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藻类多又好,氮磷配比掌握好!

发表时间:2023/02/03 15:57:07  来源:水产研究社  浏览次数:430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也称眼点拟微球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四孢藻目胶球藻科微绿球藻属,是一种海洋单细胞饵料微藻。微绿球藻细胞营养丰富,繁殖迅速,容易培养,常作为水产动物人工育苗的优质饵料。目前微绿球藻已经应用于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中华绒螯蟹(Spirulinaplatensis)等水产动物的育苗及轮虫培养,应用效果均较好。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作为一种单细胞藻类,具有易培养、繁殖迅速的特点,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为广泛。

多用于培养轮虫等动物性生物饵料及亲贝,在河蟹育苗中应用也获得良好的效 果。

有关营养盐浓度及氮源对微绿球藻的生长及营养组成的影响已有报道。

一般认为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在氮肥多、铵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但对微绿球藻培养水体中氮磷水平的变化尚未见报道。

本文测定了不同营养盐浓度下微绿球藻的生长及生长过程培养水体中三态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微绿球藻的培养

试验用微绿球藻藻种取自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藻种室。

试验在浙江平湖水产试验场单胞藻培养室中进行。藻种经扩大培养后,接种到五面贴有白色瓷砖的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 250cm × 120cm × 50cm)中进行一次性培养。接种浓度约为

培养用水为经双层 300 目筛绢过滤,并经有效氯浓度为 20ppm 的漂白粉消毒的天然河口水(盐度约为 10),培养过程中连续充气,水温 17. 4 ~ 20.1℃,室内自然光照。

培养所采用的基本配方为 f / 2 配方,其主要成分为

74. 8mg,

4.4mg,

3.9mg,(五水柠檬酸铁)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设 3 个水平,分别为 1 倍、2 倍、3 倍 f / 2 配方的营养盐浓度(以下分别称为浓度组 1,浓度组 2,浓度组 3),每水平平行 2 组。

1.2 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用三角烧瓶培养高浓度的微绿球藻藻液(约

),稀释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后用分光光度计(650nm)测定光密度值,制作工作曲线。

培养过程中每天上午定时用分光光度计(650nm)测出 各培养池中的相应的藻细胞浓度,下午定时测定经 0. 45μm 滤膜过滤的培养水体中的三态氮和磷酸盐浓度。

含量采用锌镉还原 - 重氮偶氮法测定;

含量采用重氮偶氮法测定,

含量用 Wattenberg 法测定[4];

含量用磷钼蓝法测定。

2 结果

2.1不同营养盐浓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图 1 为不同营养盐浓度组微绿球藻的指数生长 回归曲线。从图及回归方程的相对生长常数可知,微绿球藻在浓度组 2 的培养水体中生长最快,在浓度组 3 的培养水体中的生长与在浓度组 1 的培养水体 中生长差异小。

对相对生长常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营养盐对微绿球藻的相对生长常数有显著影响(p < 0.05),浓度组 2 与浓度组 1 之间的差异显著,而浓度组 1 与浓度组 3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浓度组 2与浓度组3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2.2 添加不同营养盐浓度微绿球藻培养池中三态氮的变化

表 1 为不同营养盐浓度组培养池中三态氮的初始含量及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

从表 1 可知,在微绿球藻培养过程中,水体的

含量持续下降,但下降量随添加的营养盐浓度 增加而加大。

在 6 天的培养过程中,浓度组 3 的培养池中,水体的

含量下降了 14. 6225mg / L;而 浓度组 1 的培养池中,

含量仅下降了 5. 6495mg / L。

的含量在培养过程中呈现出先降 后升的变化态势,添加不同营养盐水平对微绿球藻培养池中

的绝对含量影响不大。

添加不同营养盐浓度的微绿球藻培养池中,

含量及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经 6 天的培养,

含量的下降 范围为 0.2985 ~ 0.3875mg / L,在前二天

含量下降明显,第四天后含量趋于稳定。

从三态氮的变化情况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水体中三态氮总含量逐渐下降,添加营养盐浓度越高,三态氮总量的下降也越多,浓度组 1 下降量为 5.9275mg / L,而浓度组 3 下降量为 15.9795mg / L。

从表 1 也可以看出,浓度组 1、2、3 实验条件下,生产相同产量(107Cells)的微绿球藻需要消耗的氮分别为 0. 0232、0. 0339、0. 0611mg, 即高浓度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生产单位产量的微绿球藻需要消耗更多的氮肥。

2.3 不同营养盐浓水平下微绿球藻培养池中磷的变化

表 2 为添加不同营养盐浓度微绿球藻培养池中磷的变化情况。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池中的磷含量逐渐降低,降低值与添加的营养盐浓度相关,添加的营养盐浓度越高,培养水体中的磷含量变化也越大。

2.4 不同营养盐浓度下微绿球藻培养池中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磷比值的变化

表 3 列出了微绿球藻在不同营养盐浓度组的培养后,培养水体中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磷比值 (DTN/ DP)的变化。浓度组 1,比值变化大;浓度组 2,变化最小。

3 讨论

f / 2 配方是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常用配方,广泛应用于多种藻类的培养。

由试验结果可知,微绿球藻在 2 倍 f / 2 配方的营养盐浓度下生长最快。

但总体上三种营养盐水平下微绿球藻的生长较 易翠萍等报道的缓慢,这可能与培养条件和接种浓度偏低有关。

已知营养盐的形式和水平对微藻的营养价值有影响。易翠萍等报道了氮源及其水平对微绿球藻的脂肪及脂肪酸组成有影响。

周洪琪等认为氮水平会影响三角褐指藻和牟氏角毛藻的脂肪及脂肪酸组成。

郑爱榕等认为铵的积累会抑制藻类氨基酸的合成。冯伟民等报道了氮的缺乏会降低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

本试验中,生产单位产量的微绿球藻所消耗的氮量随培养液中氮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见表 1)。

究其原因可能有:

① 在高氮磷的营养水平下培养的微绿球藻含有较高的粗蛋白;

② 在生产性培养条件下,藻液中的其他微生物利用了培养液中的部分氮肥。

浮游植物利用可溶性无机氮的能力,一般是

>

>

一般不被植物直接所利用,同时不同藻类对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徐宁等认为细弱海链藻选择吸收

,而对

吸收不明显,裸甲藻优先吸收

,同时也少量吸收

,角毛藻主要吸收

,而对

则无明显吸收。

从本试验的结果看,微绿球藻主要吸收

,水体中

含量略有升高,可能是不吸收

,同时在充气培养条件下,水体中的

氧化成

所致。

由 此可见,把微绿球藻应用于生活污水或养殖废水的处理可有效的去除

和部分的

,同时可重新利用于养殖生产。

DTN/ DP 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表明藻类培养过程中水体的营养状况,是藻类受氮、磷限制的重要指标,高的 DTN/ DP 比值意味磷的限制。

在不同营养盐水平下,微绿球藻培养后水体中的氮磷比均比培养前水体中的氮磷比大(表 3),说明随着微绿球藻培养的进行,水体中的磷元素相对与氮元素,正逐渐成为微绿球藻进一步生长的限制因子。

从培养前后氮磷比变化的方差大小,也反映出浓度组 2 的培养水体中的氮磷比更接近微绿球藻在现有培养条件下的氮磷比的实际需求。

从生长情况也可证实浓度组 2 更适合微绿球藻的实际需求,其生长也最快。

在池塘中培养浮游生物时,氮、磷酸、氧化钾的施放比例以2∶2∶1为好。

例如,在对一口20亩的池塘进行施肥时,同时一次性施用氮、磷、钾混合肥,其中所用氮肥为硫酸铵,含氮(N)20%,磷肥为过磷酸钙,含磷酸(P2O5)17%,钾肥为硫酸钾,含氧化钾(K2O)33%。它们的用量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按N∶P2O5∶K2O为2∶2∶1配合时,需:

硫酸铵的比例是2×100/20=10

过磷酸钙的比例是2×100/17=11.8

硫酸钾的比例是1×100/33=3.03

三者合计:24.83

如每亩池塘施用上述混合肥料7千克,它们的各自的用量为:

硫酸铵(氮肥)用量为10×7千克/24.83=2.8千克

过磷酸钙(磷肥)用量为11.8×7千克/24.83=3.3千克

硫酸钾(钾肥)用量为3.03×7千克/24.83=0.9千克

那么整个20亩的池塘总施肥量为混合肥料7千克×20=140千克,它们的各自的用量为:

硫酸铵(氮肥)用量为2.8千克×20=56千克

过磷酸钙(磷肥)用量为3.3千克×20=66千克

硫酸钾(钾肥)用量为0.9千克×20=18千克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