kent et al 2001; Jimenez-Guri et al 2007; Lom et al 2006),国内由于对其它宿主的研究缺乏,也往往认为其鱼类专属寄生虫。


大多数粘孢子虫在长期进化历程中与相应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宿主-寄生虫相互关系,对宿主危害较小,但随着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模式等的改变,新的养殖品种的引入等因素,粘孢子虫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Canning & Okamura 2003;Yokoyama 2003)。因养殖过程人为引种造成的爆发性粘孢子虫的最显著的例子如欧美鲑鱼的脑旋转病(Whirling diseases,WD),其病原为Myxobolus cerebralis, 本起源于欧洲(德国),寄生于褐鳟(Brown trout,Salmo trutta),但对宿主并无实质性生理、病理影响,直到原产于北美的易感性宿主--虹鳟(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引入欧洲,而后随着国际渔业贸易,被感染的虹鳟又进入北美水体,从而导致了包括虹在内的众多鲑鳟鱼类的爆发性WD,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北美地区野生虹鳟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的生态灾难,其后又转播至北亚、新西兰、摩洛哥、南非等地(Bartholomew & Wilson 2002)。其它国外报道的严重粘体动物病害还包括鲑鳟鱼肾肿大的Tetracapsuloides bryosalmonae (Gay et al 2001), 鲑鳟鱼等肌肉液化症Kudoa thyrsitis (Moran et al 1999), 鲑鳟鱼消化系统炎症的Ceratyxum shasta (Bartholomew 1998), 类或河豚肠炎的Enteromyxum spp.(Yanagida et al. 2004)等。


另外,在其它胁迫因子存在的养殖水体中,不少粘孢子虫作为机会性病原体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粘孢子虫病,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遗憾的是在近200年的粘孢子虫即其病害的研究历史中,有效药物的缺乏(迄今尚未有一种商品化的粘孢子虫病治疗或预防药物)致使人们对粘孢子虫病捉襟见肘,甚至到了谈粘孢子虫色变的地步。


学界普遍认为一旦粘孢子虫侵入鱼体进入孢子发育期(Sporogony)或发育成成熟粘孢子(Myxospore),由于粘孢子虫包囊壁的致密结构及粘孢子的坚硬几丁质壳等原因,先已尝试的药物大都因不可能渗透之原因而效果甚微,如辛酸(Caprylic acid)、盐霉素(Salinomycin)、托曲珠利(Toltrazuril)、盐酸氨丙啉(Amprolium)等(Yokoyama et al 2003; Athanassopoulou et al 2004)。烟曲霉素(Fumagillin)及其相似物(TNP-470)一度被认为对粘孢子虫病具有一定功效,但由于其潜在的致癌性及其抑制后的复发性而限制了其应用(Yokoyama et al 1990; Higgins & Kent 1998; Wang et al 2001)。因此,随之粘孢子虫病危害的加剧,开发药效高、价格低、生产实践可行的防治药物对减少养殖户损失,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