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专注研究“一条鱼”---院士桂建芳

发表时间:2022/10/28 21:26:29  来源:网易  浏览次数:2204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产养殖一定破坏水体?院士“说不”

他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正是他30多年来专注研究“一条鱼”,才让我们吃到更多味美价廉的淡水鱼,并对全球水产养殖贡献了“中国力量”。

科研之余,他热心科普,让更多人了解他研究的领域,为普及水产养殖、生物多样性、蓝色转型、生态环保等科学知识贡献出“院士力量”。

近日,66岁的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他说话慢条斯理,带有浓郁乡音的普通话不标准却很“抓人”,采访从给记者科普“蓝色转型”理论开始。

桂建芳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供图)

从专家到小学生都是科普对象

“近年国际上有个热词是‘蓝色转型’,就是推动渔业生产从捕捞向水产养殖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一是因为水产营养丰富,二是研究发现,在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的生产类型中,水产养殖的碳排放相对较低,所以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

“考古界在河南一个80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了鱼骨头,经过专家检测,这是养殖的鱼遗存下来的,这说明在8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水产养殖,我国对世界水产养殖的贡献历史悠久。”

这样的“科普”在桂建芳的生活中早已成习惯,他特别愿意分享研究成果和科学理念。

“科研人员是发现并揭秘科学原理的人,科普应该和科学研究一样,是科研人员的义务,也是科研人员的责任。”桂建芳说。

近20年来,桂建芳科普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让水产养殖、让鱼被更多人了解。

“过去有些地方官员认为水产养殖会破坏水体,我就给他们讲科学养殖不但不会破坏水体,还会有净化水质作用,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桂建芳说,“比如千岛湖,在上世纪90年代水体污染严重,通过放养合适的鱼类净化水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他科普的对象既有地方官员,也有相关的研究和推广人员等。除了科普水产养殖知识、消除错误观点外,他会尽可能多地普及新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水产与生态保护、蓝色转型和大食物观是他近年来科普的主要内容。

“给小学生讲课挺有意思。”从2020年开始,桂建芳应邀成立了“院士科普工作室”,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科学家一起,在武汉解放公园给公众做自然科学科普,讲鱼类、讲湿地、讲生态保护,也讲花鸟草虫、讲怎么吃更有营养……门类众多,场场爆满。

院士科普并非“大材小用”

每天工作12小时,但桂建芳仍然会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在科普上,每月都会有三四场专题或科普讲座。

作为站在科研“金字塔尖”的人,做科普是大材小用吗?

桂建芳的答案是否定的。

“院士做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桂建芳说,院士数十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行业和技术都非常熟悉;同时又常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掌握的知识面较广较新,知识结构相对更深更全面,辨别真伪的能力相对较强,做科普会更专业、更准确,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而且院士影响力会大一点,大家也愿意听。”他半开玩笑地说。

桂建芳通过科普助推地方科学决策。他以千岛湖为例,“我经常给地方领导讲这个例子,他们就会纠正过去的误区,对于水产养殖就不会一刀切。”

在潜江,桂建芳及水生所其他专家对虾稻共养、鱼稻生态共养,也进行了科学普及,并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当地科学决策和科学养殖。

对于给大众做科普,桂建芳认为是科研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于中小学生,院士科普甚至更有必要,不能让那些伪科普误导了他们,只有把苗子扶正了,孩子们才有更好的未来。”在院士工作室,桂建芳不但自己去做科普,也邀请更多学科的科学家们来做。年近90岁的曹文宣院士,也应邀去做了一场科普讲座。“讲完课,孩子们会围着你要签名,就好像我们是明星一样。”桂建芳笑着说,希望以自己的学识和经历,给他们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曹院士是我的榜样。”桂建芳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一线工作鼓励年轻的科学家们去做,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科普,为社会作贡献。

院士科普也不易

即便是院士,做科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桂建芳的电脑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科普ppt,有的标题类似,里面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些ppt都是桂建芳结合多年来科普对象的反馈,自己动手,不断修改完善而来,用于不同科普对象。

“同样是讲蓝色转型,跟小学生就会从湿地开始讲起。”桂建芳指着上月举办的一场科普讲座的ppt说,其内容包括湿地特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发展历史,水产养殖的中国贡献,再延展到蓝色食品、蓝色转型等,最后讲到生态文明。

“当时只给了我十分钟,把整个脉络讲了一遍,孩子们能听懂,也引起了强烈兴趣,但如果给专家讲,就会花一个多小时,讲清楚所以然。”桂建芳打开给专家讲座的ppt,名为《蓝色转型加速水产遗传育种与水产种业的竞争和发展》,内容很难一眼看懂。

每次做科普前,桂建芳都会问听众是谁,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说起科普“技巧”,他有很多心得:要讲得让人家感兴趣,愿意听,就需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研究如何说话更能吸引人,还要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及时把听众的注意力拉回来,“如果发现听的人都在玩手机,那就完蛋了。”

在湖北,有一大批像桂建芳这样的院士和专家,他们热心地投身到科普事业中,进社区、进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科普,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院士力量”和“专家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潜江新闻网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