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
卢咏梅 ,艾健 ,杨军 ,董舰峰
(1.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湖北 当阳 444100;2.湖北省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北 宜昌 443000)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该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养殖废弃物进行高效收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养殖池塘优质的水环境,有效降低了水体的环境压力[1]。截止2018年,宜昌市市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82条。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美国,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2],以鱼、虾为食,经驯化后可摄食人工饲料,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国内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发展迅猛,主要应用于北方鲆鲽类产业[3],宋政法等[4]对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的养殖效果和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曹广斌等[5]进行了虹鳟养殖试验,实现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新方法,但国内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开展较少,姜涛[6]、孔一颖[7]利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海鲈鱼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探索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加州鲈养殖技术,2018年起,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枝江市一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开展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试验,通过7个月的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选择在枝江市安福寺镇鲁港村一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内,试验塘面积25×667 m2,池深 3 m,长方形、东西走向,采光良好,四周无遮蔽物,堤埂水泥护坡、不漏水,池底部平坦,底质为黏土,池底淤泥15 cm左右。池塘进排水方便,进、排水口均安装了60目的防逃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
1.1.1 池塘改造 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槽4条,单个水槽长22 m、宽5 m、深2.5 m;水槽底部、墙面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进水与出水两端用金属与聚乙烯网片等材料隔离,并与池塘相通。池塘中间建造隔水导流墙,两端开放,其作用是使水流按设计路线流动,以达到池塘水体流动目的。池塘外开挖人工沉淀池及人工湿地,用于净化养殖废水。
1.1.2 渔机配套 养殖槽进水口设置纳米管气提式增氧推水系统,利用空气在水中上浮的特性,通过鼓风机对纳米管进行充气,产生大量上浮微气泡,给水体增氧的同时,带动水流从养殖槽前端流入、尾端流出,实现养殖槽水体流动。养殖槽出水端设置吸污区,采取低排污设计,将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等排出池塘。在每个养殖槽前端放置投饲机一台。另在外塘设置多台叶轮、涌浪机促进池内水体循环流动。安装水质监控系统,监控探头分置于4条养殖槽内,实时监测养殖单元中水温、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5项指标变化。
1.1.3 构造图 基本构造见图1。
图1 构造图
1.2 试验设计
试验用加州鲈鱼苗为2018年4月16日购自湖北省监利县,共计140 000尾,无病无伤、苗种活力强、规格统一,平均规格50 g/尾。养殖槽外池塘搭配放养0.5 kg/尾规格的鳙鱼、白鲢苗种,共计1 200 kg。本试验共设计4个加州鲈鱼苗放养密度梯度,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表1 养殖槽内鲈鱼苗放养情况
1.3.1 饲料投喂 投喂武汉高龙饲料公司生产的高龙牌加州鲈专用料,鱼饲料采用投饲机投喂,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固定在每日 6:00、10:00、14:00、18:00四个时间点投喂,日投饲量一般为鱼体质量的3%~5%。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天气、鱼的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等而定。
1.3.2 水质管理 放养时,池塘水位为1.5 m左右,并逐步加注新水;到高温季节,则将池水灌至2 m左右。同时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定期使用EM菌、生物肥、底质改良剂等。实时记录水质监测系统监控养殖单元中溶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1.3.3 池塘增氧 当养殖槽内放养鱼种后,气提式增氧设备24 h不间断开动。外塘配备涌浪机、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设备,交替使用,确保池塘水体流动与溶解氧充足。
1.3.4 水槽吸污 养殖槽投喂饲料1 h后开启吸污设备进行底排污,每次吸污约30 min。具体情况视排污量大小而定。
1.3.5 污水净化 污水经沉淀池自然沉降后,上层清水排入人工湿地,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回流入养殖池塘,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7月至10月定期收集养殖槽排出污水及人工湿地净化水,测定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等指标。
1.3.6 巡塘 做到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吃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缺氧浮头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浮头预兆或天气闷热情况,则减少投饲量,及时交替开启增氧设备,严防缺氧浮头。
1.3.7 病害预防 定期在饲料中补充保肝护胆产品及免疫增强剂等。
1.3.8 捕捞 专门定做与养殖槽匹配的抄网,实行捕大留小。轮捕于7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结束。11月开始进行养殖槽中加州鲈集中销售,记录各养殖槽起捕加州鲈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放养加州鲈产量及成活率
1、2、3、4 号养殖槽鲈鱼产量分别为9 093、12 699、15 792、17 289 kg,平均个体规格分别为 525、510、485、450 g/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6%、83.0%、81.4%、76.8%,折合产量分别 41.3、57.7、72.6、78.6 kg/m3。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放养密度鲈鱼产量及成活率
2.2 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2.2.1 养殖成本 1、2、3、4号养殖槽饲料成本分别为 97 000元、134 000元、179 000元、222 000元,苗种成本分别为28 000元、42 000元、56 000元、70 000元。试验塘租赁成本25000元,使用电费、渔药合计80 000元,人员工资50 000元。试验塘成本合计983 000元。养殖槽养殖成本具体见表3。
2.2.2 产值 商品加州鲈价格随市场变化,该次试验产出规格450~525 g左右的商品鲈鱼,市场平均价格约为26元/kg,商品鲈鱼总产出1426 698元。试验塘产出鳙鱼、白鲢1 880 kg,产值7 520元。试验塘合计产值1 434 218元。具体数据见表4。
表3 不同放养密度养殖槽养殖成本
2.2.3 效益 根据养殖槽1、2、3、4号的产出及投入数据比较(表 5),结果表明 1、2、3、4 号养殖槽的利润分别为82 266元、111 694元、135 402元、119 542元,利润率分别为37%、35%、32%、23%。
2.3 养殖槽内水质变化情况
试验期间,主要监控4条养殖槽内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5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在7个多月的养殖期内,根据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的记录数据,养殖槽内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5个指标日变化相对稳定,水温变化范围在10.7~25.5℃,pH 值为 7.2~8.5,氨氮 0.05~0.2 mg/L,亚硝酸盐0.04~0.12mg/L。溶解氧日变化显著,大部分时间都在4.0 mg/L以上,但存在4个低溶氧拐点,具体见图2。
表4 不同放养密度鲈鱼的养殖效果
表5 不同放养密度鲈鱼养殖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2.4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
试验期间,通过收集养殖槽排放污水和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净化水并测定其理化指标,变化范围为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具体数据及变化趋势见表6。
3 结论与讨论
图2 水体日溶解氧变化示意图
表6 人工湿地净化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设施进行加州鲈养殖,投苗规格50 g/尾左右,投放密度为91~227尾/m3,饲喂专用的鲈鱼配合饲料,饵料系数可控制在1.5以下,经过7个多月的人工养殖,商品鲈鱼规格可达500 g左右,产量可达到41.3~78.6 kg/m3,利润最高可达22 196元/667 m2。张波等[8]利用流水槽养殖加州鲈,平均利润为4 200元/667 m2,唐玉华等[9]通过池塘精养加州鲈,平均利润为4843.8元/667m2,姜再莉等[10]开展加州鲈网箱养殖,平均利润可达13 000元/667 m2。本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可有效提高单位产值,降低饵料系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试验设置了4个放养密度,按养殖槽编号1~4 号分别是 91 尾/m3、134 尾/m3、182 尾/m3、227 尾/m3,远高于任维美[10]试验设置的6 175尾/hm和12 350尾/hm,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鲈鱼放养密度增大,产出商品鲈鱼规格和成活率有所下降,但亩均利润逐渐提高,其中3号槽亩均利润最高,达到22 196元,4号槽亩均利润低于3号槽,原因是放养密度过大,苗种成本增加,饲料消耗成本增加,但鲈鱼的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升高,导致利润降低,同理可推导进一步加大放养密度,亩均利润会继续降低。故按照3号槽放养密度182尾/m3,规格50g/尾投放鲈鱼苗,经过7个月的养殖,可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从利润里可以看出,2号槽利润率最高,原因是2号槽投放密度适宜,鱼苗及饲料成本较低,产出较高,故利润率较高,在投入资金有限时,可按照2号槽放养密度开展养殖。
用池塘专养加州鲈,在养殖周期内,池塘内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可保持在鲈鱼生长需要范围内[11]。本试验从表6可以看出,养殖槽排出养殖污水通过沉淀池及人工湿地净化后,净化水浊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均明显低于污水,净化水回流入养殖池塘,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说明本模式符合生态环保、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养殖槽内溶解氧日变化波动较大,低溶解氧主要出现在 6:00、10:00、14:00、18:00 四个时间点,与每日投喂时间吻合,说明在投喂期间,鱼类争食活动量增大,耗氧增多,养殖槽内溶氧骤降,摄食结束后,鱼类活动量降低,溶氧又逐渐恢复。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4条养殖槽饵料系数均超过1.2,相较于先进的鲈鱼养殖水平仍偏高[12],而养殖槽内日溶解氧最高未超过8 mg/L,最低2.8 mg/L,鲈鱼的平均窒息点为1.332 mg/L[13],低溶氧将直接影响鲈鱼的摄食和生长,后期将改进池塘构造、改善推水设施和提高微孔增氧设备功率,增加养殖槽内水体溶氧,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本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