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产著作与两本养鱼古代专业书籍:范蠡《养鱼经》和黄省曾《种鱼经》
中国清代及其以前各个时期的水产著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水产生物、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的专书,另一类是有水产内容的古籍。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也有一部分是以渔业为题材的。
中国清代及其以前各个时期的水产著作
秦代以前,水产生产活动散见于《诗经》、《周礼》、《尔雅》以及诸子的著述中。《诗经》是中国早期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为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其中很多篇记有当时可捕捞到的鱼类、使用的渔具和渔法以及进行人工养鱼等内容。《周礼》是记载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为战国时代作品,在《天官冢宰》、《地官司徒》等篇中,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渔业职官及其职责。《尔雅》是战国时期一部解释词语的典籍,其中有《释鱼》篇,列举鱼类20余种,成为中国最早的鱼类词书。此外,《管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也分别记有捕鱼、养鱼和水产资源保护等渔业内容。
《四时食制》,三国时曹操著。原书已佚,今本共14条,主要辑自《太平御览》,内容包括稻田养鲤和水产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加工利用等。
《临海水土异物志》,三国时沈莹撰。是一部记载吴国临海郡(今浙江省南部与福建省北部沿海一带)的地方志。原书已佚,现在传世的本子是后人辑佚而成。书中记载了近海鱼类、贝类、虾蟹、水母等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岭表录异》,唐代刘恂撰。3卷。记载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的风俗物产。原书已佚,今本是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的。书中最早记载了中国的草鱼养殖。
《癸辛杂识》,宋代周密撰。笔记。6卷。其中有关水产部分详细记载了南宋时期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的鱼苗饲养和运输方法。
这一时期有水产内容较多或较重要的古籍,还有汉代王充《论衡》,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常璩《华阳国志》,唐代段公路《北户录》、张鷟《朝野佥载》,宋代范镇《东斋记事》、罗愿《尔雅翼》、周密《齐东野语》、庞元英《文昌杂录》等。
《渔书》,明代林日瑞著。北京图书馆藏有此书的明残刻本第2卷至第13卷共12卷。从卷2至卷10,列记水产品,分别标为神品、巨品、珍品、杂品、介品、柔品、畜品、蔬品、海兽,内容杂引古代文献。卷11为渔具,又分网类、链类、杂具、渔舟渔筏等子目。卷12标《附记载》,卷13标《附记异》。
《江南鱼鲜品》,题南越陈鉴子明撰。约是清代初期作品。1卷。书中记有鱼类21种,内容较简略。
《然犀志》,清代李调元著。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记述广东沿海所产鱼类、贝类、甲壳动物和龟鳖等共90余种。
明清两代的水产著作,还大量分散在笔记、医书、农书及物产志中。这方面的较重要著作有: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撰。药物学著作。书成于万历六年(1578)。全书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在“鳞部”和“介部”中,记载了大量鱼类、贝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药物性能及其生活习性、捕捞方法和加工利用等内容。
《广东新语》,清初屈大均撰。28卷。刊行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书中分类记载广东故实。在“鳞语”、“介语”两卷中,详细记载了珠江三角洲的水产动物、渔具渔法、鱼苗张捕、鱼类和贝类的养殖等。
两本养鱼古代书籍:范蠡《养鱼经》和黄省曾《种鱼经》
中国养渔业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两本涉及渔业的古代专业书籍,除了春秋时代范蠡的《养鱼经》,还有明朝黄省曾的《种鱼经》。其中:《养鱼经》是中国养鱼史上最早的珍贵文献,《种鱼经》则是现存最早的淡水养鱼专著。
中国养鱼史上最早的珍贵文献---范蠡所著的《养鱼经》
我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池塘养鱼的国家,上溯到殷商末期和西周的初期,已有池塘养鱼的记载。公元前460年前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出炉,它就是养鱼学始祖范蠡写作的《养鱼经》,又名《陶朱公养鱼经》。这本《养鱼经》有400多个字,以问对形式记载了鱼池构造、亲鱼规格、雌雄鱼搭配比例、适宜放养的时间以及密养、轮捕、留种增殖等养鲤方法,与后世方法多相类似,是中国养鱼史上值得重视的珍贵文献。
如果从渊源上讲,范蠡应该是古代水产业的祖师,正因如此,中国水产学会启动了“范蠡科学技术奖”。早在公元前 475 年的时候,范蠡就将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养鱼经》,开创了我国的科学养鱼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一百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养鱼经》原文:
威王聘朱公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取钱,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又易长也。
又作鱼池法,三尺大鲤,非近江湖,仓促难求。若养小鱼,积年不大。欲令生大鱼法,要须截取薮泽陂湖饶大鱼处,近水际土沙十数载,以布池底。二年之内,即生大鱼。盖由土中先有大鱼子,得水即生也。
《养鱼经》白话翻译:
齐威王拜访陶朱公范蠡,问道:“听说先生在太湖为渔父,在齐国自号鸱夷子皮,在西戎又自称为赤子精,到越国才称范蠡,是这样的吗?”范蠡回答说:“是这样的。”齐威王又问道:“先生资产胜过千万家之和,达到亿万之多,不知用什么好办法做到的?”范蠡回答:“集货生财之道有五样,水产养殖排第一。水产养殖,就是所谓经营鱼池。用六亩(现约为2~3亩)地的面积开挖为鱼池,池中布置一些土墩。
准备怀卵雌鲤鱼长三尺二十条,雄鲤鱼长三尺四条,在二月上旬的庚日(第7天)让鱼池中保持安静不加惊扰,则鱼必然会正常交配生产。到四月时往池内放养一只神守,到六月是往池内放养第二只神守,到四月是往池内放养第三只神守。所谓神守,就是我们常说的鳖。之所以往池中放养鳖,是因为传说鱼的数量达到三百六十条以上,则会有领头蛟龙出现,并将其他鱼带走飞离,池内有鳖(神守)则鱼不会飞离了(用传说说明鱼鳖混养的好处)。鱼在鱼池中围绕众多土墩来回逡游,就感觉象在自然的江湖中一样。到来年二月,就可以捕捞一尺长的鲤鱼一万五千条,三尺长的鲤鱼四万五千条,二尺长的鲤鱼约一万条。一条价值五十钱,折算成现金就是一百二十五万钱。又过一年可捕捞长一尺长的鲤鱼十万条,二尺长的鲤鱼五万条,三尺长的鲤鱼五万条,四尺长的鲤鱼四万条。筛选二千条二尺长的鲤鱼作鱼种,其他全部卖掉,可以得到五百二十五万钱。又过一年,就多得不可称量了。”
齐威王于是在后苑开挖鱼池,一年就得到三十余万钱。鱼池中有许多土墩和沟谷,沟埂离水面深约30厘米,沟底离水面深约1米,在这种鱼池养养鲤者。鲤鱼就不会相互蚕食,又容易生长。
范蠡还提到营建鱼池的方法:通常三尺长的大鲤鱼,不在大江大湖中捕捞,一般很难捞到。如果只养小鱼,过很长时间也养不大。所以想鱼池中养出大鱼,就必须在盛产大鱼的湖沟港汊,挖取大量的靠近水边的淤泥,铺垫在鱼池底部。这样两年之内,就会养出大鱼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土中原来就有生成大鱼的因子,遇到池中之水后就起到促进大鱼产生的作用了。
《养鱼经》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养鱼业已相当发达,范蠡在辞去官职后,曾带着西施隐居在现在的无锡太湖之滨,并提出了 “ 种竹养鱼千倍利 ” 的主张,大力发展养鱼事业。齐威王曾召见他问道:“ 公富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 范蠡答道:“ 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 水畜,鱼也。
在养鱼方面,司马迁称赞范蠡的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 ” 的思想。浙江湖州一带民间传说,范蠡曾隐居蠡山漾养鱼,后至南浔范庄,首创外河拦簖养鱼法。桐庐蠡湖村一带百姓传说, “ 范蠡教人养鱼,用羊粪喂鱼;湖中栽菱、藕、茭白 ”,是立体养鱼法。现在陕西汉中出土的东汉仿范蠡养鱼池的陶制模型,也体现了这一养鱼模式。范蠡养鱼法造福后人的传说,直到清与近代还有人记载,如俞蛟《梦厂杂著 · 湖嘉风月》中载: “ 昔陶朱公《置富奇书》,以养鱼种竹为先务。齐昌境内,遍处皆池沼,既可灌田,复可养鱼,而舍旁及丘陇,皆艺竹,宛有淇澳之风。 ”
范蠡《养鱼经》原书已失,现今所见,系后魏贾思勰(xié)《齐民要术》辑存。范蠡的《养鱼经》不但在我国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被翻译成日、英、俄、法、西班牙等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所以范蠡也就被民间首推为养鱼业的祖师。
范蠡《养鱼经》注释
1、范蠡的《养鱼经》主要说的是鲤鱼养殖。
2、亩:土地面积单位。周代1亩,约合1.89公亩。
3、尺:长度单位。周代1尺,约合0.231米。
4、二月:系周历,与夏历相差两月,为夏历十二月。下文四月、六月、八月,换算与此同。
5、庚日:庚为天干第七位,表示顺序的符号。我国古代历法中用天干、地支轮配记年、月、日。一个月有三个庚日,一旬一个庚日。
6、钱:古货币。
7、“一百二十五万”与下文“五百一十五万”钱数,与文中按尾数计算所得钱数不符。
渔场春晓 袁松年作品
中国养鱼史上最早的淡水养鱼专著---黄省曾所著的《种鱼经》
从唐代开始,我国池塘养鱼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因“鲤”与“李”同音,之前流传了上千年的“鲤鱼”养殖技法基本没了用武之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养殖户和朝廷的“校人”为了鱼类的供应,不得已从单养鲤鱼转变到鲢、鳙、草、青、鲮鱼混养。这些历经百年的大量生产实践,为此后的历史阶段,池塘养鱼逐渐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养鱼技术。
到了明代黄省曾所著的一本《种鱼经》基本敲定了建国前我国养鱼的主流技术!该书发行于1573~1618年间,共分3篇:主要记载鱼苗培育、成鱼饲养及长江下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性状,反映了明代后期苏南地区的养鱼技术。
鱼藻图 缪辅·明
《种鱼经》,又称《养鱼经》、《鱼经》,书成于1618年,黄省曾编写的一部淡水养鱼专著。《种鱼经》分为3篇,约3000余字。第一篇述鱼种,第二篇述养鱼方法,第三篇内容较少,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质及异名。重点内容在第一篇和第二篇。
《种鱼经》单行本约刊于万历元年至万历四十六年(1573—1618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养鱼专著。主要反映当时苏南地区的养鱼技术。书中三篇文章分别讲了鱼秧、养鱼方法和鱼的种类。主要记载鱼苗培育、成鱼饲养及长江下游海水和淡水鱼类的性状。书中“鬻时可去大而存小”,投饵“须有定时”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先进的“轮捕轮放”和投饲“四定”(定质、量、时、位)等先进养鱼技术。
《种鱼经》首次记载了利用海涂养鱼。书中所载半咸水人工养殖鲻鱼是我国海鱼人工饲养之始。在《种鱼经》中还记录了河鲀的烹饪方法:烹饪河鲀时要去掉卵巢、眼睛、血液、肝脏等部分,把鱼肉仔细清洗干净,并且煮到“极熟”。
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所见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
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主张二池并养。其好处有可以蓄水,可以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光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建人造洲岛,有利鱼类回游,促进快长。环池周围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也有好处。
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的不可过多,否则鱼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
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质及异名。
清代康熙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局部)
总结
范蠡写的《养鱼经》,主要介绍的是鲤鱼养殖,论述的养殖环境条件、鲤鱼的人工繁殖和养鲤能取得的优厚的收益等,迄今仍有参考价值。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系统的“人工养殖”的实践!明代黄省曾所著的《种鱼经》,对于长江下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性状及其养殖作了充分的叙述,也正是这两本书,才让“鱼”这种珍贵食材变得亲民不少,但因生产力不足的原因,真正的老百姓还是很难吃到“鱼”的。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