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溶氧=高产量,那池塘中究竟是谁在消耗溶氧?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发表时间:2024/01/20 17:51:07  浏览次数:286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决定着我们养殖对象的生存条件跟产量,保证溶氧的充足才能保证我们整个养殖过程顺利进行,也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我们看看养殖水体中的耗氧途径是哪些?

一、养殖对象

我们饲养的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其生长代谢都要有氧气的参与,因此会大量地消耗水体中的氧,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二、浮游生物

这里主要指耗氧的浮游生物,如虫类、菌类等。这类浮游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养殖动物一样,主要是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例如,水体中的虫类,其生长、繁殖都是耗氧过程。如果水体内虫类旺盛,也会引起养殖水体“溶解氧竞争性缺乏”。

再如,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残饵、粪便等有机质需要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微生物繁殖,也是一个“耗氧过程”,也同样会引发“竞争性缺氧”。所以,很多的时候,当向水塘内泼洒一些“有益耗氧菌”时,都要在晴天、早上太阳升起后泼洒,并开增氧机。

三、产氧生物

藻类、水生植物在太阳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正好与养殖水体中“耗氧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形成“自然循环”。可见,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是水生植物重要的营养源,其含量也要足够,水生植物才能正常、旺盛地生长。

但是,光合作用是在有阳光的光照情况下发生的,无光则无法维持光合作用。所以,当天黑以后,藻类、水生植物等又成了“耗氧”生物。

由此看来,无论“耗氧生物”,还是“放氧生物”,在天黑的情况下,都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因此,很容易造成夜里养殖水体中“缺氧”的情况发生。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