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解文(9):“鳖”、“蚌”、“瓷蟹”的得名由来
鳖
鳖,即甲鱼,也叫团鱼,因为有背甲,所以叫甲鱼。因为身形是扁圆团之形,所以叫团鱼。鳖的得名,或因蔽也,因其善于隐蔽;或因瘪也,相对龟而言,鳖更扁平。
来看一些以鳖得名的事物:
木鳖子,也叫木鳖果,是植物木鳖的种子,因为长得像鳖壳,所以叫木鳖子。《农业大词典》说:“种子具雕纹,似龟板状,故名。”宋《开宝本草》:“其核似鳖、蟹状,故以为名。”《图经本草》载:“今湖、广诸州及杭、越、全、岳州皆有之......四月生黄花。六月结实,似栝楼而极大,生青、熟红、肉上有刺,其核似鳖故以为名,每一实有核三四十枚,八九月采。”番木鳖则是马钱子的种子,也是扁圆形像鳖壳。清《本草求真》:“木鳖本有二种,一名土鳖有壳,一名番木鳖无壳。”
鳖跳崖,是食物水揪片的俗称,是临汾等地方传统小吃,是将揉好的面片一块一块揪下来直接投入锅中(和自制面条比起来要快很多),煮熟捞出配上浇头做成,所以得名水揪片;因为是扁片状的,像鳖,所以戏称鳖跳崖。
蚌
蚌bàng,也写作蜯等字形。“软体动物。有两个可以开闭的多呈椭圆形介壳,壳内有珍珠层,或能产珠”。
蚌是因为其肉丰满吗?并非如此,蚌虽然比较大,不过可食用的肉也并不算肥厚。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故蚌从丰,蛤从合,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本草纲目的说法也不可信。
实际上,蚌之得名,来源于蚌有两片可以合拢的壳。蚌,捧也。捧,两手承托、扶拥之意。《玉篇・手部》:“捧,两手持也。”《释名》:“捧,逢也,两手相逢以执之也。”也就是说,蚌壳如手之可捧也,是可以合拢的。
有一种棉鞋叫蚌壳棉鞋,因为它的鞋面是由两片布合成,就像蚌壳一样,故名。
有种植物叫紫背万年青,原产地是墨西哥,也叫蚌花,因为叶片北面是紫色的,因为花苞就像蚌壳一样,所以得名
瓷蟹,也叫礁蟹,实际上和真正的蟹类不同,只是长得很像蟹类的一种龙虾。因为壳的花纹光亮美丽,犹如瓷器,而且在逃跑的时候经常会主动切断抛弃自己的一条腿,就像瓷器般易碎,故名瓷蟹。
虽然瓷器易碎,同时硬度也相当高,陶瓷的硬度可以达到摩氏硬度6.5到7.0。硬而脆,例如钻石,也是易碎的。因为硬,所以有瓷实一词。瓷实,方言,意思是结实、扎实。瓷器比陶器的细密程度更高,坚硬程度也更高。
磁实,大概是瓷实的异体,表示踏实、扎实、结实。例如康濯《东方红》第六章三:“哪会知道齐小未在恶旋风的眼里,简直是软绵绵,甜腻腻,又磁实又厚道,又暖又亲。”《解f日报》:“梁谷音扮演夫人,善于从人物性格着手,运用花旦、彩旦等表演手段,载歌载舞,功底磁实。”老舍《骆驼祥子》十二:“他放了点胆子,脚踏实地的走,雪很磁实,发着一点点响声。”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李振德老人说:‘我算什么哩?瞧,你是多磁实的小夥子!’”
另见:说字解文 - 西南渔业网http://m.yc6318.cn/mobile/search/article.asp?keyw=说字解文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