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常见的三十种外观症状:病有不同,各有表现
病有不同,各有表现。
1、行动迟缓:健康鱼活跃,易受惊吓;病鱼行动迟缓,变得不活跃,又是停止摄食。
2、行为异常:某些细菌(爱德华氏菌、弧菌)感染和寄生虫(双穴吸虫尾蚴、孢子虫)造成鱼体的神经损伤,病鱼在水中出现打转、盘旋等异常现象。大多数的寄生虫寄生会刺激病鱼打转、狂游、跳跃或在砂石、水草间摩擦,比如中华蚤、鲺、锚头蚤以及口丝虫等。某些原因可导致鱼鳔功能失调,病鱼常侧卧鱼水底或游泳姿态异常。
3、食欲减退:食欲减退是一般鱼病所共有的现象,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鲑立克次体等感染的鱼最为常见。
4、生长停滞:所有的鱼病都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发育,较严重的表现为生长停滞。
5、体色减退:健康鱼具有各种不同的色泽。体色减退时由于黑色素减少导致的,鱼体外观变得苍白,比如缺乏胆碱酯与脂肪酸、白皮病、感染爱德华氏菌等。
(白皮病)
6、体色发黑:大多数病鱼体色变黑、发黑,有的全身发黑,变黑是黑色素变黑的结果。比如营养缺乏、水质不良引起的应急性烂鳃,慢性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等。有的病鱼身体前部尤其是头部发黑,比如外伤、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乌头瘟)等;有的身体后端发黑,比如铅中毒、受伤、晕眩病等。
(病鱼体色变黑 乌头瘟)
7、体色的特别变化:有些鱼病会造成鱼体局部颜色特别鲜艳,比如分歧杆菌病。许多鱼病造成体表淤血,全身或局部变红,比如休克、寄生虫寄生、细菌病、病毒病等。鲑科鱼类在营养缺乏时,可在皮肤上形成灰蓝色斑块。
8、粘液增多或减少:鱼类表皮能分泌一层厚薄适度的粘液,其不断地脱落或补充能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但粘液分泌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好,都是有病变的表现。过少则表明可能有赤皮病或者鱼体受伤的发生。有些鱼病在后期表现为脱粘,比如有漂游口丝虫病,手感鱼体粗糙。长途运输后的鱼可能脱粘,其成活率会明显下降;过多则会造成鱼类的体质衰竭,有时应激严重、虫体寄生等也会表现粘液分泌过多。
不良水质以及原虫、单殖吸虫等寄生时,均会刺激鱼体粘液分泌增多,在皮肤、鳃及鳍上形成一层淡蓝色或灰色或灰色膜状物,又是会因附着物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在细菌感染时,比如鲤鱼白皮病,大量粘液在体表会形成一层白色云雾状薄膜。
9、眼睛损伤:包括眼球突出,角膜混浊以及眼球脱落等。多种传染性鱼病都会有眼球突出现象。比如败血症、病毒性出血症、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罗非鱼弧菌、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等。
(复口吸虫病 眼球突出)
还有一些寄生虫,比如血居吸虫、嗜子宫线虫的寄生也可引起眼球突出,双穴吸虫寄生和必需氨基酸缺乏可造成晶体浑浊。个别鱼病眼睛脱落或瞎眼,比如小瓜虫、本尼登虫等。
(鱼类血居吸虫病 晶体浑浊)
另外,外伤、营养缺乏(维生素B1)、毒素和一些细菌的感染都可能造成眼睛的浑浊,呈云雾状。
10、眼睛出血:常见的眼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溢出或出血斑点,引发的病原包括弧菌等细菌性感染。大马哈鱼缺乏维生素B2容易引起眼球晶体浑浊,眼出血。
(鱼苗眼球出血)
11、口出血:口腔粘膜充血、口周出现出血斑点或广泛出血是常见的可见病变,比如气单胞菌、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病等,寄生虫寄生于口腔也可引发口腔充血现象。
(口腔充血)
12、口(颌)糜烂:一般由细菌造成,黏球菌感染夏花苗种,病鱼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有时在水中呈“白头白嘴症”。白头白嘴病的口周皮肤有糜烂病灶,在水中可观察到絮状物,但取出水面后观察则往往不明显。
(白头白嘴)
13、鳍条出血:一般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比如败血症等。有毒物质如三毛金藻中毒也常见鳍条出血。
(鳍条出血)
14、蛀鳍:鱼病后期,鳍的末端腐烂并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呈扫把状,形成“蛀鳍”,比如赤皮病、白尾病、细菌性肠炎最为常见。再如发生竖鳞病时,鳍肿胀,鳍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末端腐烂或“蛀鳍”。
(鳍条末端腐烂 “蛀鳍”)
15、烂尾:一般由细菌引起,尾柄发炎腐烂、坏死。比如草鱼的烂尾病。
(鱼烂尾病)
16、鳃盖充血或出血:多种传染性性鱼病都有鳃盖充血或出血现象,比如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病等。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呈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域,俗称“开天窗”。
(鳃盖充血或出血)
17、体表充血:细菌性鱼病一般均出现体表和肌肉充血现象。有的表现为体表广泛出血,比如细菌性败血症、鲤春病毒病。有的表现为局部出血;有的为点状出血或淤血点;有的为斑块状出血。
(充血现象)
18、溃疡:许多细菌性病原侵袭皮肤与粘膜后,可以造成组织的坏死,形成溃疡或糜烂病灶。多为细菌感染。外伤、营养缺乏(维生素C缺乏)、原虫寄生、线虫寄生等均可造成溃疡症状。
(溃疡)
19、红斑:传染性鱼病往往体表形成各种不同的局部红斑炎灶,鱼病初期一般表现为充血,发炎、肿胀,后期或继发性感染后,病灶处发生糜烂或形成溃疡。有些症状具有独特性,是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比如红斑综合症、赤皮病、打病、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败血症等。大型寄生虫寄生部位常形成炎性出血斑点,比如锚头蚤寄生。
(寄生虫锚头蚤寄生部位出血斑点)
锚头蚤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份露在鱼体外部,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称为“针虫病”。当锚头蚤逐渐老化时,虫体上有时会布满藻类和固着原生动物。
20、白斑:寄生物可在体表形成各种各样的白色斑点。某些寄生物可在体表形成白点状小包囊,比如小瓜虫、隐核虫、瓣体虫、钩介幼虫等,白点增多可扩大成白斑,甚至连成一片像撒了一层盐粒。
(小瓜虫)
再如阳光暴晒、溃疡性真皮坏死等可在头顶出现苍白色斑点,有时皮肤破损。此外,某些大型寄生虫比如本尼登虫、中华蚤等在皮肤和鳃上也呈白点状。
21、黑斑:某些寄生虫在体表形成可见的黑点,比如茎双穴吸虫病,在皮肤、鳍条、鳃盖、下颚、眼角膜等处形成黑色小结节,故名黑点病。
(鱼黑点病)
22、丝状物:水霉感染可在皮肤、鳃及鳍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丝状或絮状物,取出水面依然清晰可见,病灶处一般继发溃疡。
(水霉病)
23、囊状物或结节:皮肤、鳃和鳍上可出现多多种囊状物或结节,常见的有:孢子虫,颜色具有多样性;复殖吸虫的尾蚴;淋巴结囊肿多呈白色、淡灰色、淡黄色,遍及体表、鳃、鳍及内脏各处;位于喉部的甲状腺肿瘤、爱德华氏菌、弧菌感染等。
(肠壁上粘孢子虫)
24、体表脓肿:一般有细菌引起,感染后可造成肌肉组织液化,形成体表脓肿。体表脓肿与局部脓肿的"疥疮病"(见下图)既相似又有区别:相同的是都是脓肿,区别的是体表脓肿是整个或者部份体表脓肿,疥疮的脓肿是"疮"是局部的脓肿。
25、疥疮:一般有由细菌引起,形成的典型局部脓肿症状,切开疥疮后可见肌肉液化。
大马哈鱼的疖疮病症状(仿野村哲一)
26、肛门红肿、突出:泄殖孔常见的变化有发炎、出血及突出,比如弧菌、草鱼出血病、鲤春病、败血症、肠炎病等都可能有肛门红肿现象。肠炎病的典型外观症状就是肛门红肿。
(肠炎病)
27、鳞甲脱落:一般由细菌性感染容易引起皮肤脱落。"脱甲"是赤皮病的典型症状,另外,经过野蛮捕捞及转运后的鱼也容易出现鳞甲脱落现象。
(患细菌性赤皮病的草鱼)
28、鳞片变化:细菌性鱼病常会引起竖鳞、脱鳞现象,比如竖鳞病、白皮病和赤皮病等。另外,寄生虫寄生也可以造成寄生处鳞片脱落,比如嗜子宫线虫寄生处鳞片呈现红紫色花纹,掀起鳞片即可见虫体。
(竖鳞病)
29、侧线变化:鱼侧线鳞的急性病理变化包括严重的水肿、组织海绵性及坏死和脱落等。另外,在淡水鱼和海水观赏鱼中有一种“头洞病”,表现为头部表面和侧线遭到腐蚀所致,但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鱼的侧线)
30、躯体变化:鱼的躯体肿大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比如腹腔积水、胃积水、鳔积水及肿瘤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躯体肿大与肿瘤不同,可以根据腹部形状、对称性和触感来分辨,前者腹部通常钝圆、躯体对称、触摸柔软;后者通常仅局部大、躯体不对称、触摸通常较硬。腹腔中内脏器官的肉芽囊肿及孢子虫、绦虫大量寄生均可出现躯体肿大。躯体畸形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遗传因素、营养失调、有机磷杀虫药、重金属、寄生虫病、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畸形。
(综合编辑:刘文俊,2017-08-05)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