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常见的毛细线虫病及其治疗
毛细线虫病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6-9月是黄鳝毛细线虫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下较为频繁,黄鳝群体感染率高。
病原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类肠道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鲢、鳙、鲮及黄鳝的当年苗种。毛细线虫虫体呈乳白色,虫体细小,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毛细线虫为卵生,生活史较为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开始分裂形成幼虫,但幼虫不出壳,可在卵壳内存活30天左右,鱼因吞食含有幼虫的卵而感染。毛细线虫分为多种,虫体见图。
症状
毛细线虫头部钻入寄主肠壁黏膜层吸取营养,破坏组织,引起肠壁发炎,严重时可致死。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病鱼离群分散池边,极度消瘦,体色变黑,造成肠道阻塞,继之死亡。病鳝窜游不安,或将头胸部伸出水面做剧烈运动,把病鳝捞出水体,病鳝不停地做挣扎性滚动;用手握住病鳝,鳝体扭曲颤动,鳝体有阵发性僵挺之感。严重者肛门红肿,肛门口裂明显增大,切开鳝腹,肠壁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肠内多无食饵。
预防
- 1.冬季干塘,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病原;
- 2.疾病流行季节,用0.3ppm(0.3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 3.严格挑选鳝种进行放养。
治疗
- 1.疾病初发时,可以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虫卵。
- 2.体内寄生虫只能内服驱虫药。
- 3.发病时可配合内服药饵,按每公斤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克,或者90%的晶体敌百虫按500斤苗种用药5-7克,拌人饵料中,拌入蚌肉、蚯蚓或人工配合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
- 4.采用中草药治疗。按100斤鱼用药总量290克(贯众16 份、土荆介5份、苏梗3份、苦楝树根5份混合煎汁),连喂6天, 可杀死肠内毛细线虫。
-
5.阿苯达唑(肠虫清)拌料内服,用量按说明。
- 6.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药后隔天彻底换水。
-
7.黄鳝是无鳞鱼类,用药计算准确,掌握好用药浓度,否则过量用药会引起黄鳝暴死。
本文以上治疗方法,除黄鳝外,鱼类患发毛细线虫病均可参照。
(来源:鱼耀科技 西南渔业网 修编)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