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4/01/09 21:37:25  作者:肖 艳  浏览次数:198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作为饲料添加能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增进养殖动物健康。养殖过程中全程使用微生态制剂,可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仅节省了药物投入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节省一部分饲料的投入成本,还可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亩产值。如今我国微生态制剂虽在水产养殖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仍是显而易见的,正确应用水产微生态制剂变得十分关键。应用微生态制剂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是目前较为环保、健康、有效的途径。

1.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菌组成,活菌进入养殖水生态系统后会经历发展、高峰和衰退的必然阶段。质量再好的微生态制剂应用到水体中一段时间后,功效消退乃至殆尽。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量是有限的,在进入养殖水生态系统后,和本源微生物竞争,构建一个良好的微生态菌群需要一个持续的营造过程。微生物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利用水体中鱼虾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无机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净化水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环境;同时在有益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酶类、维生素、氨基酸、辅酶Q、光合色素、生长促进因子等多种生物营养素,能促进藻类浮游生物的生长,营造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营造良好的有益优势菌群。所以,微生态制剂改善水生态环境需要一个生长过程。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产品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改良水质的,即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另一类是内服以提高鱼类抗病力的,即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常见许多养殖户对微生态制剂一知半解或者受广告宣传的影响,简单的认为使用微生态制剂只要向池中泼洒就可以了,全不管是何种制剂,使用时有什么具体要求。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水质调节作用,能降低水中对鱼虾有害的氨氮等物质,且富含B族维生素和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能明显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也能防治鱼虾病害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是水剂微生物制剂,其生产工艺简单,直接泼洒使用。但水剂微生物制剂不易保藏,时效性短。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繁殖生长,致使细菌大部分进入衰败期,甚至导致菌体死亡,活菌数和实际效用打折扣。如果保存不严密,或存在生产质量问题,引起杂菌感染、有害菌大量繁殖,使用时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污染水体。复合型微生物制剂如果不经过严谨的拮抗性实验,水剂复合储存时,各菌种之间相互竞争,大大影响原有的配伍,会严重影响复合菌的协同水体改良效果。所以,在微生态制剂的形式上,提倡使用固态粉剂或片剂微生物。因为合格的固态微生物制剂,其中的微生物处于休眠期,大大提高了制剂的可保藏性,也避免了杂菌感染及各复合菌之间的竞争拮抗作用。

合格的粉剂或片剂微生物制剂在使用效果上明显优于水剂微生物制剂。因为固态微生物处于休眠期,可提前活化后再使用。市场上的微生物制剂有单一微生物制剂和复合型微生物制剂。单一微生物制剂在水产上应用广泛的是光合细菌类、芽孢杆菌类、硝化反硝化细菌类、酵母菌类、乳酸菌类、醋酸菌类等等。复合型微生物制剂以EM菌为代表,由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单一菌种在生产上比较简易,但依据菌的固有功效,只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硝化细菌针对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等。但实际上微生物制剂在作为水质综合改良剂应用时,具有净化水质、降指标、增强抗病性、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肠道、促进生长等作用,这绝非是单一菌株能够完成的,在选择微生物水质改良调节剂时,一定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复合型微生物制剂。

2.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要点

微生态制剂是由各种有益微生物细菌组成,各种微生物细菌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存、繁殖和生长,而水体本身的盐度、温度、pH、微生物及寄生虫的含量也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因此,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根据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生态特征使用。

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使用浓度要合适,当浓度超标时,可能因为菌体耗氧及培养基在水体中的氧化作用导致鱼缺氧而死亡,因此,作为水质改良剂可视水质情况每7天全池泼洒1次,使用后及时开增氧机,以保证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一般来说,养殖初期,每隔10-15天使用1次;到养殖后期,污染物增多,用量应大些,间隔时间应短些,可以3-5天使用1次。

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是通过高效调节水质或水体微生态环境而间接防止水产动物的疾病。使用时应该注意产品说明书,特别注意产品保质期。微生态制剂不可与杀菌剂、消毒剂和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必须间隔5-7天后再用。有些微生态制剂使用时会耗氧而使水体缺氧,使用时应同时开启增氧机。微生态制剂应坚持长期使用,视水质情况决定使用时间和剂量,一般10天左右使用一次。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加快氨氮、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以有益于藻类繁殖。正常水体中,存在此类菌,随意使用,反而破坏了平衡,同时活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光合细菌需要光照、无氧、有机物丰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却需要溶氧,溶氧不足只能降低氨氮,不能降低亚硝酸盐。外用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作拌料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先加少量饲料拌匀,再按比例加入饲料,混合拌匀即可饲喂。微生态制剂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后,有益菌的数量均有一个递增到高峰再递减的生长周期,其长短与菌群种类、密度、水体肥瘦、有害菌的数量等密切相关,一般为20-30天,所以要掌握准确的使用周期。微生态制剂严禁与化学药剂、消毒药剂及抗生素同时使用,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后的生长周期内,最好不使用化学药物,不换水。必要时应在换水或使用消毒剂5-7天后,补施首次使用的剂量。

微生态制剂的施用量要求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在养殖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如果中间换水和使用消毒剂,应在换水后或使用消毒剂几天后补施首次使用的剂量。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生物修复存在一些局限性,养殖水体的水型较为复杂,有海水、内陆盐水、淡水之分,也有按盐型的不同划分的盐酸盐型、碳酸盐型、硫酸盐型、硝酸盐型等水型。而每一种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适应环境要求,微生态制剂中的特定有益菌只能降解特定类型的化学物质,状态稍有变化的化合物就不可能被同一微生物所降解或破坏,微生态制剂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养殖水体环境或不能降解所有养殖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为健康养殖和绿色水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时间短,许多产品和使用技术尚不完善,对于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重视,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抗生素应用实践表明,一种新产品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微生态制剂的天然性并不能从逻辑上保证其安全性。事实上,大多数微生态制剂并非单纯制品,常含有培养基残留物、无机盐、防腐剂、稀释剂等,大多属于未知成分,因此发酵菌种、杂菌污染、培养基原料、酶的化学性质、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此外,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很多菌种在投产前及生产过程中缺乏生物学、遗传学特征的检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生产中的微生态制剂活菌浓度常常不能保持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受水体的温度、pH、溶解氧等的影响。而微生态制剂在在使用时要保持一定的菌数,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数才能形成优势菌群取得相应效果。因此,通过技术手段保证活菌数量,并加强其浓度的检测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现阶段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大都是以单一产品为主,产品针对性较差,并且大多数的微生态制剂作用模糊,不同的水域环境条件对菌的影响是不同的,处理效果也不相同。另外,不同的动物种群内肠道的菌群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严格的发酵过程生产的,对于生产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生产难度,所以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的产量和品质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另外,由于我国微生态制剂起步较晚,发酵行业较为分散,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产品保存运输等环节难度较大,各种费用居高不下,这也限制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目前绝大多数微生态制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生产规范,都是根据各自的技术选育而来,因此,检测机构对一些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安全性还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在使用中效果较好的产品,活菌数量保持多少还不能完全确定,不同的动物对于活菌数量要求不同,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当前监管机构的检测手段和技术还不完善,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品种质量良莠不齐。

我国水产用微生态制剂发展晚,还有很多基础问题有待解决。水产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很多是在为人类或其他动物设计的产品基础上改良而成,菌株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在水产动物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增殖,迫切需要培育出适合水生动物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活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酸度、机械摩擦和挤压以及室温条件下的存储等,菌种的稳定性难有保障。由于水产微生态制剂发展的时间较短,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生产厂家难免龙蛇混杂。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小厂混迹其间,其技术、设备、工艺落后;生产的微生态制剂实际活菌数达不到说明书上标明的数量;同一批产品出厂时细菌所处的生长期参差不齐,有的细菌已处于衰败期,活力有限;微生态制剂活菌检测采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法无法可观、准确地反应活菌数量;产品说明书中有效期不统一,从一年到三年不等;很多问题在说明书中找不到答案;部分厂家的广告推介存在夸大,有误导嫌疑,种种问题使水产微生态制剂的质量难有保障。

很多养殖者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不甚了解,过高估计微生态制剂能力而产生依赖性,以为微生态制剂是由活菌组成,数目庞大且繁殖快,改善水质和提高抗病性的能力无限,因而随意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投饵量,对养殖塘疏于管理。一些养殖者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出于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恐惧,习惯于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剂进行双重预防,以为可保万无一失,殊不知抗生素及消毒剂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将由活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破坏殆尽。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时机很重要。目前,在生产中微生态制剂常常被定位为救急产品。而当水质或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恶化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往往适得其反。虽然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药物的替代品有很大的进展,但在治疗突发病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日常的使用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在投喂微生态制剂时要注意到有益菌的活化和繁殖中需要消耗氧气,使用后可能造成水体缺氧,在阴天使用时尤其需要重视,要加大增氧等安全措施。

一般来说,若将微生态制剂存储于温暖、潮湿的环境,细菌在储存的过程中就开始繁殖生长,到使用时细菌可能大部分已进入衰败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极其有限;若暴露于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可直接导致细菌死亡,其活菌数将大打折扣。将保管不当的微生态制剂投入水体,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污染水体,影响养殖动物的食欲。微生态制剂的运输和储存是商家和养殖者最容易忽略的环节,而各厂家说明书上要求的存储条件也不一致,有的要求干燥、避光、冷储,有的称可室温保存,令使用者莫衷一是。

微生态制剂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分离的有益菌为主体开发出来的新型产品,无残留、无副作用,对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和健康养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其产量排名世界首位,但在发展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导致病害逐年增加。由于渔民对正确使用鱼药缺乏科学的知识,滥用渔药现象十分普遍,使池塘水质不同程度出现恶化和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另外,池塘外的江河水源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也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威胁。

解决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推广应用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加强微生态制剂基础研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加强微生态制剂的监督管理;规范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微生态制剂的宣传力度,并组建服务队伍。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清洁养殖模式,是保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用于调节池塘水质、预防病害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值得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